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翁心存

2023-03-02 09:09:06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翁心存(1791~动吸派便洲1862年),字二铭,号邃庵,江苏常人,晚清著名政治家翁同之父。清道光二年(18来自22)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卒赠太保,入祀贤良祠,谥入甲免烈根很说文端。

  • 本名 翁心存
  • 别名 字二铭,号邃庵
  • 字 二铭
  • 号 邃庵
  • 所处时代 清朝

人物生平

  父亲翁咸封在海州任学正的时候,知州唐仲冕见翁心存有异才,奇之,教授其学习

  道光二年(1822杨坏年守滑底),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大考擢中允,督广东学政。任满,入直上书房,授惠郡来自王绵愉读书。不久督江西学政360百科,累迁大理寺少卿。

参渐钢掉守式养脱  道光十七年(1837),复直上书房,授六阿哥奕䜣读书。逾年,以母老乞养。家居十年,终母丧。正遇上长子翁同书督衡考赵粉确贵州学政,陛辞,道光帝命传谕促之来。

  道光二十九年(1849),至京,仍入直上速汉血同以书房,授八阿哥奕詥读书。补祭酒。历内阁学士、工部侍郎,调户部侍郎。江苏巡抚请苏州、松江、太仓远省今育史事漕米改徵折色,翁心存谓:"三属额徵米一百十四万馀石,一旦改折,虑京仓不敷支放,州县假折色抑勒倍徵,便民适以累民。"主驳议,事乃寝。

  咸丰元年(1851法前煤),擢工部尚书。

支略原善吸好  咸丰三年(1853),太平天国攻陷江宁(今江苏南京),诗粒晶罪动银省黄翁心存疏陈兵事,请乘贼势未定,命向荣渡江,陈金绶进屯浦口,以上海水师溯流冲其前,江忠源、邓绍良之师掩其后,四路进攻;增重兵守江、淮杜北窜;急清兖、豫、凤、颍捻匪,毋令与太平军合势;并核军需,恤灾黎;筹京仓积贮,整饬纪纲,以酒态依乎因左封坚略担维根本。疏上,多被采用。又荐湖北按察使江忠源,请授统帅弱影娘心量重任,寻即擢为湖北巡抚。调刑部尚书,再调工部尚书,兼管顺天季杂联企剧续该感完短府尹。

  太平天国北伐,翁心存疏言贼氛逼近,请扼河而守,畿直驻重兵,河南、山西、陕西各要隘并力堵截,速调驻热河、绥远之蒙古马队进口内卫京畿;京师九门严缉奸宄,运通仓存粮入城;并敕琦善、邓绍良规复扬州、镇江,为会剿江宁之计。又疏陈顺天防务,画分汛地,举行团练;府属各营旧隶总督管辖,请旨暂归调遣。未几,太平军攻打天津,僧格林沁率月封师进剿,命顺天府设粮台。翁心存请发内帑三十二陆几他委翻万两、京仓米二千六百石以给军食,添制军需火药。又偕团防大臣会议京城防守事宜,举荐光禄寺卿宋晋、太仆寺卿王茂荫综理其事,并诏允行。时议行钞币,翁心存疏言:"军营搭放票钞,诸多窒碍。滑植染钞币之法,施行当有次第,此时甫经颁发好神五,并未试用,势难骤用之军营。"诏斥为阻挠,即责筹次等施行之法,俾无阻滞言官论通州捕役勾结土匪行劫,刑部侍郎文瑞讯问得批少实,翁心存以徇私包庇革副误层每留束书职。

  咸丰四年(1854),起授吏部侍郎,调户部侍郎,擢兵部尚,调吏部尚书。

  咸丰六年(1856),疏陈江南军事,略曰:"苏、松、常、太三府一州,及浙之杭、嘉、湖三府,久为贼所窥伺。今宁国先陷,逼近宜兴,向荣近守丹阳,溧水、句相继失守,宜责向荣严扼丹阳,令张国梁率精兵驻宜却巴钟坐检殖罪门模外二兴扼东坝,别简水师驻太湖,庶苏、常两郡可保无事。又近有按亩捐输,失政体,竭民财,请查明停止。"是年冬,兼翰林院掌院学士,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寻调户部尚书。

  咸丰八年(1858),充上书房总师傅。英法联军北犯,天津戒严。翁心存疏请圣驾还宫,以定众志,力言京师重地,不可驻外国领事;长江形势不可失;绥芬边地不可捐;兵费不可再偿;传教不可推广;和议难成,宜速进剿。湖北巡抚胡林翼奏除漕务中饱之弊,请改徵折色。翁心存力赞其议;由部定章程五事,满、汉兵粮折价支给,上下衙门一切陋规概行裁革焉。拜体仁阁大学士,管理户部。与肃顺成为同僚,产生不和,屡次乞病辞职,不许。

  咸丰九年(1859),复固请,乃予告去职。

  咸丰十年(1860),户部迭兴大狱,肃顺主之,多所罗织。怡亲王载垣等会鞫,谓司员忠麟、王熙震以短号钞兑换长号,曾面启翁心存,翁心存回奏部院事非一二人所能专政,断无立谈数语改旧章之理。载垣等遂请褫顶带归案讯质,咸丰帝鉴其诬,仅以失察议处,免传讯,议降五级,改俟补官,革职留任。复以五"宇"商号添支经费,翁心存驳令议减,未陈奏,司员即列入奏销,下严议,革职留任。是年秋,咸丰帝逃往热河,翁心存上疏切谏。

  咸丰十一年(1861),咸丰帝驾崩,梓宫还京,翁心存偕诸臣迎谒,特诏起用,以大学士衔管理工部。疏举人材,诏嘉其不失以人事君之义。又疏言:"东南之民乡义甚坚,各郡县陷后,流亡渡江者,日夜思招练义勇,克复乡里。请敕曾国藩择能办贼者驰赴通州东台,收拾将散之人心,激励方兴之义旅,进捣苏、常,退保下河。上海一隅赋税所出,宜取江海关无穷之利,以供曾国藩有用之兵。"疏上,被嘉纳。

  同治元年(1862),入直弘德殿,偕祁俊藻等授同治帝读书。两宫皇太后慎重师傅之选,倚畀弥笃。是年冬,寝疾,子安徽巡抚翁同书方缘事系狱,诏暂释侍疾。寻卒,优诏赐恤,称其"品端学粹,守正不阿",赠太保,入祀贤良祠,谥文端。赐其孙翁曾源进士,翁曾荣举人,翁曾纯、翁曾桂并以原官即用,翁曾翰赐内阁中书。逾年,文宗实录告成,以翁心存曾充监修总裁,赐祭一坛。

翁文端公像

亲属成员

  父:翁咸封

  长子:翁同书

  子:翁同龢

  子:翁同爵

  孙:翁曾源

  孙:翁曾纯

  孙:翁曾桂

  孙:翁曾翰

人物评价

  《清史稿》:祁俊藻、彭蕴章皆久领枢务,翁心存数论军事,久筦度支。三人者并与肃顺不协,先后去位;同治初元,联翩复起。俊藻、心存三朝耆硕,辅导冲主,一时清望所归焉。

藏书之家

  翁同龢之父。道光二年(1822)进士。历仕工部、刑部、兵部、吏部尚书。咸丰八年(1858)授体仁阁大学士。刻印图书极富,抄本有宋魏了翁《毛诗要义来自》、《尚书要义》、《周易要义》、《春秋左传要义》等宋、元、明本数百卷。是翁氏民云里术征例谓掌时作保藏书的始祖。早年家境贫寒,不得已来到当地藏书楼校勘书籍。借藏图书渐多,才学渐长,对版本、校勘、鉴赏等都很精通。同治年间,入值弘德殿,授读同治帝。其地位、才学,为其藏书提供360百科了极大方便。道光年间,社会动荡,藏书家的传世珍藏多有散出化调,他乘机出价收购了同邑著名藏书家陈揆"稽瑞楼"藏书,有藏书共4万余册,由此奠定了翁氏藏书基础,建藏书楼曰"知唱秋层乙宣程思如虽基止斋"、"陔华吟馆"。有三够远房示子,即翁同书、翁同爵、翁同龢。去世后,藏书多传给了长子翁同书。翁同书去世后,将全部藏书传给了翁同龢。其大部分藏书由孙辈翁财个证剧之熹于1949年后宗断图营候捐献给北京图书馆。著作有《知止斋遗集》、《知止斋日记》、《知左染体快止斋文集》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