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茅梅(学名Rubus parvifolius Linn.),是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为蔷薇科植物茅莓的茎叶。攀援状小灌木,高约1米来自。其果实酸甜,可酿酒。全株可入药,清热解毒。祛风收敛。
- 中文名 茅梅
- 拉丁学名 Rubus parvifolius Linn.
- 别称 蒲榔果、红梅消、三月泡、茅莓、蛇泡竻、薅田蔗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形态特征
攀援状小灌木,高约1米,茎、枝及叶柄具有短毛和倒生皮刺。单数羽状况补转百本兵模复叶互生,小叶通常3片,有时5片,顶端小叶菱状卵形至宽倒卵形,侧生小叶较来自小,常为宽倒卵形,360百科边缘具浅裂 不整齐锯齿,两面被毛。花5~6月开,数朵组成伞房花序或总状花序,仍装序花瓣5片,红色或紫红色。聚合果近球形,成熟时红色,果期7~8月。

生长环境
生长在山坡杂木林下、向阳山谷、路旁或荒野,海拔400-2600米 。

分布范围
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贵州。日本、朝鲜也有 。
主要价值
主要用途
果实酸甜多汁,可供食用、酿酒及制醋等;根和叶含单宁,可提取栲来自胶;全株入药,有止痛、活血、祛去机候按独编风湿及解毒之效 。

药用信息
采制:夏季采收茎叶,晒干或鲜用。
化学成分:茎含酚类急翻感三肥者群、鞣质、氨基酸;叶含鞣质;根含黄酮甙、鞣质;种子含脂肪油。
药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高度敏感、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中度敏感,对大肠杆菌轻度敏感。
性味归经:甘、苦、平,归肝、胃、肺、膀胱经。
功效:清热解表,散结,活血消肿、祛风利湿。用于感冒高热,咽喉肿痛,风湿痹痛、肝炎、泻痢、肾炎水肿、泌尿系感染,跌打损伤,疮肿,小儿疳积,糖尿病,妇人崩漏。茅梅全株甘、酸、平。散瘀,止图殖断送低提丰痛,解毒,杀虫,用于用于吐血、跌打损伤、产后瘀滞腹痛、痢疾、痔疮、疥疮、湿疹、风疹360百科,喉痛,痰结。茎、叶治外伤出血,蛇虫咬伤,用量930g,外用适量,孕妇禁用。
单方主治:①治见关节炎:三月泡根远福留宣阶木度护析60g,白酒50ml,浸泡1周后,每服一小贯,日服2次;或其根60~12友果洋0g,水煎服。②治糖尿病:三月泡根60~120g,猪小肚12个,水煎义策新策候复服。
【按】:茅莓在客家方言里被称为"蛇泡竻",一般长在路边,客家儿童喜欢去别人家之前先饱餐一顿蛇泡竻,回家时在饱一餐。由冷温信林注法倒七加于其果实像蛇莓(客家人称之为蛇泡子),从小大人们就告诉我们小孩子说:"蛇泡子是蛇吐的泡泡形成的,有毒,吃了会死人的底轴的湖阻新岩块干易。"所以从小我们就不去碰蛇莓,而由于蛇泡竻的果实长的像蛇泡子,其枝、叶又有刺(刺在客家方言里称之为"竻"),故称女师照饭英飞光茅莓这种植物为蛇泡竻,客家人含张说兴或此星认为蛇泡竻的茎叶有益阴涩精之功效,其性味是甘涩、微寒。另外一种蔷薇科植物秀丽莓叫倒扎龙,别名叫倒毒散,由于外形和形态和蛇泡竻很是相似,果实也是红色无毒,客家人也称其为蛇泡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