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生态住宅

2023-01-17 17:41:24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生态住宅指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及对自然的破坏并能摄取能源的住宅,旨在处理好人、建筑物和自然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来自,使三者建立起健康的生官构只态循环。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意在寻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即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要控制对于自然资源的使用、实现向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平衡。生态住宅的特征概括起来有四点,即舒适、健康、高效和美观。

  • 中文名称 生态住宅
  • 指导思想 可持续发展
  • 意在 寻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和谐统一
  • 基础 以人为本

简介

  健康住宅又称"生态住宅",生态住宅不只是绿化,还有,从规划上看,生态小区的总体布局、单体空间组合、房屋构造、自然能源的利用、节能措施、绿化系统以及生活服务配套的设计,都必须以改善及提高人的生态环境、生命质量为出发点和目标。

  另外,具体设计上,注重绿化布局的层次、风格与建筑物要相互辉映;注重不同植物各方面的相互补充融合,例如,除普通草本植物外,注重观赏花木、阔叶乔木、食用果树、药用植物和芳香植物等的种植;同时注重发挥绿化在整个小区生态中其他更深层次的作用,如隔热、防风、防尘、防噪音、消除毒害物质、杀灭细菌病毒等,甚至从视觉感官和心理上消除精神疲劳等作用。而在房屋的建造上,则要考虑自然生态和优弦轮双掌简都社会生态的需要,注重节省能源,注重居住者对自然空间绝适青费落房兵和人际交往的需求。

  生态住宅标准定义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各环节充分体现节约资源与能源、减少环境负荷和创造健康舒适居住环境,与周围生态环境相协调的住宅(住区)。

特征

  生态住宅的特征概括起来有四点,即舒适、健求曲都几展艺团说康、高效和美观。

  首先,生态住宅在材料方面总是选择无毒、无害、隔音降些粮示提噪、无污染环境的绿色建筑材料,在户型设计来自上注重自然通风。并且小区建立废弃物管理与处理系统;使生活垃圾全部收集,密闭存放,收集千走值露困出西找求苦营率高达100%。这样,无论室内室外,都不会产生有害物质,有利于居住者的身体健康。

  第二,生态住宅里,其绿化系统同时具备生态环境功能,休闲活动功能,景观文化功能,且尽量利用自然地段,保护历史人石宪弱井宽迫顾文景观,因此能使居住者身心健康,精神愉快。

  第三,生态住宅采用的绿色材料可隔热采暖,因此可使居住者少用空调。并且还尽量将排水、雨水等处理后重复利用,并推行节水用具等等,这一切,实际上为居住者节约了不少水费电费等生活费用。

分类

  有关专家分析认为目前"生态住宅"有六种:

  1、"生态住宅类",主要提倡以艺术为本源,最大限度地开发生态住宅的艺术功能,把这类与艺术衔接的生态住宅当

  成艺来自术品去创造,去营造,使粮去兵专合丰提测等尼移这类住宅无论从外部还是内部看世胶某轴起来都是一件艺术品。

  2、"生态智能类",主要是以突出各种生态智能为特征,最大限度地发挥住360百科宅的智能性,凡对人的居住能够提供智能

生态住

  服的可能装置,都在适当的部分被置入,使主人可以凭借想象和简单的操作就可以达到一种特殊的享受

  3、"生态宗教类",主要是以氏族图腾为精神与宗教的宅菜深全半磁检式产物。

  4、"原始部落类",造型均为原始人、土著人的部落形式为主要依架两氧江据,它是一种提供人回味、体验部落和栖息方式的住宅。

  5、"部分生态类",是在受限制的条件下的一种局部或部分尝试,是若干房间中的几间,或者是房间中一部分装饰成具有生态要求的"部分生态住宅"。

  6、"生态荒艺乱庭类",就是在生态论续困察留住宅中造就两极分化的可图总于婷有状能,一方面从形式上最大限度地回归自然,进入一种原始自然状态中,另一方面又在利用现代科技文化的成果,人们可以在部落里一边快乐地品尝咖啡的美味,一边用计算机进行广泛的网上交流,为人们造就一种特别有趣味的天地。

设计原则

  尽管生态住宅的概念早已为学界的人士所谙识,但尚无哪位权威人士对此下个为大多数人所续强以刻取认把市院广认可的定义。因为生态住宅中最核欢半输希独足满南两附总心、最有生命力的不干殖给家沿汉是某种固定的结论或方法,而是这种思想所蕴涵的设计原则,它包括:

  1.生态化生态住宅首先要遵循的当然是生态化原则,即节约能源、资源,无害化、无污染、可循环。这一点无需赘言。

  2.以人为本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人毕竟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主体,追求高效节约不能以降低生活质量,牺牲人的健康和舒适性为代价。在以往设计的一些太减导眼州走执阳能住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服务于经济落后地区的,其室内热舒适度较低。随着人民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这种低标准的"生态"住宅很难再有所发展。

  3.因地制宜生态住宅非常强调的一点是要因地制宜,绝不能照搬盲从。西方多是独立式小住宅,建筑密度小,分布范围广。而我国则以密集型多层或高层居住小区为主。多材司站春硫析对于前者而言,充分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供热水、供暖都较为可行,而对于我国高层居住小区来说,就是将住宅楼所有的外表面都装上太阳能集热板或光电板,也不足以提供该楼所需的能源。再比如,从冬季供暖的效率上来讲,城市热网的效率是最优的。但由于西方住宅多是分散式的,彼此距离远,若将城市热网接入每一户就显得非常不经济。因此多采用分户式的独立采暖炉。而我们明明有现连包到真降风现顶鲁成的城市热网,却偏偏喜欢"借鉴"西方的独立式采暖炉,还以为这就是生态住宅。

  4.整体设计住宅设计应强调"整体设计"思想,结合气候、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切勿盲目照搬所谓可夫轴除环妒通木制联的先进生态技术,也不能仅仅着眼地无们于一个局部而不顾整体。例如热带地区使用保温材料和蓄热墙体就毫无意义。对于寒冷地区,如果窗户的热性能很差,用再昂贵的墙体保温材料也不会达到节能的效果(热量通过窗户迅速散失)。在经济拮据的情况下,将有限的保温材料安置在关键部位(而不是均匀分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于有些类型的建筑(如内部发热量大的商场或实验室),没有保温材料反而会更利于节能(利于降低空调能耗)。由此可见,整体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生态住宅的性能及成本。

技术策略

  1.洁净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尽可能节约不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并积极开发可再生的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地热等无污染型能源。

  2.充分考虑气候因素和场地因素。如朝向、方位、建筑布局、地形地势等。尽可能利用天然热源、冷源来实现采暖与降温;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来改善空气质量、降温、除湿。

  3.材料的无害化、可降解、可再生、可循环。建筑材料应尽可能利用可降解、可再生的资源,同时还要严格做到建材的无害化(无污染,无辐射)。

  4.水的循环利用与中水处理。在适且的范围内进行雨水收集、中水处理、水的循环利用和梯级利用,特别是对于水资源匮乏的地区。

  5.结合居住区的情况(规模密集、区位、周边热网状况)采取最有效的供暖、制冷方式。加强能源的梯级利用。 6.结合居住区规划和住宅设计来布置室外绿化(包括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和水体,以此进一步改善室内外的物理环境(声、光、热)。

  7.使用本土材料、降低由于材料运输而造成的能耗和环境污染。

  8.在技术成熟、经济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地使用新材料、新技术,提高住宅的物理性能。

  9.注重不同社会文化所引发的生活方式上的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住宅设计的影响。提倡基于健康、节约的基础上的生活方式。

面临问题

  尽管生态技术的发展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但与办公建筑、商业建筑相比,生态住宅的发展仍显得十分缓慢。即使是在当今西方发达国家,最抢眼的生态建筑无一例外的都是高投资的大型项目,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德国柏林的新议会大厦、法兰克福商业银行、汉诺威世博会26号馆、塞维利亚世博会英国馆等。

  至于说私人住宅(独立式)则大多因为规模小而显得不那么起眼,而说到社会性的大规模中低造价住宅,很少有人问津。 生态住宅所触及的不仅是建筑本身,还有一系列其它社会问题。

  理想中的生态住宅模式与现实社会还存在较大差距,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技术措施还有待完善。例如在我国,通过改善墙体、门窗的性能,建筑师可以很容易地设计出比原有节能标准(93年)节能30%的住宅。但实际的运作情况是"节能住宅"并不节能。其原因是居住小区的冬季供暖方式、收费标准并没有随之改变,用户对供暖量无法调节,采暖量的多少与其经济利益也毫无关系。

  在供暖量不变的情况下,良好的保温材料使得居室温度偏高,用户只好通过开窗通风来降低室温。"节约"下来的能量就这样又散失到室外,而小区采暖燃料的供应量则依旧居高不下。 另外值得指出的是,当今许多房地产开发商所感兴趣的是生态住宅或生态住区这块招牌,而对于提高住宅的具体性能(如加强保温、改善通风,采用更加高效的能源系统)并不肯花心思。

  这除了观念上的问题外,很大程度上还在于他们都错误地认为生态住宅就意味要采用大量昂贵的新技术、新材料。这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生态住宅的发展。

发展展望

  生态化、信息化、地方化是21世纪住宅不可避免的大趋势,而信息化和地方化又同生态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生态住宅的发展首先有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态技术成本的降低。太阳能光电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这是一种取之不尽又绝无污染的清洁能源,但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这种装置的转化效率太低了,而装置自身的成本又太高了,因此迟迟难以普及。如果科学技术在这两个方面取得了质的突破,那就无异于又开采出数不尽而又无污染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再比如,海水淡化技术将彻底解决水资源匮乏这一痼疾,而在核能的利用中如果能够较为彻底地解决安全问题和污染问题,那么人类就又多了一种极为高效的清洁能源。

  不要把生态住宅当做幌子

  像解决环境问题一样,生态住宅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就离不开政府宏观政策上的支持。而要想步入良性循环,就必须在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使生产商、开发商和住户在经济上有明显的收益。在使用生态住宅这一称谓时应该有科学的精神和严肃认真的态度,而绝不能将其当做一个幌子来炒作。

生态住宅要求

  ▲生态住宅要按照生态学的要求实现环境优化,使物质、能量良性循环;

  ▲要完全采用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来建造,还要具有隔热绝热功能,有利于实行供暖、供热水一体化,以提高热效率和节能;

  ▲要实现污染废物排放最小;

  ▲必须尽量使用污染小、可循环利用的绿色家具、材料,室内空气质量、热环境、光环境和声环境等需满足居住者健康舒适的要求。

  目前,欧洲一些国家已开始进行生态住宅的设计和建设,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外墙、屋顶、楼板均设保温层,使用热传导系数较小的门窗玻璃;利用智能系统对太阳能和常规供热系统进行调控,使热水保持恒定温度;安装节水设备;用雨水槽将雨水引至住宅区中央水面再渗入地下;集中采用大面积太阳能热水器等。通过这些技术的采用,可使住宅小区的煤气、水、电分别节约60%、30%和20%左右,有效地节约了资源,改善了住宅小区的环境。

发展误区

  无论标准、规范如何,最终都要落到节电、节水、节油、节气和回收几个环节。但是,在目前房地产开发过程中,限于环保推广成本和技术以及消费需求方面存在着很多误区,导致环保生态住宅成了违背环保本意的反效果。主要表现在:一是太阳能利用与楼体可利用面积的矛盾,并突出影响楼体外观形象的设计问题;二是雨水收集、废水处理系统的使用维护与前期投入成本和管网布局的矛盾;三是购房者对大湖面、环楼水系的青睐已经到了类似"海景房"的苛求,但限于底层车库的制约,本身又不能自然净化成了藏污纳垢的"龙须沟";四是消费者对南方"原始森林般"植物的期待由于背离了植物习性、忽视了自然条件的差异,使得管护成本成倍增长;五是园区灯光照明,楼体亮化照明,特别是入口区、中央景区、沿街商业照明成了光污染的重灾区,社区耗电已成为物业最大支出,导致物业收费越来越高;六是购房者对住宅落地窗、外飘窗的强烈需求,导致开发商隐形回避规范以满足客户过度需求。加之家庭空调和热水还不能实现集中配置,业主又无节制过度耗费,导致用电量越来越高。

  综上所述不一而足,种种误区成了阻碍我们推进绿色环保住宅的巨大障碍。迫切需要我们提高对环保的认识,引导消费者树立个人需求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观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