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榔桥镇

2023-02-07 14:19:20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榔桥镇,隶属于安徽省宣城市泾县,地处泾县东南部市企关鱼,东与汀溪乡接壤,南与旌德县三溪镇相邻,西与茂林镇、黄村镇相依,北与泾川镇相连来自。 行政区域总面积344.21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末,榔桥镇户籍人口为33315人。

1982年,复名榔桥划句乙手往伤越试公社。1984年,改360百科榔桥乡。1987年8月,改镇。 截至2020年6月,榔桥镇某教拿停让辖1个社区、1移乱府工整附均击2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榔桥村

  • 中文名称 榔桥镇
  • 外文名称 langqiaozhen
  • 行政区划代码 341823102000
  • 行政区类别 镇
  • 所属地区 安徽省宣城市泾县

建制沿革

  榔桥镇位来自于泾县东南部,北距县城28公里,南与旌德县相邻,205国道穿境而过,是黄山、九华山风景区中心点。辖12个村、1个社区居封女十协介行委会,是安徽省中心镇之一。境内交通、水电、通讯等各项基础设施完善,工商、税务、公安、供电、金融、土地、城建等各种服务配套体系健全。其面积、人口、经济总量在全县排序中均位居前列,360百科地域面积居全省之首。

经济发展

  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2007~2011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年课的句未因厚均增长13%;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0.3%;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6%,先后于2008、2010年突破千万元、两千吸少女欢看胞顾粮减同友万元大关。尤其是我们坚持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全民创业,以镇工业集中区为主平台,以实施"凤还巢"工程为切入点,质战渐衣历烟沙武切实加大企业帮扶力度,努力破解资金、土地、用工等要素制约,着力在引导壮大传统产业、引进培育新兴产丝粉氢需贵张顶混业上下功夫,累计引进资金州句9.12亿元,共有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9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竞争力逐步增强。工业主体进一步凸显,形成了以木竹讨物粉加工、机缝刃具、新特材料为主导的产业格局,涌现出宝泰特材、春星慢排古和和雅工艺、双联工艺、艺达画材、申马运动、申达鞋业、瑞丰工艺、新锐旅游及管只困乙光第、宫庭木梳、润发梳业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

  到2011年末,全镇年产值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达16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1家,安徽宝团笔但泰公司被评为国家高新技使通集侵型刻材足离依冲术企业。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在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同时,以涌溪火青为重点的茶叶加工、以宣纸集团为依托的燎草加工、以祥泰农业为龙头的畜禽养殖等产业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创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等力仅什翻流及稳2家。旅游特色进一步彰显,乌溪皮划艇漂流项目运营良好,黄田古民居景区正式对外开放,黄田凤子河景观入选"中国首届经典村落景易核采致双油陈观",以宣纸文化园、江南第一漂景区为带动的农家乐产业蓬勃发展。

  镇域面貌发生新变

  坚持以规划为先导,统筹推进镇村建设,完成了榔桥镇总体规划修编以及集镇东部建设控规、集镇整治规划和10个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工作。集镇建设加快推进,新建了黄田路、大庄路等镇区道路,实施了瑞景嘉园商住楼、榔黄路两侧绿化亮化以及榔桥中心小学和幼儿园迁建工程儿缩黄曲绝缩棉世学吃,完成了培风中学标准化建设,镇政务服务中心、中心卫生院、林业伟编团延烈争谓探李班派出所、公安派出所、财政所、工商所大楼相继投入使用,集镇框架进一步拉开,集镇功能进一步完善,初步形成政务区、商住区、工业集中区三大功能区;集镇管理切实强化,充实了镇执法中队力量,开展了以环境整治、秩序整治、设施整治为主要内容的集镇文明创建综合整治工作并取得阶段性成效,执法监管、环卫保洁等长效机制不断完善,乱搭乱建、占道经营现象有效遏制,集镇品味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以项目为抓手,将新农村建设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全面完成"村村通"水泥路工程和农村清洁工程口和计划生育工田才职验运或作,切实强化计生工作村为主工作机制,坚决落实各项计生奖扶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省级文保单位-西阳花戏楼得到修复,各类文艺活动和广场健身运动蓬勃开展,全县首届"榔桥杯"乒乓球赛成功举办。

  积极开展"六五"普法工作,扎实做好人民武装和"双拥"工作,超额完成2011年度冬季征兵任务。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以创建"平安榔桥"为着力点,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重点做好林改、高铁征地拆迁等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工作,切实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着力加强食品药品、公共卫生、校车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全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大力实施扶贫项目、"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和土地整理项目工程,扎实开展水利兴修和农村危房改造、危桥改造工作,深入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沼气工程以及村庄环境卫生整治,累计修建村级公路60.5公里、村级公路桥7座、当家塘48口,完成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建设、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3座、危房改造425户,完成大、中型沼气项目工程4处和农户沼气池建设288口,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黄田村被评为省级新农村示范村和卫生示范村。

  民生质量得到新提升

  切实将财力重点用于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民生工程,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1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120元,比2006年增长127%。着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认真落实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机制和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机制,大力开展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工作和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投入27万元对镇敬老院进行了扩建,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进一步提高,并于2011年启动实施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参保率达100%。优先发展义务教育,完成了中小学布局调整和4所学校校安工程建设,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重视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完成12所标准化卫生室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以上。深入推进殡葬改革工作,"双率"达到100%。扎实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切实强化计生工作村为主工作机制,坚决落实各项计生奖扶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

  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省级文保单位-西阳花戏楼得到修复,各类文艺活动和广场健身运动蓬勃开展,全县首届"榔桥杯"乒乓球赛成功举办。积极开展"六五"普法工作,扎实做好人民武装和"双拥"工作,超额完成2011年度冬季征兵任务。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以创建"平安榔桥"为着力点,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重点做好林改、高铁征地拆迁等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工作,切实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着力加强食品药品、公共卫生、校车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全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自然资源

  榔桥镇境内有50年代兴办的小溪、白华两个国有来自林场,其木材蓄积量在全县占首位。其中以青梅、茶、桑和中药材等为主的经济林发展很快,1500亩的优质青梅基地的1000亩的中药材基地修切相续罪已初见成效。

榔桥镇自然风光

  扬久冷适突小给干附榔桥镇是著名的茶乡,茶园面360百科积达4500亩,年产茶120余吨,驰名中国的十大名茶之一"涌溪火青"就产于境内黄田、涌溪村。该茶在清朝年代被列为"贡茶",并多次获得国内、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是绿茶中的精品。

  榔桥镇也是"鱼答十米之乡",境内水塘密布,灌溉条件良好,有小(二)型水库12座,具有潜在的立体命秋代起画开发价值。水田3.2万亩,年产粮食1.6万吨,是泾县的粮食主产区之一。涌溪河水能梯级落差大,小水电开发前景良好。

  榔桥镇是一个新兴的旅游区,境内山川秀丽,景色清幽,自然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著名景点有闻名省内外的"江南第一漂"和黄田古民居"洋船屋",已成为皖南地区旅游行业的新亮点。境内还有湖家湾、百户坑等丰富的旅游休闲度假项目尚未开发。

  榔桥镇矿产资源传胶心养玉呢概族打司丰富,已探明金矿石储备3万立方米,花岗石1.5亿立方米,石灰石100亿吨,紫墨石30万立方米,已有部分金矿在开采。境内还有较为丰富的金矿石、花岗石、石灰石等矿产资源。

经济概况

钟鲁师货地年皇团宗  全镇个私民营企业480余家,从业人数达6000余人。全镇已形成以龙头企业华伟公司带动的建筑、建材业,以油画笔、木梳、门帘等主导产品牵动辐射的竹木制品业秋植站,以传统工业为基础庆治迅移极的刃具加工业,以小城镇为仍一粒较论冷极从随依托的商贸流通业,以"江南第一漂"和"黄田古民居"为品牌的合讨证简易以送则初联休闲、文化旅游业等五大支柱产业。

  全镇规模企业10余家,其中双联、春雅、宏大公司三家限论山酒刚衡写玉要演企业跃居全县重点企业行列,双联有限公司列为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镇60%让地字布广代原农并的工业企业为出口创汇企业。占地3.5公顷的核心木、竹工业园区渐现雏形,占地600亩的现代工业园区正在规划实施之中。

  到2012投量富机及年底,集镇建成区面积达到1.6平方公里,集镇框架进一步拉认关文样部开,集镇功能进一步完善,初步形成东部以行政社会事业服务区为主、中部以商住休闲区为主、西部以工业集中区为主的三大主体功能区。尤其是镇党委政府始终把招商引资气宽器义良硫孙菜消确宗作为推动全镇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以镇工业集中区为主平台,以实施"凤还巢"工端初帮零与程为突破口,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着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积极创新招商形式。到2012年底规划占地77公顷的特色工业园渐显雏形,入园达企业1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家,年销售总额达3.5亿元,增长9.3%。

获得成就

  近年来,榔桥镇党委、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富民强镇为主线,以"打造特色工贸旅游重镇,建设美丽和谐幸福榔桥"为目标,创新思路举措,合力拼搏奋进,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的喜人业绩,先后荣获全国农业普查先进单位、全国经济普查先进单位、省先进体育乡镇、省生态镇等称号 。

  榔桥镇正式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制笔协会授予"中国油画笔之乡"称号,这是泾县继"中国宣纸之乡"、"中国宣笔之乡"、"中国木梳之乡"后荣获的又一个国字号荣誉 。

主要经济

  目前,全镇个私民营企业600余家,从业人数达5000余人,其中规模企业10余家,80%的工业企业为出口创汇企业,4家企业获自营出口权,基本形成以春雅工艺、双联工艺、艺达画材、宫廷木梳、润发梳业为骨干的木竹加工产业,以宝泰特材为重点的金属复合材料产业,以华伟公司为龙头的建筑业,以申马运动、申达鞋业、新锐旅游、思全公司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竞相发展的格局 。

主要产业

  溪头木梳涌溪茶叶、河西燎草、双河蚕桑、浙溪烟叶以及黄田、乌溪农业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祥泰种猪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创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6家 。

历史文化

  文化、教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榔桥镇是全县仅有的市级先进文化乡镇。全镇有中学四所,其教学成果每年均在全县农村中学中名列前茅。境内的黄田古民居尤以"洋船屋"别居特色,并在2003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著名的宣纸原产地--红星宣纸集团和闻名省内外的"江南第一漂"景点以及投资2亿元即将开工兴建的牛岭水电站就坐落在辖区内。

  境内还有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紧急军事会议遗址--"百户坑",史称"百户坑会议"。丰富而独特的人文、自然景观为该镇名牌效应的发挥和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无限生机。

名品特产

  榔桥镇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是泾县主要的木竹产区和木制品加工区,是中国十大名茶"涌溪火青"的原产地,镇内的名品特产有:

涌溪火青

  涌溪火青产于该镇涌溪,此茶常年与山花为邻,白云为伴,故叶如碧玉,味似花香,采制工艺十八道,生产历史五百载,成品火青,形似珠粒,落杯有声,色如墨玉、油润显毫,汤色杏黄明净,滋味醇正甘甜,质优形美,耐泡特久。年产35吨,曾为历朝贡茶。

  据《宁国府志》记载:"宋时泾县有茶树四百万六千六百八十七株"。据考证,涌溪火青起源于明朝。关于它的来历,当地有这样一个传说:古时涌溪有一位名叫刘金的秀才,外号罗汉先生,一年春天在涌溪弯头山发现一株"金银茶"(半边黄叶半边白叶的茶树),便采回细嫩芽叶创制成"涌溪火青",后进贡皇帝,火青随之广为传名。

  涌溪火青茶属珠茶,产于安徽省泾县榔桥镇涌溪村内的丰坑、盘坑、石井坑湾头山一带。《泾县志》上曾描述道:"由磨盘山(今盘坑)南趋至溪溪山广袤三十余里,多产美茶并杉木"。这一带山高林密,谷深溪涌,云雾缭绕,花草丛生,生态条件得天独厚。据测定,该地区年降雨量约1800毫米,平均相对湿度达到90%,平均日照百分率40%左右,春季日照百分率仅26%,尤以涌溪盘坑的云雾爪和石井坑的鹰窝岩地所产茶叶品质最佳,为涌溪火青之极品。有人推断,"火青"是由"烚青"演化而得名,由屯绿炒青吸收珠茶制法技术发展创制而成。

  火青茶因品质突出而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好评和关怀,小平同志1979年来泾县品尝了该茶后赞道:"涌溪火青有黄山毛峰、西湖龙井之好"。1982年,涌溪火青被商业部和中国茶学会联合评定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1997年,机制火青被农业部茶叶检测中心授予名茶质量证书,次年又获农业部举办的'98中国国际名茶、茶制品、茶文化展览会"名茶推荐产品"称号。

榔桥木梳

中国(榔桥)木梳节宣传图片

  泾县榔桥镇是全国最大的木梳加工生产基地。有木梳生产企业80余户,拥有十几种木梳品牌,主要是以宫庭、润发、银根为代表的木梳企业已形成规模,开发出保健木梳、工艺木梳、竹梳等5大系列300多个品种,年产木梳6000万把,年创产值4500万元,从业人员达1900余人,产品远销欧美及东南亚地区,木梳产业为地方经济建设、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2007年,泾县榔桥镇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木梳之乡"称号。

  泾县木梳采用上等黄杨木、檀木、桃木、梨木、沉香木、枣木等天然名贵材料,传承了传统的手工制梳工艺,采用高温高压等独特工艺处理,结合现代磨齿抛光等独特手工工艺精致而成。其色泽美观自然,梳齿圆滑、光洁,其造型别致,手感极佳。不拉头发,不伤头皮,且不带静电,长期使用可有效刺激头部穴位,促进头部血液循环,具有清脑提神,滋养头发,促进睡眠等功效,是居家、旅行所必备的天然绿色生活用品。

  自2003年以来,连续三届中国(榔桥)木梳节成功举办,期间相继举办了木梳保健讲座、木梳产业发展座谈会,举行了以木梳为主兼顾名特产品和旅游产品的商品展销活动,达到以梳为媒、以节会友、宣传泾县的目的,为进一步推动泾县木梳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油画笔

  榔桥镇油画笔生产历史较早,以安徽春雅、宏大笔刷、凤凰画材、双联工艺为代表的油画笔生产企业经过几年的发展,规模进一步扩大,品种不断丰富,产品档次进一步提升,油画笔正成为榔桥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也为促进地方农民增收,加快榔桥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榔桥油画笔

风景名胜

  黄田古民居

  黄田古村落历史悠久,始建于北宋末年,鼎盛于明清,文风昌盛,历代人才辈出,境内古民居群呈徽派建筑的特色,宫廷建筑的宏伟,兼有苏州园林建筑风格,其间沟沟相连,巷巷相通。风子河由东向西穿村而过,四周群山环绕。据普查数据,至2008年,该村落存有134处古民居,保存完整尚有80余处,单体建筑100余座,建筑面积43495平方米。其中闻名遐迩、举世无双的"笃诚堂"(省保单位)坐落于此,据说是清道光初年,在外经商的朱一乔和朱宗怀父子俩为满足母亲、妻子因脚小难以外出,但又想见识一下"洋火轮"的夙愿而专门设计建造的,又称"洋船屋"。其它重要的景点还有:狮子滚绣球、荣禄大夫弟、思永堂、培风阁、聚星堂、黄田八景等。

黄田古民居

  江南第一漂

  人人都说江南好,江南有个第一漂。"江南第一漂"是指泾县境内徽水河流域的一项竹筏漂流活动。介于中国著名风景区黄山和九华山之间(距黄山约90公里,距九华山约80公里),景区全长16.5公里,景区内河道蜿蜓曲折,水流湍急,两岸奇峰异石千姿百态,层峦叠嶂,风光秀丽。

  "江南第一漂"的源头位于泾县乌溪乡姚村小河口码头。

  漂流的第一个景区:早雾山景区(因雾多而得名的)。这里是野鸭经常嬉戏的地方,意境幽深,可谓"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有古木桥、龙潭石、龙风石、小赤壁、长寿石、刁潭古印、蟹形山明朝古墓群等这些独具特色的景点。

  漂流的第二大景区:胡老湾景区。有惊心动魄的胡老湾冲浪,一弯三拐,滩中有垄,垄中有滩;冲浪时涛风沫雪,风韵独具,有惊无险,十分刺激,堪称一绝。在这里可以观赏到古栈道、燕子笼、鸡公石、跳水崖等景点,并在回归自然游泳场尽情沐浴一番后,走上岸去品尝地方特色的柴烧农家饭。

  而后,改乘小木船游览人称江南小漓江的马饮石湖景区。渐趋开阔的水面令人心旷神怡,荣辱皆忘。站在小木船上放眼眺望那百亩坪、百亩竹园,尽情领略木鱼墩、马饮石、五雀岭的神韵。漂过龙口潭,穿越断桥双水,映入眼帘的是人工运河。整个潭流全程约三个小时。

行政区划

榔桥镇下辖村:

  榔桥村

  榜山村

  车元村

  河西村

  白华村

  郑村村

  球桂村

  马渡村

  众志村

  浙东村

  浙溪村

  星潭村

  祝园村

  大庄村

  举山村

  屏山村

  共和村

  双河村

  李园村

  唐村村

  黄田村

  涌溪村

  乌溪村

  姚村村

  祚坑村

  昌蒲村

  周坑村

人口

总人口6906
3600
3306
家庭户户数2276
家庭户总人口(总)6875
家庭户男3575
家庭户女3300
0-14岁(总)1378
0-14岁男737
0-14岁女641
15-64岁(总)4852
15-64岁男2530
15-64岁女2322
65岁及以上(总)676
65岁及以上男333
65岁及以上女343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6338

  2017年,榔桥镇常住人口27955人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