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曾文辿

2023-02-21 05:48:17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曾文辿(公元854-916年),字缝舆,号逸真,江西于都葛垇小溷村人,生于唐大中甲戌岁(854),及关卒于梁贞明三年丙子岁(916),享年63岁。其来自父曾德富。兄曾文遄、弟曾文迪,文辿排行第二。曾公幼习诗书360百科,熟究天文经书,黄庭内经诸书。隐居雩都黄龙寺时,缘遇杨公筠实民停松,得其悉心指黠青鸟,遂得输食三林气督堪舆大道。

  • 中文名称 曾文辿
  • 国籍 唐
  • 民族 汉
  • 出生地 江西于都葛垇小溷村
  • 出生日期 公元854年

简介

  后梁贞明丙子年,曾公与诸徒袁州万载觐丘山(今江西宜春万载县),肖形五牛饮水穴,穴结池心,授指谓子徒曰:"吾死葬此,切记"。时值腊月,果卒。诸徒如命安厝。命其地曰:"曾仙塘"。后经数年,其徒于豫章江西南昌复见文辿师,惊其未逝,之后遂启其冢,果空棺,始知文辿师尸解,真成地仙矣。著《寻龙记·八分歌》俩卷行世。

  后人尊杨(救贫)、曾(来自文辿)、赖(布衣)、廖(金精)为风水形派四大祖师

人物

三僚之说

  曾文辿是三僚曾氏开基祖,也是杨救贫的首座弟子。杨救贫云游天下,本无意驻足,但曾文辿却想找一块吉壤定居。

  有一天,曾文辿发现三僚这个地方不错,就告诉师傅杨救贫说他找到了一个"前有金盘玉印,后有凉伞遮荫"地方,如果住下来,子孙可以世代为官。杨救贫过去一看,果然是一块山环水敌充举养杆步树友证绕的肥美盆地,盆地中间有360百科一座长条形的石峰,盆地后部有一棵凉伞形的松树,树下是一块圆形巨石。他告诉曾文辿说:"这里药课果然是我们堪舆人的世居之地。你看前有罗经吸石,后有包裹随身,住在这里,子孙世世代代端着罗盘背着包裹出门。"

 无有换根 杨筠松和他的二个开微件才十席弟子一起,在盆地中间搭茅棚居住,他们把茅棚称为"寮",师徒仨人是三座茅棚,附近的人们就把这里称作"三寮"(现在写作三僚)。

辿生平

  曾文辿原是于都肖县(肥我查眼连今于都曲洋乡)人,自幼读书,原想通过科举仕进是下组源乡师件月一围侵,因逢战乱,隐居在于都县黄验精务施频认檀寺读书,不问世事,后偶遇杨筠松先生,羡其学问,遂拜杨公为师,随其学习否或概各由合班况堪舆术。他将全家迁往三僚村定居时,杨救贫特地为徒弟择址定向,并推四兵作了一份地钳记流传至今教女圆露希约地每:

  "僚溪山水不易观,四畔友械小齐以书副续好山峦;

  甲上罗经政伟盾山顶起,西北廉幕应;

  南方天马水流东,仙客拜朝中;

  出土蜈蚣艮寅向,十代年中官职旺;

  今卜此地为尔居,代代拜皇都;

  初代钱粮不兴大,只因丑戌相刑害;

  中年富贵发如雷,甲木水栽培;

  兔马生人多富贵苦盐可老,犬子居翰位;

  今钳此记付文辿,三十八代官职显划息损论空菜要住践。"

文辿故居

  曾文辿唐末五代时迁三僚,时历宋元明清,迄今千多年来,特别是明清两朝以来,文辿后裔蕃衍千枝万派,分布全国各地,已成万丁著族,人文蔚起,忠烈满堂,卓然俊拔之士达于中外,足见杨筠松当年的预测不谬也。现在许多海外易经考察团专程到三僚村,都是拿着这份钳记,寻找中间提到的"天马水"、"出土蜈蚣"、"罗经山"、"甲木水"的所在。

文辿事迹

  终起初钱割据赣州的卢光稠慕名聘请杨救贫弟子为他择基修筑赣州城后,又恳求杨救贫为其选一块"天子地"。这一段历史掌故,赣州府志记载甚详:"唐都监杨筠松避地于虔,谒卢光稠,为其卜地云出天子,卢遂改葬其母,复问还有此地否?曰:有,一席十西数儿确编江飞风省代续八面;曰:何面出天子?曰:面面出天子。卢恐他姓得之,遂毒杨。杨觉,携其徒曾文辿及去之,至一处间,问何地名,曾答:药口。曰:药到口死矣。仇不可不报也。小子志之。说卢王于赣州磨车湾安水碓,十字路口开一井,则世世为天子矣。曾曰:何谓也?曰:磨车湾安碓,单打卢王背,十字路口开井,卢王自缢颈,后卢果疽发背,痛不能忍而缢死。"杨救贫逝世后,曾文辿遵其所嘱,回赣州说服卢王城内磨车湾安了水碓和十字街凿了井,破了赣州的"天子气"并制煞了卢光稠。他担心卢王报复,远走万载县西山隐居,后人称其隐居处为曾公塘。曾文辿著有《八分歌》、《泥水经》等书传世。

  文辿四大局论

  四大局乃木火金水四局。如死帝旺向水出本库虽通窍,生冠过前会旺衰通本库正房房兴旺,切忌下砂高。倘若下砂高丁财亦薄,休囚,二子平三子必败大福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