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埃及历史

2023-03-04 12:48:53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埃及灯兴守困始减屋历史从法尤姆地区为中心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城邦算起,距今约7400多年。5150年前(约公元前3来自150年)南北埃及完成统一,并建立了世界上首个大一统国家,经历了早王国、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和后王朝时期,30个王朝。公元前525年,埃及成为波斯帝国的一个行省。在此后的一千多年间,埃及相继被马其顿王国和罗马帝国征服。公元641年阿拉伯人入侵,埃及逐渐伊斯兰化。1517年成为奥斯曼帝国的行省。1882年英军占领360百科后成为英国保护国。比章须船况巴弦1922年2月28日英国宣布埃及为独立国家,但保留对国防、外交、少数民族等问题的处置权联迅生氧。 1952年7月23日,纳赛尔政权推翻法鲁克王朝,并于1953年6月18日宣布极格讨剧成立埃及共和国。1958年2月同叙利亚合并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1961年叙利亚退出"阿联"。1971年9月1日改为现国名。

  • 中文名称 埃及历史
  • 所属洲 非洲
  • 首都 孟菲斯(行政)→底比斯(宗教)→亚历山大
  • 主要城市 希拉孔波利斯,提尼斯,阿拜多斯,锡瓦,塞易斯,昔兰尼,克诺珀斯,赫拉克利翁,赫利奥波利斯,赫尔摩波利斯,涅伽达,美杜姆,南盾,北盾,大屋,法尤姆,西奈,布亨,法尤姆,厄勒番丁岛等
  • 国庆日 赛德节,闻风节

史前时代

检加力甲  (约前3100来自之前)

  有证据显360百科示在沿着尼罗河的沙漠绿洲中存在着石头雕刻的痕迹。在公元前10世纪,从事狩猎和捕鱼的人们被种植谷物所取代。

  约公元前6000年,新石器文化植根于尼罗课讨真组区赵止河河谷。在新石器时代,多个史前王朝的文化在上埃及和下埃及独立发展。已知最早的埃及象形文字痕迹出现在前王朝时期纳卡达三世的陶器内,时间为约公元前3200年。

古埃及时期

  (约前3100-前332年)

  主条目:古埃及

前王朝

  距今9000多年前,人们在尼罗河河谷定居,开始在岸边建立房屋,并进行农业和畜击感地推区牧业生产活动。距今7000多年前,埃及人开始使用铜器,为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之后古埃及进入前王朝一期,又称为阿姆拉特时笔为优总转司期,私有制和阶级萌芽。娘个到前王朝二期(即格尔塞时期却浓粒酒思及室),埃及私有制和王权确立,在密再输伤按起出土的文物中可以找到象征王权的荷鲁斯鹰神的形象。格尔塞时期后期,国家出现,但面积很草绍巴小,人口不多,随后国家之间不断征战,逐渐统一成为尼罗河上游河谷地区和尼罗河入海口三律错白角洲地区的上埃及和下著自念点鲁埃及两个国家。象形文字也在这个时候出现,并沿用了3500余年。

  公元前3100年左右,传说上埃及国王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建立第一王朝,定都孟斐斯(今开罗西郊),成为古埃及第一个法老,古埃及从此开始了王朝时期。此时的埃及已经具备了文明的几个基本特征,比如有行政官员、士兵、宗教、文字等。

早王朝

  大约在公元前3150年,上下埃及的统一标志着古埃及早王朝时期的开始。早王朝时期包括了第一王朝与第二王朝,时间由前王朝时期前派属间直至公元前2686年孔李放死办油开,又或者直至古王国时期。在第一王朝时期,埃及的首都根物率妈负集军由阿拜多斯迁至孟斐斯,统治埃及的君主拥有神一般的权力,其统治范围由尼罗河三角洲至阿斯旺尼罗河第一瀑布。阿拜多斯仍然是埃及南部宗教崇拜的中心。古埃己外及想搞及文明的许多成就,如艺术、建筑及宗教的各方面都在这段时期成形。

  在上下埃及统一之前,埃及的各个城市都有自主权。在早王朝时期,以及后来的许多时间,埃及均被称为"两地"(Two Lands)。法老建立国家的行政及委任王室政府官员。中央政府的建筑是典型以木或砂岩建造的开放式神庙。吗杀兵自会似埃及的国家组成基本上是本土的,上下埃及的人民的交谈很可能使用共同语,即埃及语,而各地则课价班和督有方言,促成了国家的统一。头起胞春而最早期的埃及象形文字于早王国时期之前出现,尽管我们无法透过那时的文字确定其口语。

  根据曼涅托,第一位埃及的君主为美尼斯。但是,最早期有记录的第一王朝君主是荷尔-阿哈,以及第一位统一两地的君主那尔迈(前王朝时期的最后一位君主)--他的名字刻于一块古埃及人用作画眼线的磨板上,而后世称这块磨板为那尔迈石板。

古王国

  古王国时期(前2686-前2181年),这个时期埃及多方面文化经过一定程度的融合达到第一个历史上的巅峰,与后来的中王国时期和新王国时期相同,标志着尼罗河谷文明(Nile Valley Civilization)的兴盛。古王国时期自第三王朝至第六王朝跨越了四个王朝,第七王朝时王国开始分裂,相对的文化也呈现衰败状态,埃及很快进入到了下一个被历史学家们称为"第一中间期"的时代。

  古王国时期埃及的皇城首都坐落于孟斐斯,左塞尔曾在这儿建造了他的宫殿。这个时期最著名的产物就是那为数众多的金字塔,在当时被作为法老皇陵。因此,古王国时期亦被称为"金字塔时期"。

第一中间期

  第一中间时期是古埃及历史古王国时期和中王国时期之间的大约100年的历史时期。古王国后期,中央集权的减弱使埃及王朝逐渐丧失了对地方政体的管辖,各地方领袖纷纷脱离中央政府,古埃及进入分裂状态。尽管这一时期仍然有诸如第七、第八等王朝存在,但那只不过是名义上的王朝,实际上则仅仅可以控制首都孟菲斯附近的一小部分地区,而其他地区则被地方官员实际控制。这一时期的后期,来自中部埃及底比斯的地方官员开始挑战"中央政权",建立第十一王朝,并成功打败原中央政府,统一埃及,此后古埃及进入国家统一的中王国时期。

中王国

  中王国时期是古埃及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包括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三与第十四王朝,通常划定在前2133-1786年,但严格地说,应该从第十一王朝的孟图霍特普二世时代(约前2060-2010年)开始。孟图霍特普二世在他统治的第三十九年(约前2022年),把他的荷鲁斯式改为"斯玛托威",意为"两地的统一者"。

第二中间期

  第二中间时期是古埃及历史上的一个分裂时期,位于中王国时期之后,新王国时期之前,时间长度大约有一百年左右。第二中间时期包括了第十五、十六、十七三个王朝;另有一种观点将第十三、十四两个王朝也归入第二中间时期之内。

  前19世纪末期,第十二王朝女法老塞贝克涅弗鲁死去。由于女法老无嗣,导致第十二王朝突然终结,取而代之的是更加衰弱的第十三王朝。第十三王朝统治着从伊塔威,位于孟斐斯和利斯特附近,地处尼罗河三角洲尖端以南。第十三王朝中有一位说闪米特语的法老,名叫汗杰。第十三王朝无法控制整个埃及,有西亚血统行省官员控制了尼罗河三角洲东部的阿瓦里斯,建立第十四王朝,挑战第十三王朝的中央权威。

  大约在前17世纪,西亚的喜克索斯人侵入埃及,建立第十五王朝。此后的第十六王朝,其法老也是西亚的外族人。后来,底比斯的贵族起兵,建立第十七王朝,反抗喜克索斯人的统治。卡摩斯在位期间向北进军,击败喜克索斯人。其弟雅赫摩斯一世在位期间,将喜克索斯人彻底逐出埃及,第二中间时期结束。

新王国

  新王国时期是古埃及的一个时期,起于公元前16世纪至前11世纪,涵盖了第十八王朝、第十九王朝及第二十王朝。

  埃及人在这期间学习了喜克索人的战术和武器,十七王朝的阿赫摩斯一世于前1570年将喜克索人逐出国境,重新统一埃及,开始了第十八王朝,这之后被称为新王国时期(前1570年-前1070年)。第十八王朝国力强盛,对外频繁发动战争。十九王朝时埃及与赫梯帝国发生了卡迭石战役,经过16年之久的战争,最后以拉美西斯二世与赫梯王哈图西利斯签订和约告终。此时的埃及成为了一个大帝国,统治范围北起叙利亚,南到尼罗河第四瀑布,横跨北非和西亚。

第三中间时期

  第三中间时期,即古埃及自法老拉美西斯十一世于公元前1070年死后,至普萨美提克一世于前664年驱逐第二十五王朝的努比亚统治者、创立第二十六王朝之前的一段时期。这段时期的特色是王权崩解分离。即使拉美西斯十一世在位时,第二十王朝正逐渐失去对底比斯的控制,当地祭司的权力则逐渐坐大。拉美西斯十一世死后,继承人斯门代斯一世从塔尼斯统治埃及,而底比斯的阿蒙大祭司则在第二十一王朝时统治埃及南部。事实上,这种分裂的意义大于其表面情况所示,因为两方的祭司与法老都是来自同一个家族的。埃及的国际威望在此时已大幅下跌。盟友已经牢牢地纳入了亚述的势力范围之内,约自前700年起,问题已经变成"何时"(而不是假如)两方会爆发战争。

晚期

  古埃及晚期是古埃及本土统治者最后一个兴盛时期,在第三中间时期之后,从第二十六王朝开始,经过阿契美尼德帝国征服时期,至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及托勒密王国成立为止。其时间为前664年至前332年。

  利比亚人与波斯人轮流的与本土埃及人统治,但是传统的习俗在艺术中被延续。这个时期常常被认为是一个伟大文明的最后一次喘息,在这个时期里,埃及的实力持续地被削弱。

  前539年,巴比伦城陷落,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居鲁士二世入城,并握住巴比伦守护神马尔杜克塑像的手,以表示愿意以巴比伦人的身份来统治这个地方。自此,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势力扩至埃及边界。居鲁士二世去世后,其子冈比西斯二世继承王位。他随即对古埃及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攻破其王都孟菲斯,更将法老掳至苏萨。其后,他又对迦太基、阿蒙绿洲及努比亚发动征战,但因种种原因获胜不大。公元前522年,阿契美尼德王朝内部发生叛乱,冈比西斯二世急忙班师回朝,却死在途中。王族将领大流士一世续率兵回国,并成功平定叛乱,更最后获得王位。

古典时代

  希腊托勒密王朝

  主条目:托勒密王朝

  亚历山大在公元前336年继其父腓力二世王位成为马其顿来自国王。公元前334年,360百科他向波斯帝国统治的小亚细亚地百间龙绍找但曾府区发起进攻,开始长达十年的东征。南进期间,经过两个月的围攻,埃及一箭未发,自动投江降阶降。在那里年仅24岁的亚历山大被誉为法老,称之为神。从此埃及成为亚转黑移件历山大帝国的一部分。亚历山大在埃及建了一座亚历山大城(港)。缺未分盾鲜期菜胡原亚历山大在埃及停留一段时间后继续东进。最终他击破波斯,并推翻其统治者大流士三世,征服整个波斯帝国。

  公元前323年亚细空神历山大大帝病逝。他的帝国被他的部下们迅速瓜端件零占否极血烧分。当时的埃及总督托勒密一世分得黎凡特(叙利亚)和埃及,开创托勒密王朝。托勒密王国是一个强大的希腊化王国。它东部延伸至南部叙利亚,西部至昔兰尼,南部和努比亚接壤。亚历山大城是它的首都,同时也是希腊文化和贸易中心。为了获得当地埃及人的承认,托勒密统治者自称为法老的继承者。之后的托勒密统治者传承了埃及的传统,他们在公共正克英顺活动中穿着埃及服饰,参与埃及宗教活动。

  托勒密最后的统治者是克丽奥歌议台氧蛋除运找阳及危佩脱拉七世。她的情型矿频聚人马克·安东尼在与屋大维战军婷害争失利后自杀。在屋大维占领亚历山大以及她的雇佣兵逃离后,她也结束了自己生命。托勒密王国历经275年后最终被罗马吞入看本季致并。

  罗马统治时期

  公元前30年,屋大维在击败其劲敌马克·安东尼,废除克定同营析货艺讲娄巴特拉七世埃及女王京要支钱庆田样之位后,吞并了托勒密埃及,感到攻打笑记迫步两介并将其纳为罗马的一个行省。作为罗马行省的埃及包括了除西奈半岛之外现今埃及的大部。埃及行省西邻克雷塔和昔兰尼加行省,东接犹太许德去速行省(后为阿拉伯行省)。埃及行省财散胡但护并施材手用顺是罗马帝国最重要的船动编谷物生产地。

  埃及行省的第一任总督为科尼利厄斯·加卢斯,他使用军队控制了上顾银埃及,并在南部地区建立了一个受保护国。第二任总督埃利乌斯·加卢斯曾经组织远征军试图征服后为阿拉伯行省的地区以及"福地阿拉伯"(现今的也门),但是中途受挫;原属埃及的红海沿岸则直到克劳狄一世时期才纳入罗马治下。第三任总督盖乌斯·佩特戎尼乌斯在其任期内疏通了荒废的灌溉渠,带动了埃及农业的复苏。从尼禄统治时期开始,埃及享受了持续一个世纪之久的繁荣。至70年耶路撒冷被攻破之后,亚历山大港便成为了犹太世界的宗教和文化中心。图拉真统治时期,埃及爆发了犹太人的起义。这场起义导致了罗马对亚历山大港的犹太人的镇压,其利益也被剥夺殆尽。哈德良在其统治时期曾两次巡视埃及,并建立了安提诺波利斯城,以纪念其溺水身亡的爱人安提诺乌斯。从其统治时期开始,埃及各地都兴起了营建希腊罗马式建筑的热潮。

  安敦宁·毕尤统治时期的横征暴敛引发了139年的埃及起义。该起义由一个名叫伊西铎鲁斯的人领导,经过数年的抗争,最终被镇压下去。这次席卷埃及乡间的战火严重削弱了埃及的经济,标志着埃及经济衰落的开始。后马尔库斯·奥列里乌斯废黜了并杀死了卡修斯,帝国才得以恢复秩序。类似的篡位事件还发生于公元193年,其时佩蒂纳克斯去世,佩斯坎尼乌斯·奈泽尔篡位称帝。202年,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给与了亚历山大港及其他埃及城市自治地位。卡拉卡拉在其治内给予了所有埃及人以及其他外省人罗马公民的地位,但此措施仅仅是为了收取更多的赋税,随着皇帝欲望的与日俱增,各地人民不堪忍受越来越重的赋税。

  在公元三世纪,爆发了一系列的暴乱,既有军事暴动,也有城市公民的起义。269年,巴尔米拉女王季诺碧亚征服埃及,使其脱离罗马统治,自称埃及之女王。她宣称埃及为其祖先居住之所,其家族渊源可追溯至克娄巴特拉七世。后来,又有两位罗马皇帝--普罗布斯和多米迪乌斯·多米狄安乌斯相继崛起于埃及,他们均通过成功地发动叛乱最终夺取帝位。298年,戴克里先从多米迪乌斯手中夺回亚历山大港,继而获取了整个埃及行省。他于公元303年颁布的反基督教法令又开启了一个宗教迫害时代。这是针对在埃及地区稳定发展中的基督教的最后一次较为严重的迫害。

中世纪史

  在七世纪初期,以波斯人为主的入侵后,拜占庭帝国重新获取了埃及。直到639年至641年,埃及被阿拉伯人建立的穆斯林帝国所攻克。当他们击败了在埃及的拜占庭军队,阿拉伯人带来了逊尼派穆斯林。

  868年,伊本·图伦割据埃及自立,建立了独立于阿拉伯帝国的图伦王朝。图伦王朝立国三十余年后于905年被剿灭。

  之后,什叶派穆斯林在北非建立法蒂玛王朝并于969年攻陷埃及,定都于开罗,埃及从此永久脱离阿拉伯帝国版图。1171年法蒂玛王朝的大将萨拉丁在近卫军支持下发动政变,推翻法蒂玛王朝末代哈里发阿迪德,建立阿尤布王朝。13世纪中叶,随着蒙古西征军的席卷中东,阿尤布王朝被蒙古人打垮。在约1250年马木留克推翻阿尤布王朝,并将蒙古人赶出了叙利亚,控制了埃及。在13世纪后期,埃及连接红海,印度,马来亚和东印度。马木留克王朝一直统治着埃及直到1517年被奥斯曼土耳其灭亡。之后,埃及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领土。

近代埃及

奥斯曼帝国

  1517年,在马木留克战争后,马木留克王朝被奥斯曼帝国所征服成为帝国一个省。后来,阿尔巴尼亚裔的穆罕默德·阿里成为埃及统治者。为了确保其埃及统治者的世袭地位,他与奥斯曼帝国发动战争,征服了叙利亚及巴勒斯坦。不过在1840年东方危机后,碍于奥斯曼帝国盟友的压力,穆罕默德·阿里只得返回埃及。

  虽然埃及在名义上仍是奥斯曼帝国的省份,埃及仍维持自治,直至赫迪夫陶菲克帕夏签署协定,给予英国及法国银行家及投资者更大的权力。他们在埃及的利益很大,使英国介入这个国家的事务。1882年,英国在本土遣兵二万,又从印度调遣七千人入侵埃及,轻易击败埃及军队,使埃及置于英国控制。埃及依然在名义上属于奥斯曼帝国,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埃及成为英国的保护国。

法国入侵

  1798年,由拿破仑率领的法国军队侵入埃及。他们于1801年被奥斯曼和马木留克军队所驱离。在接下来四年中,英国军队来到埃及。1805年,经过土耳其苏丹的认可,穆罕默德·阿里逐渐控制埃及。

阿里王朝

  • 阿里王朝的建立

  1798年,拿破仑·波拿巴入侵奥斯曼帝国的埃及省,在金字塔战役中打败了马木鲁克的军队。这次入侵的直接目的在于打破英国与它的印度殖民地之间的联系。法国统治刚刚结束,此时,马木鲁克的实力已经大不如前,埃及形成了一定的权力真空期。穆罕默德·阿里是派到埃及的一支阿尔巴尼亚团督促法军撤兵的第二高长官。1804年,开罗发生起义后,穆罕默德·阿里帮助了起义者,起义胜利后原总督被废黜,1805年,穆罕默德·阿里被埃及人拥戴为埃及新任总督,奥斯曼帝国也允许了事态的发展。 掌权后,穆罕默德·阿里建立了一个由当地的村长、伊斯兰神职人员和开罗的富商组成的权力基础来补充当时的权力真空。

  • 军事近代化

  穆罕默德·阿里认识到他所成长的军队--由同一地区和民族的人所组成的远征军--从长远观点来看不是可靠的军队。从他1799年与法军作战的经验他了解到了当时现代化的作战方法。 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的步兵配合炮兵和骑兵对付没有纪律、浮躁的马木鲁克军队来说是锐不可当。穆罕默德·阿里还认识到欧洲式的现代军队对比奥斯曼帝国中的军人阶层如禁卫军和马木鲁克来说的优点。这些军人阶层随时间可以聚集足够的权力来向他们的主子挑战。短命的苏丹塞利姆三世企图建立这样一支现代军队来取代奥斯曼帝国的禁卫军的尝试对穆罕默德·阿里也留下了印象:由德国军官赫尔穆特·卡尔·贝恩哈特·冯·毛奇训练的军队战绩辉煌,但是禁卫军认识到这支新军队对他们来说所提出的威胁,因此废黜了塞利姆三世。1823年穆罕默德·阿里从上埃及征募农民并让一名法国军官按照拿破仑的作战方式来训练他们。按照塞利姆三世引入的制度这些"新军"的士兵是征募来的,其组织是按照当时欧洲军队的组织方式建立的。这些军队对总督非常忠心,在战场上战绩辉煌,他们被派往埃及多处镇压起义。

穆罕默德·阿里帕夏

  1827年穆罕默德·阿里派他的儿子易卜拉欣带领他的新军帮助苏丹马哈茂德二世在希腊独立战争中对付希腊。他还花巨资建立了一支海军,但这支海军也导致了他与马哈茂德二世之间的决裂。当时英国、法国和俄罗斯均支持希腊独立。它们向希腊派驻了一支强大的联合舰队部署在诺瓦里诺湾等候奥斯曼帝国的舰队。穆罕默德·阿里信服他的"新军"的效果,因此解散了所有他的老阿尔巴尼亚和马木鲁克军队。他的所有的军队全部是"新军"。为了使得他的军队有足够的士兵,他在埃及农民中设立了征兵制。

  • 推进工业化

  为了满足他的军事改革的巨大支出阿里将海岛棉引入埃及作为经济作物,并将埃及的农业经济重定向向棉花。由于英国纺织业愿意出钱来买这样的棉花,阿里下令大多数埃及农民必须种植棉花,不许种其它作物。在收获时期阿里本人将所有的收成都买下,卖给纺织厂。这样他将整个埃及的棉花收获变成他自己的垄断。他还试验自己建立纺织厂在埃及将棉花加工为布料,但这个试验不很成功。

  军事需要可能也是其它现代化项目如国家教育机构、教学医院、道路和运河、生产军装和弹药的工厂、一所位于亚历山大港的造船厂(尽管所有造船厂所需要的木头必须从外国进口)等的动力。 使用同样的要求农民服兵役的手段穆罕默德·阿里还经常要求农民在他的工厂和工业项目中服徭役。农民不愿服这些徭役和兵役,许多人逃出他们的村庄来避免被抓,有些人甚至一直逃到叙利亚。 有些人自残来避免被征入兵役。最常见的自残的手段有使用毒药自己弄瞎一只眼睛,或者割断右手一般用来钩扳机的手指。

  • 埃及的扩张

  1820年阿里下令征服和占领苏丹。1821年他的军队进入苏丹并遭到强烈抵抗。但是埃及军队及其装备的精良保证了阿里对苏丹的征服。这样一来阿里有一个可以使得他一直扩张到尼罗河源头的埃塞俄比亚和乌干达的前线。诺瓦里诺海战后阿里向奥斯曼帝国政府要求叙利亚作为他在这场海战中的损失的补偿。奥斯曼帝国对这个要求冷漠。为了补偿他和埃及的损失,进攻叙利亚的车轮已经启动了。与他之前的埃及统治者一样,阿里想要控制大叙利亚。叙利亚可以成为埃及与奥斯曼帝国苏丹之间的一个缓冲区。

穆罕默德·阿里王朝的扩张

  阿里建立了一支新的舰队和一支新的军队。1831年10月31日在他的长子易卜拉欣的带领下,埃及军队对叙利亚的入侵开始了。为了避免国际的反对,对于阿里来说,入侵需要一个借口。最后他以与阿卡的统治者之间的争吵为借口。阿里指责6000名农民逃往阿卡来避免兵役、徭役和税务,他要求阿卡将这些人遣送回埃及。埃及军队在叙利亚长驱直入,遇到了很少的抵抗。在围攻六个月(从1831年11月3日至1832年5月27日)后阿卡被占领。埃及军队进入安那托利亚。1832年12月21日在孔亚战役中易卜拉欣击败了奥斯曼帝国大丞相亲自带领的军队。在易卜拉欣的军队与君士坦丁堡之间没有任何军事障碍了。

  1840年7月15日英国、奥地利、俄罗斯和普鲁士达成伦敦协议,保障阿里对埃及的世袭统治,以及他终身对阿卡的管理,但是要求他的军队从叙利亚的后方和黎巴嫩山的海岸地区撤出。阿里拒绝这些要求。尽管法国反对,欧洲列强在数星期后组织了一支军事远征军。英国海军和奥地利海军封锁尼罗河三角洲的海岸,1840年9月11日炮轰贝鲁特,1840年11月3日阿卡投降后阿里表示同意伦敦协议的条款,放弃了对克里特和汉志的统治,缩小海军,将陆军缩小到1.8万人,作为代价他的后代在埃及享受世袭统治权。这是奥斯曼帝国的总督前所未有的特权。

现代埃及

英国保护地

  (1882年-1953年)

  主条目:埃及现代史

  从1882年开始,英国间接的统治了埃及。直到1952年埃及革命。

  自穆罕默德·阿里之后,埃及很快的由他的儿子易卜拉欣(1848年9月)、孙子阿巴斯一世(1848年11月)、赛义德(1854年)和伊斯梅尔(1863年)继承。起初由法国建造的苏伊士运河最终于1869年完成。由于运河花费代价太大以及伊斯梅尔负债累累,他不得不将运河卖给英国政府。

  1914年,埃及将国家元首的称号改为苏丹,此举否定了奥斯曼帝国的宗主权。同时埃及成为英国的保护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萨德·扎格卢勒和华夫党领导了一场民族主义运动。1923年,埃及新政府起草了一部以议会制的新宪法。1936年,英埃条约签订。

共和国时期

  埃及(1953年至今)

  1953年6月18日,埃及共和国宣布成立。穆罕默德·纳吉布将军成为第一任总统。1954年纳吉布在纳赛尔的政变下,宣布辞职。1956年6月,纳赛尔担任总统。1958年,埃及和叙利亚合并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三年后即告解散。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占领了西奈半岛和加沙。1970年,纳赛尔去世,萨达特继任总统。1981年,萨达特被暗杀,穆巴拉克继任总统。

  2011年,埃及爆发反政府示威,穆巴拉克于2月11日辞职,将政权交给军方。2011年6月,穆罕默德·穆尔西当选总统。2013年7月3日,穆罕默德·穆尔西被埃及军方罢黜,埃及最高宪法法院院长阿德里·曼苏尔随后被军方任命为代总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