
碘缺乏病(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简称IDD),指机体因缺乏微量元素碘而来自引起一系列疾病或危害的总称。它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流产、早产、死胎等。本病分布广,全世界约有110个国家都有此病的流行。在中国被列为地方病之一。
- 中文名 碘缺乏病
- 外文名 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
- 英文简称 IDD
- 类型 地方病
基本简介
饭流统展他题乱逐护 碘缺乏病就是机体因缺乏微量元素碘而引起一系列疾病或危害的总称。它包括烧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流产、早产、死胎等。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缺碘而对人体所造成的损害,可表现出各种疾病形成。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亚临床型克富脸只汀病及影响生育而出现的不来自育症、早产儿、死产、先畸形儿等这些病统称为“360百科碘缺乏病”。

基本病因
1.自然地理
环境中绝使生碘的水平受地形、气候、土壤、水文、植被等因素的影响,所以碘缺乏病的流行与自然地理因素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容易造成流行的自然地理因素,包括远离海洋、山高坡陡、土地他买医止上贫瘠、植被稀少、降雨集手微叫运中和水土流失等。
难特永兵承足耐2.水碘含量
人体推笑买义措重样色需要的碘归根结底来自环境中的土壤和水座相京可护每育迅度。土壤中的碘只有溶于水才能被植物吸收,最后通过食物被人体摄入。水帝印变围八钟理远碘含量不仅反映了环境中碘的水平,而且反映了人体碘的摄入水平,水碘含知粮海黑小情频印量与碘缺乏病的流行有着密切的关系。
3.协同作用
环境中广泛存在的致甲状腺肿物质,一般情况下含量甚微,不致引起甲状腺令肿的流行。但如果在环境严重缺碘的同时致甲状腺物质含量也很高,二者就会产生强大的协同作用,成为形成重病区的主要原因。
4.经济状况
现今地方性甲状腺肿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风次知选换祖设切凯期而且越贫穷的国家流行越严重。同在一个病区内,也是越贫穷的家庭发病越多。病区大多在偏僻的山区和农村,交通不便,经济落后,食用当地自产粮菜。一旦交通条件改善,物质交流频繁,生活水平提高,即使不采取食盐加碘等防治措施,流行情况也会缓解。
5.营养不良
蛋白质和热量不足以及维生素缺乏,会增强碘缺乏和致甲状腺肿物质的效应,促进地方性甲状腺肿的流行。
流行概况
由于地球化学和地质历史的原因,地球上碘的分布是陆地少、海洋多。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全球191个国家中有130个国家来自存在“碘缺乏病”的公共卫生问题360百科,41个国家由于数据不足而无法确定,只有20个国家可以肯定不存在“碘缺乏病”。全球有7亿4千万(13%)甲状腺肿患者,20亿(38%)是“碘缺乏病”的危险人群,约50亿人口受到“碘缺乏病”的威胁。其中非洲有25个国家和地区碘缺乏,受害人口3亿多,占总人口的40.1%。20世纪末,欧洲还有近32个国家遭受不同程度的碘缺乏威胁,尽管波兰、保加利亚、马其顿在控制碘缺乏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除了荷兰之外,其他国家均未达到碘充足状态,欧洲是目前国际上碘摄入量最低的地区之一。 2005年的统计数据称全球受碘缺乏威胁的人群约为1交住乙广此马罪6亿。中国除上海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区。
中国情况
20世纪70年代调查显示,中国绝大多数地区均不同程度地流行碘缺乏病,受威胁人口约7.2亿,曾有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3500万人,地方性克汀病海评未巴被略患者25万人。
201我回德号容弱量之台望去0年,卫生部根据《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要求,对海南等8个尚未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的省份开展了现场考核评估。考核结果显示,海南、重庆、四川、云南、甘肃5个省份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均达到90%以上,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均小于10%,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太激特阶段目标。至此,除西藏、青海况量浓志威且、新疆3个省(区)达到基本消除碘缺乏病阶吧围绍段目标外,全国28个省份均达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 截至2011年底,粒97.9%的县(市、区)达到了消除碘缺乏东永难造文军病目标。
主要危害
格克高变某喜和担碘缺乏病是人体缺碘后产生一系列生理改变,发生一系列病态范的总称。它的主要表现和危害如待歌座跳后明精谈下:
缺碘导致智力低下、呆傻、白痴等智力行费尔前快未我静许息残疾。
缺碘导致地方性甲状腺失第半至觉伟香洲走电们肿,俗称粗脖子病。
严重缺碘可导致地方性克汀病,这主要是由于胎儿期及婴儿燃双期严重缺碘,病人呆傻、矮小、聋哑、瘫痪、呈现特殊丑陋面容。
孕妇缺碘可导致早产、流产、死产、先天畸形儿、先天贵兵德控问密消难聋哑儿等。
缺碘不很严重时,虽未出现典型的克汀病的症状,但仍有智力低下或发育滞后,即所谓的亚克汀病。
缺碘的最大危害是造成智力缺陷。其最突出的表现就打推优讲秋落述名占适是克汀病人的智力缺陷。克汀病多该迫边体师住所东是因母亲妊娠期严重缺碘,胎色洋过支剂儿随之缺碘,甲状腺素分泌不足,引起胚胎、胎儿、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迟缓、发育分化不全或有缺陷,成为克汀病。
缺碘对动物也有与人类同样的损害,缺碘地区的牛、羊等牲畜的流产率可达47%,新生犊死亡率比不缺碘地区高两倍多。肉、毛、奶等产量及牲畜的生殖能力也明显降低。碘缺乏的危害已不单纯是一个病的问题,而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是一个关系到提高民族素质和发展社会经济的大问题。
防治方式
在防治碘缺乏病的措施中,补碘是最有效、最简单、最经济的方法。补碘的方法很多,各国采取的措施也不尽相同,包括碘盐的使用,碘油剂的注射,口服碘油丸,碘强化食品(牛奶、面包、油以及鱼子酱等调味品),饮用水补碘等。但全球普遍推广使用的是碘盐和碘油剂的使用,碘油剂主要针对重点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学龄期儿童。
食品加碘
在世界范围内,在预防和控制碘缺乏病及其严重并发症中,食盐加碘是唯一可靠且取得了巨大成就的方法。自20世纪20年代首先在美国和瑞士,继而被新西兰引进以来,被证明是一种成功的方法。
口服碘油丸
口服碘油丸和注射碘剂是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防治“碘缺乏病”的重要措施。
碘油注射预防“碘缺乏病”始于1971-1972年,当时巴布亚新几内亚居住在高原村庄的2万人口接受了碘油注射,结果婴幼儿死亡率降低,实践同时证明,妊娠前注射碘油可以防止克汀病的发生。目前这一措施在亚洲和非洲也得到证实。
碘油注射适合于碘盐供给困难的边远或孤立的山区。另外对于特殊人群如育龄妇女、孕妇、哺乳期妇女、生长发育期的婴幼儿和学龄期儿童也可采取口服碘油丸和注射碘油的方法补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