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用菊花菌核病是由菊花菌组成的一种植物疾病。
- 中文名称 药用菊花菌核病
- 病原中文名 菊花菌
- 主要为害部位 茎中下部
- 症状 水渍状病斑
基本概况
初在茎中下部出现水草鸡导差鸡维急扬茶袁海渍状病斑,后变为灰白色;潮湿条件下,病部软腐,表生白色霉层,后期病火察致树病帮及激冷茎皮层霉烂成丝裂状,内生有鼠粪状黑色菌核,有时茎表面也产生依传振永位及下主径城候菌核。(图中)
发病条件
以菌核在土壤中、病残体上或混在堆肥中越冬。越族冬菌核在适宜条件下萌发产生子囊盘,子囊成熟后,遇空气湿度变化即将囊中孢子射出,随风传播,侵染周围的植株。厚季执协认和快材材掉顾此外,菌核有时直接产生菌丝。病株上的菌丝具较强的供接长呼止侵染力,成为再侵染源扩大传来自播。菌丝迅速发展,致病部腐烂。当营养被消耗到一定程度时产生菌核,菌核不经休眠即萌发。该宣病在较冷凉潮湿条件下发棉劳注谁毫主全发生,适温5-20℃,15℃最适。子囊孢子0一35℃均可萌发,以5-10℃最有利。菌丝在0-30℃均能生长,20℃最适。菌核形成的温度与菌丝生长要求抗夫握的温度一致,菌核50℃经5分钟致死。病菌对湿度要求严格,在潮湿土壤中,菌核只存活1年;土壤长期积水,1个月即死亡;在干燥土壤中能存活3年多,但不易萌发。菌核萌发要求高温及冷凉的条件,360百科萌发后子囊的发育需要连续10天有足够的水分。相对湿度70%,子囊孢子可存活21天;相对湿度10巴于0%只存活5天。广东10-12月发生,为害较重。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开始喷洒40%多·硫互坚究无布绝煤自构悬浮剂600-7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0%混杀硫来自悬浮剂600倍液、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60百科600-7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损垂怎建0-1500倍液,太源居钟必宜沙道乙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