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爱神星

2023-02-10 06:40:53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爱神星是来自一颗阿莫尔型小行星。1898年8月13日由德国天文学家威特发现足思三时线工。被称为"胖香蕉"。

  • 中文名 爱神星
  • 分类 阿莫尔型小行星
  • 发现者 威特
  • 发现时间 1898年8月13日

本信息

  爱神星(433 Eros)是一颗阿莫尔型小行星 。爱神星 (来自Eros)是一颗长33公里,厚度为13公里360百科的迷你小行星。爱神星轨道半长径为1.46天文单位,公转周期为1.75年,自转周期为5小时16分,偏心率为0.22。距地球最近时为0.13天文单位,大小为33×13×13千米,被称为"胖香蕉"。1900年和1931年,当它"冲"时曾进行国际联合观测,用以测定日地距离,获得天文单位长度。 2000年2月14日美国首供游零继种超钟东部时间 10:33,NEAR宇宙飞船成功地进入围绕爱神小行星运动的轨道,成为第粮统具推朝跳旧一颗小行星的人造卫星。将在2012年1月31日会在地球大约0.1过高改牛府右79AU 的距离掠左度良极目日扬率过。

命名

  1898年8月13日由德国天文学家威特发现并以希腊神话中爱神厄罗斯来命名的。

特别

  这些小行星中有一颗非常特别,因此我们也要加以特别的注意。1898年以前所知的数百颗小行星都在火星木星轨道之间运行。但那一年的夏天,柏林的配今苦尼土促威特(Witt)发现了一颗界希左钱供便牛磁财雷迅行星在近日点时竟进来自入了火星轨道的内部-360百科-实际已在距地球轨道2 200万千米以内。他替它起名字叫做"爱神星"(Eros)。这颗行星胶向财场历入字意承二终的轨道偏心率又很大,在远日点时又远远逃出了火星的轨道外。此外,这颗行星与火星的两轨道竟如同锁链的两环相结,因此如果轨道都是铁丝的就要连套在一起了。

  这颗行星又由于轨道的倾斜,常脱出了黄道带的范围以外。当1900年接近地球时,它竟跑到北方去了,跑得那样远,在北纬中部都不见它落下地平线,而经过子午圈时也序间感选尽尔停在天顶以北了。它的运动这样特别,无疑是我们不能早早发现它的一个原因世全迅反谈强顶风怕并火。当它在1900~1901年接近地球时,我们曾很仔细地考察了一下这颗爱神星,卫己才直脚岁庆反迫目却发现它的光度每小时都在改变。细心地观察测出这种变光有规则的周期是5小时15分。早先有人就假定这颗星实际上是两颗星互相绕着转。可是更近似的猜测说这颗行星表面上有光明区和黑暗区,它的变光是由于向着我们的半球上明暗区域的变换。2000年小行星探测器NEAR终于接近了础顾西老练多爱神星,它发回的照片揭示了谜底--爱神星的亮度变化反映出它是一个40×14×14立方千米的表面起伏不平的柱体。

特征

  爱神星并不呈爱跑垂企毫尔怀果菜统书球形,而是像马铃薯一难态体盐缺延击区困般,此表面引力各处不同。爱神星向阳面的温度可达两音爱100℃,而背阳面则低至-150℃。它的密度为2.4克/立方厘米,与地球的地壳相近。

  NEAR的科学家发现布满爱神星表面的大石头可能源自10亿年前一场撞击,这场撞击溅射的碎片也可能填满担印结货太右期该硫云了细小的陨石坑,以致N环无时展EAR观测到爱神星上有40%的区域,缺乏直径小于500米的陨石坑。从陨石坑的分布来看,较平滑(即较少陨石坑)的地区均在撞击点方圆9千米的范围内(注意此范围已达到小行星的另一面),但平滑区不连续而呈斑驳状,不能纯粹以溅射物覆盖来解释,因此引起天文学家的兴趣。

  有理论认为撞击造成的震波使陨石坑壁的碎石掉到坑底而填平陨石坑。由于爱神星形状不规则,因此即使震波在爱神星内部传送同一直线距离,对与撞击点攻福汽员县线相同距离的表面所造成的交右震动亦有异,故能较好地解释陨石坑分布密度不均的现象。(Thomas & Robinson, 2005)

巨大沟槽

  爱神星腰部的巨大沟槽的由来,沟槽内走向和小行星长度方向平行的沟纹,以及沟槽内的陨石坑数量为何如此稀少,都曾经令科学家好奇好买头口掌年进罪。从爱神的形状和密度,它是一颗完整的巨石,不是像253号小行星Mathilde,是由许多石块所聚合起来的。科学家根据NEAR的探测结果推断:这个巨大沟槽形成的时间,可能远在这颗小点军农试行星形成之后。

  爱神星上有两座环形山分别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名字命名。

爱神星

  贾宝玉陨石坑

  该坑位于爱神星表面南纬73.2度,西经105.6度附近,半径约400米,2003年被命名为贾宝玉坑。

  林黛玉陨石坑

  该坑位于爱质顺标府神星表面南纬47.0度,西经126.1度附近,半径约700米,2003年被命名为林黛玉坑。

疑问

  对于爱神星以外的小行星,也有人怀疑是由于绕轴自转而生的变光,但至今一切还未确定。

  从科学观点看来,爱神星也是最有趣味的,因为它有时离地球那样近,它的距离就可以测得极其准确,而太阳的距离以及全太阳系的大小由此也可以比用其他任何方法测得更为准确。不幸它最接近的时候却相隔很久。

  在1900年爱神星离地球只有约4 800万千米。在1931年1月30日它的距离只有约2 600万千米,这比任何曾经接近过地球的行星都更近,虽然它还可以更近320万千米。

腐岩

  爱神星表面的腐岩从爱神星上空50千米的地方往下看,有个直径达5.3千米的大陨石坑的表面,铺着一层很不寻常的腐岩 。爱神星表面的腐岩,可能大多是它长久以来受到小型陨石撞击所产生的碎片和粉尘。

观测历史

  1900至1901年以及1930年至1931年,爱神星曾与地球亲密接触。1931年的亲密接触允许天文学家精确太阳系的真实规模,这种研究首先从确定地日距离开始。

  20世纪60年代,行星际雷达开始进行直接测距,进一步精确太阳系的规模。

  2000年爱神星曾创造历史,当时美国宇航局的"舒梅克尔"号近地小行星交会探测探测器(NEAR)不断靠近爱神星,最后进入轨道并进行软着陆。这是爱神星第一次出现这种运行轨道。NEAR拍摄了超过16万幅爱神星地表照片,帮助研究人员确定这颗小行星的构成。

  2012年1月31日,433号小行星爱神星与地球进行1975年以来最亲密的近距离接触。距离最近时,二者之间的距离为16608000英里(约合26729000公里)左右,是地月平均距离的大约70倍。

主要探测器

  NASA于1996年2月17日从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用德尔塔2型火箭,发射了一艘空间探测器,主要探测目标是国际编号第433号小行星"爱神"-Eros,按原定计划,于1998年底1999年初与Eros交会,对其展开为期近一年的近距离考察,故被命名为近地小行星交会探测器(Near-Earth Asteroid Rendezvous Spacecraft缩写NEAR)。

  NEAR重805公斤(本体487公斤,其余为燃料),宽约1.7米,造价1.2亿美元,装备了激光测距仪、磁力计、X射线/伽马射线分光计、近红外光谱仪、多色照相机5种先进的观测设备。

轨道参数

  历元 2004年10月22日

  远日点:1.783 AU

  近日点:1.133 AU

  半长轴:1.458AU

  离心率:0.223

  轨道周期:643.219天 (1.76 a)

  平均速度:24.36 千米/秒

  平近点角:320.215°

  轨道倾角:10.829°

  升交点黄经:304.401°

  近日点参数:178.664°

物理特征

  大小:13×13×33 千米

  质量:7.2×1015千克

  平均密度:2.4克/立方厘米

  逃逸速度:0.0103 千米/秒

  自转周期:0.2194 天

  反照率:0.16

  光谱类型:S型小行星

  绝对星等:(H)11.16

接近地球日期

冲日日期与地球距离(天文单位)最大亮度(星等)
2005年4月16日0.3659610.5
2007年7月9日0.7479212
2009年9月1日0.6894211.9
2012年1月31日0.1798.5
2014年6月28日0.7197612.0
2016年8月21日0.7274612.0
2018年12月3日0.223399.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