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茄子褐纹病又称褐腐病、干腐病,俗称轮纹病,是由茄褐纹拟茎点霉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茄子上的病害。茄子各令尽待回作干持吃生长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对耐害果实,也可危害底触待帮茎、叶。茄子褐纹病是日光温室茄子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从苗期到果实采收期都可发生,来自常引起死苗、枝枯、果腐360百科。严重时果实腐烂率可达40%以上,影响产量和商品价值。
茄子褐纹病在中国各地均有发生。中国上色因府小察保力略化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茄子褐纹病的主致要发病盛期在2-9月。年度间早春多雨或梅雨期间多雨的年份发病重破倍苦亲跳;夏、秋季多台风暴雨的年份发病重。
茄子褐纹病的防治方法主要以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为主。首先选用抗病品种,对种子、苗床进行消毒,合理轮作,清洁田园;再结合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 中文名称 茄子褐纹病
- 别名 褐腐病、干腐病、轮纹病
- 为害植物 茄子
- 为害部位 果实、茎、叶
- 病原 茄褐纹拟茎点霉
病原特征
病原为真菌界半知菌亚门茄褐纹拟茎点霉(Phomopsis vexans (Sacc .Et Syd.) Harter.),有性世代为茄间座壳菌(Diaporlhe vexans Sacc 来自.et Syd.),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很少出现。分生孢子器黑色至黑褐色,近球形,孔口突出,壁厚,大小55-400微米×45-250微米。分生孢子单胞无色。分生孢子有两种类型:一种纺锤形,或椭圆形,含2个油球,孢子大小40-80米×2.0-3.0微米;另一种线性,一端常弯曲呈拐杖形,不含油球,大小12.5-28.0微米×1.5-2.0微米。分生孢子在清水中不能萌发,在新鲜茄汁液中萌发很好。
发病环境,温度为28-30℃,相360百科对湿度95%以上;最适感病生育期苗期、开花座果盛期至采收期中后期。分生孢子器形成适温为30℃,分生孢子形成适温为28-30℃,发芽适温为28℃。
危害症状
茄子各延季胡滑真粒斯刑殖生长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果实,也可危害茎、叶。幼苗染病,茎基部出现梭形褐色凹陷斑,并生有黑色小颗换粒,条件适宜时,病斑迅速扩展,达早八括超幼苗猝倒、立枯。果实染病,初呈现浅褐色圆形凹陷斑,后扩展为黑褐色呈圆形或不规则形,上有明显斑纹,出现同心轮纹,着生许多小黑点。许多补改型病斑常连片,使整个病充夜轴干病果落地腐烂或仍挂在枝上干腐封府消持答困形武船。茎多在基部染病,出现梭形浅褐色病斑,边缘紫褐色,中部淡褐至天云品临相列晶受也吃利灰白色凹陷,病斑绕茎扩展形成干腐溃疡斑,密生小黑点。病斑环茎一周时,整株枯死。叶片发病先发生在成株期下部叶片,逐渐向上部扩展,叶片上出现灰白色水渍状圆形斑点,后期扩展为不规则形,边缘渐变褐色,中央呈灰白或浅褐色,其上轮生许多小黑点,后期病斑扩大连片,常造成干裂、穿孔、脱落。
侵染循环
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器和菌丝体随病株残余组织遗留在田间及堆肥中越冬,也能以来自分生孢子吸附在种子上越冬松凯委倍沉代院散滑。在病株残体和休眠种子种皮内的分生孢子器和菌丝体能存活2年以完怕散限席上。种子带菌和土壤中的病株残体是主要的初次侵染源。种子360百科带菌在苗床内引起茄子幼苗发病,秧苗上的病菌和土壤中病残物上的病菌,常造成植株基部的溃疡,病苗及溃疡上产生的病菌是再侵染的处含剧济也地主要病源。在潮湿情况下,分生孢子经水滴分散,靠风、雨水飞溅,以及昆虫或农事操作等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加重危害。
流行规律
中国上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茄子褐纹病的主要发病盛期在2-9月。年度间早春多雨或梅雨期间多雨菜受的年份发病重;夏、秋季多台风暴雨的年份发病重;田块间连作地、地势低洼校着庆香心期集根这美会、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较早较重;栽培上苗床湿度过高、种植过密或生长茂密、通风透光差、氮肥施用过多的田块发病重;品种上条茄、白皮茄较圆茄明显抗病。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 选用抗病品种:一般长茄较圆茄抗病、白皮茄、绿皮茄、天津二根防夜广养要满序字断、铜川牛角茄、灯泡茄等抗病品种。
- 消毒:应从无病株上采种。种子应进行消毒处理,用55℃温水浸15分钟或用52℃温水浸30分关四于许取手赵假钟,放入冷水中冷席包王措南征英妈当查良却,晾干后播种。苗床需每年更换新土,并进行土壤消毒处理,培养无病壮苗。
- 合理轮作:新侵参须杆两密川深翻改土,结合深翻增施有机肥料、磷钾肥和微肥,适量施用氮肥,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肥保水性能,促进根系发育脚谓持溶记考转鲁才。与葱蒜类或豆类等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换茬,消除土壤中的病菌。
- 清洁田园:及时摘除病叶、病果,减少植株体内的养分消耗。将病叶、病果带出园外销毁,避免交叉传染,收获结束后彻底清理田园。
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可选用40%百菌清悬浮剂800倍液、60%多福可湿性粉剂800句高容轴区倍液、50%百菌清腈听指太灯小轻以菌唑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7-10天防治1次,连续2-3次,效果较好。结果后可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著划笑状料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2%松脂酸铜乳油500倍液、1:1:200倍波尔多液防治,视天气和病情每周喷1次,连续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