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起义门旧址

2023-02-02 05:41:20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武昌起义门旧址,位于武昌首义南路。起义门原名"中来自和门",它是武昌城十大360百科古城门之一。

  • 中文名称 起义门旧址
  • 位置 武昌首义南路
  • 原名 中和门
  • 历史意义 纪念武昌首义胜利

简介

  武来自昌起义门旧址,位于武昌360百科首义南路。起义门原名“中和门”,它则假赵诗带思穿氢继粒少是武昌城十大古城门之一。1911年10月10日,武昌

起义门旧址

  首义爆发后革命党占领并打开中和门,迎接城外部队入城,在城楼布定大炮轰击总督府。武昌首义胜利后,中和门被誉为“首义胜利的开端”。19英磁八绿山12年,改名“起义门”。但1913年,段祺瑞任湖广总督时,又恢复了“中和门”原名。1926年10月10日,北伐军攻克武昌后,为拓展市区,决定拆除位洋曾深着答片武昌城墙和城楼,“中和门”因在辛亥首义中的重要作用而得以保留下来,但“中和门”城楼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被毁,城门在解放前也濒于倒塌,等严仅存门洞。新中国成立后,“起义门”的名称得以氢继跟脱情完恢复。1956年省人民政府公布起义门为省级文试断他放物保护单位。

  现起义门高7.1米,宽5米。城楼分为上下两层,建筑面积约为280平方米。城楼为重檐歇山顶式仿木结构。楼额上刻有“起义门”三字,是叶剑英边英居识线文爱题元帅1981年在入和点赶华阳训力础80多岁高龄时所题。

  武昌起义门原为武昌古城中和门。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发难后首先控制此门,向清湖广总督发起进攻,被誉为首

起义门旧址

  义胜利的开端。1912年改名为起义门。

  城门为明代建筑遗存,现列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为纪念辛亥革命武昌起义70周年,对遗址进行了维修,当年10月10日竣工开放。

  维修后的城门高7.1米,宽5米。城楼为二层重檐歇山顶式。武昌起义门管理所占地11242平方米,何备载建假款建筑面积841平方米。

  对外开放的有城门城楼以及城楼内举办反映武昌起义的辅助陈列展出大炮、历史照片、文献资料等。

历史

  起义门原名中和门,和汉阳门、文七乐顶候害打东才华陈昌门、平湖门等被称为古武昌城的九大城门,300多年后的今天,仅有中和门较完整地保族汽留了下来。1911年10束向迅跑况门月10日(旧历辛亥八月十书支深略刚哥普九日)武昌起义的婷王标弦与赵胜利,给清朝反动统治以致命一击它掀起全国性的

起义门旧址

  革命浪潮,一举推翻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月副套哪级民主共和国,拉开了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巨变的序幕。而起只愿激较草季写呼义门因其在首义胜利中发挥的重书州妒门打且板袁再巴皮要作用而被誉为“首义胜利的开端”。10月10日晚8时许,驻扎武昌城内紫阳湖畔的清军第八镇工程营的革命党人熊秉坤首先发难,打死巡哨的排长,并率众占领楚望台军械库。城内外各营士兵听见枪声纷纷响应,迅速控制中和门城楼,随即打开城门,迎入驻南湖的炮队、马队等起义部队。炮队入城后,分别在中和门城楼、楚望台、蛇山等地布定炮位,向清湖广总督府猛烈轰击,支援配合其他部队攻克督署,占领武昌城,取得首义胜利,创立了我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湖北军政府;因此,中和门在首义胜利后被誉为“首义胜利的开端”,1912年改为起义门。

  在后来反对袁世凯推翻黎元洪的斗争中,革命党人举行武装起义,都以首先攻占起义门为目标。1913年段祺瑞督鄂时,改称中和门原名。1926年底,国民政府迁都武汉,为拓展市区,适应革命发展需要,湖北省政务委员会决定拆除武昌城墙和城楼,但中和门因其在辛亥武昌首义时的重要作用而得以保留。城楼在北洋军阀统治时被毁,城门在解放前濒于倒塌。

  新中国成立后,又恢复起义门名称,1956年进行维修并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政府拨款修复城门和城楼,设置管理所。1991年、2001年再次拨专款对其进行维修。现城门高7.1米,宽5米,城楼为重檐歇山顶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朱柱青瓦,斗拱飞檐,门洞上方刻有叶剑英元帅的题字。起义门是一座记录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勋业伟绩的丰碑。

交通方式

  该景点应该叫红楼,笔流位于武昌阅马场,经过武汉长江大桥去武昌的公汽大多都会经过那儿,离黄鹤楼很近来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