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杜诗详注

2023-01-14 14:11:01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杜诗详注》是古代杜甫来自诗集的注本,创作于清时期,作者是仇兆鳌。杜诗的艺术有多方脸结格北抓面的成就,无古体、近体、五言、七,都有他独到的长处,为历代所重视,注家蜂起,到宋代有"千家注杜"之说。

清代的仇兆鳌花费20年时间,搜集各家注本,辑为《杜诗详注》,资八培阳几攻上找境料极为详尽,不失为阅诉八持军括只与读杜诗的一种重要的参考书。

  • 中文名称 杜诗详注
  • 别名 《杜少陵集详注》
  • 作者 杜甫
  • 注者 仇兆鳌
  • 地区 中国

作品简介

  《杜诗详注》(又称《杜少陵集详注》),资料极为详尽,不失为阅读杜诗的一种重要的参考书。有"诗圣"之称的唐代大诗人杜甫一生颠沛流离,饱经忧患,但他不以个人穷达为念,带着忧国忧民、激演殖脚被理愤忾悯的情怀洞察世事,其诗作较真实地描述了唐代历史转折时期的政治局势和社会面貌,反映了民间疾苦,有"诗史"之称。

  现阶段通行的本子为中华书局所出版的《杜诗详注》五卷本(繁体竖排)。分为1979年版(2015年再版时改为三卷本)和2004年版。据说2004年版上有较明显的错误,因此多数收藏者选择上还是倾向于1979年版。

目录举例

  卷之一

  游龙门奉先寺

  食府南屋争值扩风该半望岳

  登兖州城楼

  题张氏隐居二首

  刘九法曹郑瑕丘石门宴集

  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

  对雨书怀走邀许主簿

  巳上人茅斋

  房兵曹胡马

  画鹰

 来自 过宋员外之问旧庄

  夜宴左氏庄

  临邑舍弟书至苦雨黄河泛溢堤防之患簿领所忧因寄此诗用宽其意

  假山

  龙门

  李监宅二首后一首见吴若本赠李

  重题郑氏东亭

  陪李北海宴历下亭

  同李太守登历下古城员外新亭

  登历下古城员外孙新亭李邕

  暂如临邑至鹊山湖亭奉李员外率而成兴

  赠李白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郑驸马宅宴洞中

  冬日有怀李白

  春日忆李白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今夕行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

  赠比部萧郎中十兄

  奉寄河南韦尹丈人

  赠韦左丞丈济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卷之诉缺按国果注感布

  饮中八仙歌

  高都护骢马行

  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

  故武卫将军挽歌三首

  赠翰密轮又林张四学士垍

  乐游园歌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首唱色振投简咸华两县诸子

  杜位宅守岁

  敬赠郑谏议十韵

  兵车行

  前出塞九首

  送高三十五书卷了些浓记十五韵

  奉留赠集贤院崔360百科于二学士

  贫交行

  送韦书记赴安西

  玄都坛歌寄元逸人

  曲江三章章五句

  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

  白丝行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

  丽人行

  虢国夫人一作张祜诗

  九日曲江

  卷之三

  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

  重过何氏五首

  与鄠县源大少府顾已参展散特坐酸汽的须宴渼陂二首

  醉时朝章晚够青底灯哪张

  城西陂泛舟

  渼陂行

  渼陂西南台

  与鄠县源大少府宴渼陂

  赠田九判官梁丘

  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

  寄高三十五书记

  送张十二参军赴蜀州因呈杨五侍御

 晶阿啊供露非结附医误 赠陈二补阙

  病后遇王倚饮赠歌

  送裴二虬尉永嘉

  赠献拉州到纳使起居田舍人

  崔驸马山亭宴集

  示从孙济

  九日寄移后终着探搞图升岑参

  叹庭前甘菊花

  承沈八丈东美除膳部员外,阻雨未遂驰贺,奉寄此诗

  苦雨奉寄陇西公兼呈王征士

  秋雨叹三首

  奉赠太常张卿垍二十韵

  上韦左相二十韵

  沙苑行

  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

  送蔡希曾都尉还陇右因寄高款故印富父照走三十五书记

  醉歌行

  陪李金吾花下饮

  官定后戏赠

  去矣行

  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灯席乡全需去

  戏简郑广文兼呈苏司业

  夏日李公见访

  卷之四

  天育骠骑图歌

  听马行

  魏将军歌

  白水明府舅宅喜雨

  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

 切织很 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

  后出塞五首

  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

  晦日寻崔戢李封

  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

  三川观水涨二十韵

  月

  哀王孙

  悲陈陶

  悲青坂

  避地见趟次公本

  对雪

  元日寄韦氏妹

  春望

  得舍弟消息二首

  忆被素那名检山敌幼子

  一百五日夜对月

 损特政声长 遣兴

  ……

  附进书表

  校勘记

  篇目索引

版本源来自

  在奉贤区档案馆的资天世直失料室里有一套线装书,名为《杜诗详注》,形成于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刻印于清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

  杜甫作为唐代一名承前启后、成就360百科卓著的诗人,其诗作不仅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巨大变化,而且在艺术上集古今之大成,有多方面的成就,无论古体、近体、五言、七言,都有他独到的长处。元稹在《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评价道:至于子美,盖所得站或万约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转举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使仲尼锻其旨要,尚不知贵,其多乎哉。苟以其能所不能,无可无不可,则诗人以来欢古天缺片以,未有如子美者。

  杜诗到了宋代日益受人重视,注家蜂起,当时就号称有千家特照对模探旧握注杜。后来又有人陆续为杜诗作了一些评注。清初朱鹤龄钱谦益都有杜诗注本。稍后,仇兆鳌(公元1638年-1713年以后)汇集各家注本,辑为《杜诗详注》。

古本体例

  奉贤区档案馆馆藏的这套《杜诗详注》由清翰林院编修仇兆鳌管输血块总杀向编著。

  26×16.3(公分)开本,全书14册,分为二十五集。

  第一册里有首卷、表怀专玉地州规马国甚威:系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十一月翰林院编修仇兆鳌的上表;

  序:系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癸酉岁长至日翰林院编修仇兆鳌序;

  本传:有旧唐书文苑本传,落款为刘昫,新唐书本传,钟袁与那营列落款为宋祁;

  世系:杜氏世系,从一代当阳侯杜预至十五代杜嗣业(杜甫为十三代);

  年谱:杜工部年谱,从唐回王饭探眼无欢睿宗先天元年壬子(即知字检适即景云三年)至大历五年庚戌,杜甫五十九岁都有记载;

  凡例:杜诗凡例计二十则,分别为杜诗会编、杜诗刊误强房、杜诗编年、杜诗分章、杜诗分段、内注解意、外注引古、杜诗根据、杜诗褒贬、杜诗伪注、杜诗谬评、历代注杜、近人注杜、杜赋注解、杜文注释、诗文附录、少陵大节、少陵广怀、少陵谥法、少训术介鲁火德氧球程降胶陵逸事;

  目录:卷之一3黄管掉族4目、卷之二24目、卷之蒸活三35目、卷之四30目、卷之五32目、卷之六51目、卷之七40目、卷之八38目、卷之九65目、卷之十78目、卷之十一63目、卷之十二82目、卷之十三48目、卷之十四75目、卷之十呼弦使刑角鱼散能杀五55目、卷之十六17目、卷之十七43目、卷之十八62目、卷之十九46目、卷之二十65目、卷之二十一58目、卷之二十二73目、卷之二十三57目、卷之二十四(赋赞)10目、卷之二十五(文集诗序)38目。

  从本书末尾的落款处作者"岁在甲申菊月兆鳌附记"来看,当完工于清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据中华书局1979年10月出版的《杜诗详注》"出版说明"中讲到"《杜诗详注》自序作于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但书刻成于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可能有误)。

  遗憾的是奉贤区档案馆收藏的此书只有7册,分别为第一册(卷首、表、序、本传、世系、年谱、凡例、目录)、第三册(卷四、卷五)、第五册(卷八、卷九)、第八册(卷十四、卷十五)、第十一册(卷二十、卷二十一)、第十二册(卷二十二、卷二十三)、第十四册(卷二十五)。

  尚缺第二、四、六、七、九、十、十三等7册,内容为卷二、三、六、七、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四共13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