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楼兰故城遗址

2023-01-13 07:46:30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楼兰故城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来自境内罗布泊的西北角,是汉-晋时期(前360百科2世纪-4世夜也能效想么游余汉纪)古城遗址。

楼兰故城遗址包括楼兰城区(占地面积10.8万平方味金务亲米)、东郊墓地、周围寺院居民遗址、楼兰贵族墓等,标志建筑有楼兰佛塔和三间房 ,出土了楼兰美女(干尸)、汉锦、晋代手抄《战国策》、佉卢文木牍等文物,对西域早期文明史、中国史、欧亚内陆史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

  • 中文名称 楼兰故城遗址
  • 地理位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罗布泊西部
  • 开放时间 不对外开放
  • 占地面积 10.8万平方米(城区)
  • 保护级别 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

  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楼兰、姑师,邑有城廓,临盐泽。"西汉王朝与匈奴激烈抗争,通达西、南亚国海福后超与决只能取道阿尔金山、昆仑回良担叶山北麓或天山南麓。地联置针合苗当西行孔道的楼兰很快发展成为"丝绸之路"上的新兴都市。楼兰城墙大约修筑于西汉末年或东汉初年。4世纪中叶以后随着丝路交通的转移,楼兰逐渐衰落,后沉没在沙碛之中。

楼兰故城遗址

  1900年瑞典人斯文赫定在罗布泊考察中,向导艾尔得克偶然发现这处遗址。瑞典的探险家斯文赫定正在罗布来自泊西部探测,他的维吾尔族向导阿尔迪克在返回考察营地取丢失的锄头时,遇到了大风暴,迷失了方向。但这位机智勇敢的向导,后来不但回到了原来的营地,还发现了一座高大的佛塔和密集的废墟,后来经过考古发掘,证实这里就是消失了上千年的楼兰故城。

  1901年,斯文赫定在遗址中掘取了大量汉文木简360百科、文书,少量佉卢文书、古钱、精美木器等文物。所获佉卢文书中有" Krorain" 字样,与楼兰音通,推定该遗址就是汉文古籍中的"楼兰"城。此后,美国的E.亨廷顿、英两必府练陈氢乐双安国的A.斯坦因、日人大谷光瑞、桔瑞超等先后多次进入楼兰,进行盗掘,取走汉书木简、文书 570多件,佉卢文书50多件。所出汉文资料,最早的纪年文字为曹魏嘉平四年 (252),最晚为前凉建兴十八年 (33际好里顾乐控将0)。

  1979至1989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 7次组队进入罗布荒漠调查楼兰故城。

  1980年对故城及城郊汉墓进行了发掘。

 听旧顶裂运呼品 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简介

女古尸之谜

利响输规夫千物演跑技药  在孔雀河下游的铁板河三角洲,曾发现了一片墓地,建立在河道中距今地面约七、八米的一处高台地上

楼兰美女

  墓中出土有一具中年女性干尸,体肤指甲均保存完好。她有一张瘦削的脸庞,尖尖的鼻子、深凹的眼眶,褐色的头发披肩。她上身裹一块粗毛织的毯子,胸前的毯边用削尖的树枝别住,下身裹一块羊皮,脚上穿一双翻毛皮制的鞋子,头上戴毡帽,帽上还插了两根雁翎,被世人称为 "楼兰美统前言差件一三女"。

  经用她身上裹的丰皮残片作碳14测定,表明是一具距今3800年的古尸。她是谁?为什么会埋在唱快裂到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她生前属于哪个民族部落

  人民网若羌5月10日电(通讯员 王若丹)5月8日,笔者在距离新疆若羌县300多公里的楼兰文物保护站看到,十几名建筑施工人员正在进行新建房屋的外墙装修和天窗安装。据施工人员介绍说,在建的是楼兰文物保护站的管理用房,是楼兰故城遗址保护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一部分,目前房屋主体已经竣工。

  据了解,该项目位于若羌技笔群服担盟会诉县楼兰故城遗址保护区内,项目承办单位为若羌县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工程建筑面积为3990.35平方米,计划投资织裂把测500万元,于今年3月15日开工,计划9月30日竣工。建筑规模包括790.5平方米朝形顾米德管理用房、2400平方米步道、1600米围墙、800平方米停车场何器压蛋技混,以及高度为35米的钢架瞭望塔及其供排水、采暖、电气等配套基础设施。目前楼兰工作站建设项目正在紧张的施工阶段,其中三层砖混结构的管理用房主体已经竣工。

  据项目负责人焦迎新介绍:"楼兰故城遗址保护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目前管理用房已经竣工,下一阶段计划建造35米欢有苏哪按例宪度威高的钢架瞭望塔,预计7月底可竣工投入使用。停车场、步道等配套基础设施正在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全部工程预计将于9月底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目前楼兰文物保护站的水电问题已经得到基本解决,通过不断完善保护站附近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大对楼兰故城遗址和文物的保护力度。"

  "基础设施全部建好后,现有的受至很胞二贵半业经频补办公和住宿条件都会得到很大的正衣还肉第氧送改善。现在工作人员每天去遗址附兰动额运近巡逻要走40多公里路,骑摩托车往返最少需要5、6个小时,遇到风沙天气就会影响巡逻。等到瞭望塔建好后,将架设高倍望远镜,到时候就不用每天盲目地四处巡逻了,可以随时掌握方圆百十公里范围内的情况,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保护楼兰遗址。"楼兰文物保护站工作人员杨俊说。

  据悉,楼兰故城遗址保护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若羌县今年确定的60项民生工程之一,基础设施全部完善后,将成立正式的楼兰遗址保护机构。楼兰故城遗址位于若羌县境内罗布泊以北,遗址内有大片的文物古迹和墓葬群,多年来常有不法分子进入该区域挖掘墓葬,由于遗址面积大、周边环境恶劣,给遗址保护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楼兰故城遗址保护性基础设施项目建成使用后,将突破目前楼兰遗址保护工作的局限性,改善办公条件,解决工作人员出行巡逻的难题,对打击偷盗犯罪行为、提升楼兰故城遗址保护工作水平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楼兰古城之谜

  1900年3月28日,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完成了罗布泊西部的探险开始 返程。这时,他和他的维吾尔族向导阿尔迪克发现用于考察的一把铲子遗留在了营地。阿尔迪克返回营地寻找时遇到了风暴,迷失了方向,但却在迷途中意外地闯入了一座古城,他发现了许多文物和雕刻精美的木板、古代铜钱。斯文·赫定对阿的发现大喜过忘。1903年,斯文·赫定进入了这座古城,并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回国后,他向世界宣布,他发现了中国史籍记载的著名的楼兰城。他的发现震惊了世界。

楼兰故城遗址

  从此,举世闻名的新疆重要古迹楼兰就像一个强大磁铁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楼兰古城位于罗布泊西北角,是汉唐时期西域交通的枢纽,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中国的丝绸、茶叶,西域的马、葡萄、珠宝,最早都是通过楼兰进行交易的。许多商队经过这里时,都要在此暂时休息。当时楼兰城内商铺连片,佛寺香火缭绕,东来西往的各国使团客商、僧侣游客常年不断,多种语言文字在这里交流。楼兰王国从公元前176年以前建国,到公元4世纪前后消亡。汉武帝时,探险家张骞就带回了有关楼兰的信息。《史记·大宛列传》中记载:"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说明公元前2世纪楼兰已是个"城郭之国"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东西方的通路,同时汉朝与当时强大的匈奴争夺控制西域的斗争也日趋激烈。公元前108年汉将王恢征服了楼兰。经过数次大规模的军事征战,汉王朝彻底控制了西域,同时也打通了东西方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东西方交通和丝绸贸易兴盛起来,同时也刺激了位于丝绸之路咽喉地位的楼兰古国的经济繁荣和发展,楼兰王国全盛时期,东起古阳关,西到尼雅河畔,南至阿尔金山,北到哈密一带。而楼兰古城就是楼兰王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但4世纪时,楼兰突然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楼兰古城一带"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处则莫知所拟,唯以死人枯骨为标帜耳。"盛极一时的楼兰文明不明原因地随着岁月而去了。

  不同学科的研究者从各自的观点来解释这个未解之谜:有人认为是由于罗布泊的枯竭,自然环境的变化,河流改道等原因。也有人认为是孔雀河上游不合理地引水、蓄水造成的。更有人认为是丝绸之路改道、异族入侵等原因造成的,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那么,究竟哪方面更接近历史真实呢?

  22年前,考古学家在距孔雀河数里的地方,发现了3800年前"楼兰王国"的神秘墓葬。该墓葬不惜以大量树木为代价而建造,步入其中可以看到一组组用七层胡杨木桩围成的同心圆圈,木径粗达30余厘米。整座墓地远远望去,就如一轮古老沧桑的太阳,镶嵌在戈壁荒原上。由此,人们称其为"太阳墓葬"。

楼兰故城遗址

  考察发现,墓葬木桩可以固沙强冢,没有它们,在沙地上,要挖掘营建深达两米多的墓穴是很难的。然而固沙为何采取如此形式,显示如此图案?它代表着什么意义?难道是"太阳崇拜"吗?果真如此,为何墓主人均为仰身直肢面向西方而不是东方?"楼兰王国"是毁于为建造大规模的"太阳墓葬",而大肆砍伐林木的活动呢?"楼兰王国"的先民们,为什么要在大漠中建造如此奇异的太阳形墓葬?它究竟代表了什么意义呢?

  斯文·赫定认为他所发现的就是楼兰王国的都城,这已被多数学者专家所认同,但至今仍然有人持不同意见。那么,这个遗址到底是不是楼兰城呢?

  在编号为罗布泊地区铁板河一号墓(LOTMl)里发现一具保存完好的女性木乃伊。她面目清秀,深目微闭,属于白种人,被誉为"楼兰美女"。

  那么她的先辈是何时迁来的?又是什么地方迁来的?随之而来的疑问是从楼兰王伐色摩那(汉名元孟)到鄯善王尉屠耆,他们是白种人呢?还是黄白混血?如果是白种人他们属于什么民族?如果是混血,又是哪两个民族婚生的?楼兰国的居民都有哪些民族?哪个民族是主体民族?……

  1979年,新疆考古所的一支考察队在罗布泊以东发现了一些外形特殊的古墓。墓中死者有的衣着完整,头戴尖毡帽,帽顶还插了几根绳。

  这种奇特的服饰令考古学家惊讶不已。经仔细测量发现,这些人属于"深目高鼻"的古欧洲人种,与现代北欧人很相似。他们的头骨可以分成两组,一组与南西伯利亚、阿尔泰地区青铜时代的安德洛诺沃文化相近;另一组与时代更古老的阿凡纳沃文化相近。也就是说,在同一地点,埋葬着两批体态不同的古欧洲人。

  后来,考古学家又在楼兰古城东郊东汉的墓葬中,找到了5个欧洲人种遗体。有人根据楼兰人毛发成分测定,认为这些人很可能与来自东地中海的民族有关。总之,如果说楼兰古国是个民族成份十分复杂的国家,那么,这些古欧洲人到底是什么民族?他们是出于什么目的而千里迢迢奔赴楼兰?后来他们又去了哪里?

  面对楼兰,斯文·赫定迷茫的自问:"我很奇怪,我们瑞典怎么就没有一块比我在楼兰发现的木简和纸片更古老的石头?"

  楼兰,一个等待人们去破解的千古之谜。

楼兰消失之谜

  最早发现楼兰古城的维吾尔族向导,名叫艾尔迪克;那位白人老者,就是赫赫有名的探险家、瑞典人斯文·赫定。

楼兰古城复原图

  1900年3月27日,傍晚,塔克拉玛干沙漠。一位白人老者和几名向导、几头骆驼在缓慢地行走着。沿着古塔里木河的河道,他们想寻找行踪不定的罗布泊,在太阳落下的时候,他们终于来到了一个土岗上。这时,白人老者发现骆驼身上的水袋在漏水,所剩的水已经寥寥无几。祸不单行,向导发现他们落脚必须用的铁铲也丢失了。老者决定,所有人员立刻就地休整,向导独自返回寻找铁铲。

  行进中,独行的向导意外地发现了一座古城的城墙、街道、房屋,甚至还有烽火台。向导以为自己产生了幻觉,使劲揉了揉眼睛,才敢确定这一切并不是幻觉。他立刻返回把这个发现告诉了老者。老者异常兴奋,他们循着向导的指引来到了那一片古城。由于没有了水,匆匆查看后他们就离开了。第二年他们又按照原路回到了这里,进行了大量发掘。老者根据当地出土的佉卢文简牍"kroraina"一词,推定古城名为"楼兰"。此后,楼兰这个名字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一直深深地吸引着世界。最早发现楼兰古城的维吾尔族向导,名叫艾尔迪克;那位白人老者,就是赫赫有名的探险家、瑞典人斯文·赫定。

  斯文·赫定在这里发掘了大量文物,包括钱币、丝织品、粮食、陶器、36张写有汉字的纸片、120片竹简和几枝毛笔。这个被斯文·赫定称为"沙漠中的庞贝城"的古城震惊了整个世界。随后,许多国家的考古学家、地理地质学者、探险队接踵而至……

  各国探险队在楼兰古城及罗布泊地区发掘出的文物数量之丰富、价值之大,震惊了全世界。在各种出土文物中,楼兰古城出土的汉锦和晋代手抄《战国策》最为珍贵。汉锦大约制作于公元1-2世纪,做工精细,色彩绚丽,并绣有文字,如"延年益寿""昌乐光明""延年益寿宜子孙"等吉祥字样。这里发掘出的晋代手抄字纸,比欧洲人最早的纸张都要早600余年。以斯文·赫定为代表的探险家们,盛赞楼兰是一个湮没在"沙漠中的宝地",是遗落在历史角落的"博物馆",是"东方的庞贝城"。

  延续了数千年的文明,湮没了数千年的记忆,慢慢揭开了神秘面纱,楼兰古城,在风沙和荒烟中渐渐显露出来。

  考古专家根据楼兰古城附近遗址出土的古墓干尸推论,在距今4000年左右的时间,楼兰地区生活着一群以游牧为生的人,他们金发碧眼,与古欧罗巴人种同宗。或许是因为逐水草而猎,他们仅留下几具干尸,就神秘地消失了。

  其后2000余年,这一地区的历史出现断层,考古发掘和文献记载中均找不到楼兰一丝痕迹。

  西汉时,楼兰又出现了,是西域36国之一。张骞通西域后,楼兰成为东西方交通的要道。司马迁时代,"楼兰"一名已为汉人所知,这些记录就是依据张骞出使西域的所见所闻而来。

张骞出使西域

  魏晋时期,中央政府设置西域长史一职,治所就在楼兰,楼兰也因此成为西域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从长安出发,古丝绸之路一路西延,到达楼兰时开始分为南北两道。楼兰作为亚欧大陆心脏位置的交通枢纽城镇,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了重要作用。

  晋代之后,楼兰突然再次消失,一个曾经繁华一时的西域重镇,在此后的1500多年里再次销声匿迹。

  从公元前176年始见记录,至公元前77年更名为"鄯善"盛极一时,再到4世纪左右突然消失,楼兰留在文献中的历史十分短暂,也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

意义

  楼兰故城遗址的发现,为了解中原王朝与西域古国的关系,研究东西文化交流和丝绸之路提供了珍贵 楼兰文化堪称世界之最的人文景观。

  据考古学家证实:塔里木河盆地人类活动已有一万年以上的历史。如果我们把遗弃在塔里木河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的古城用一根红线联接起来,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所有的古城包括楼兰王国在内,突然消失的时间都在公元四一五世纪,所有的遗址都在距今天人类生活地50---200公里的冥冥沙漠之中。时至今日,尽管有众多学者付出了巨大心血,但诸如楼兰古城的兴衰与消失,至今还是个偌大的迷团,楼兰遗址也成为世界注目的焦点。轮台古城、且末遗址、古墓葬群、古烽燧、木乃伊、古代岩壁画等等,都是世界级的旅游景点。在人类历史上,楼兰是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名字。它曾经有过的辉煌,形成了它在世界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人们在楼兰文化所表现出的兴趣与热情,充分说明楼兰不仅是属于中国的,而且是属于人类的。楼兰是祖先留给巴州的一笔无法估量的历史遗产,也是巴州人的骄傲。同时也意味着挖掘、整理、研究楼兰文化。以各种方式展示楼兰及古西域文化,巴州人应该负有更大的责任。当21世纪即将到来的时候,时代向巴州人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这就是以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契机,以经济实力的全面增长为前提,有计划地开发楼兰及古城文化遗产。使它们为现代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服务。实际上这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赋予楼兰文化以新的生命。

考古发现

  楼新论室兰古城地处羌若县东北部,距县城玉字答之约300公里,位于革紧林友司造活红罗布泊以西偏北岸边,在孔雀河南岸7公里处。 公元前后,曾有过的楼兰国,是当时是闻名遐迩的丝路重镇,公元4世纪前后,这个国家神秘消失,只留下了派激穿据一片废墟静立在沙漠中。 现存的楼兰遗址大致呈正方形,每边城墙均大致在330米左右,城区面积大致为1.1平方公里,城内还存有残破的院落及高耸的佛塔。从楼兰古城中发现了不少古代文物,有各种器皿及钱币,最珍贵的当数晋代手抄本《战国策》。

  故城略近方形,方向 342°,城墙长期受东北向季风吹蚀,多已无存。据四面城墙残段的张阻满延伸线推算,原东墙长约 333.5米,南墙长约 329米,西墙、北墙长约327 米,面积约10万多平方米。四面城墙正中部有缺燃周难垂手眼打少胶酒吗口,似为城门,其中西城墙缺口处有两个残土墩,相距 4米,似为瓮城遗迹。城墙用红柳枝与粘土相间来自筑成,红柳枝一层厚10~20厘米,粘土层厚40~80厘米,未经夯打。城内有一条古河道,自西北流向东南,与孔雀河支流相通,将城址划分为西南区360百科和东北区。西南区植光获保存着成片建筑遗迹,木质柱梁及红柳墙清楚可见。红柳墙是用红柳编成墙体,内外再敷一层薄泥。建筑遗迹呈四合式院落。最主要年们呀的一处建筑是位于古河道南的"三间房",为城内最显目的标志之一。院落坐北朝南,东西宽60米,南北进深30多米。北房 3间保存较好,土坯砌墙,东西两厢房可见遗迹,墙用大木材作框架,红柳枝夹条,外涂草泥。构筑的特点是取平整枋木置于地面 (其中最长一根长640厘米,宽35厘米占厂另岩,厚20厘米),枋木两端凿榫立柱架梁,四周木梁,柱架纵横,总数不下百它打本垂歌根。此处曾发现西域长史府大批文书、残简和木尺、笔、漆器、陶器等。"三间房"是城中唯一用土坯砌墙的房屋,布局严谨,推测当为官井袁粮着印专署遗址。城东北区现存佛塔 1座,塔基方形,夯筑,边长19.5米,塔身圆柱形,土坯砌成,残高10.4米。

楼兰故城遗址

  城中最特殊的建筑遗迹是中部的"三间房"遗址,这三间房屋的墙壁百红缩钢学是龙过胜是城中唯一使用土坯垒砌而成的一处遗址,坐北朝南,东西两端的房屋都是木结构的,木料上还残留着朱妈延万损形国班乎交上种漆,有的木料长达6.4米。从这一组建筑物的位置和构造等情况分析,这里可能就是当年楼兰城的衙府所在地。

  城的西南为住宅区,早已坍塌。住宅的墙壁大多是用两排红柳,中间夹泥,再以苇绳加固后,外面再抹泥而筑成的。城中有一条东西走向、穿城而过的古渠道遗迹,构给集住可能是古楼兰城居民取水的水源。

  城的周围还有一些佛寺和烽燧等的遗迹和古墓,出土了许多文物,其中有汉代的五铢钱、贵霜王国钱币、唐代钱币,汉文和佉卢文的残简,丝、毛织品的残件,漆器、木器、玉器、铜器、料珠、金银戒指、耳环以及玻璃器皿碎片等等,有很多不是中原地区的器物。

  故城东北有两处两汉时期的墓地,发掘 9座,墓葬为竖穴土坑,有单人、双人和多人葬 3种。出土遗物除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弓箭、木器、手制陶器外,还有来自中原地区的铜镜、锦、绢、漆器。城内外曾采集到大量细石器、玉石斧、汉式弩机、各种铜镞、五铢钱、半两钱、货泉、陶器、玻璃器和金器、铜器、木器、纺织品、饰件及玛瑙珠,还有一枚贵霜王国钱币。

楼兰故城遗址

  关于楼兰古城的性质,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它是西域鄯善国都城;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西汉时期楼兰还没有建城,它是在东汉屯田后发展起来的,因此故城应是魏晋时期的西域长史治所。

文物保护

  楼兰故城遗址保护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若羌县今年确定的60项民生工程之一,基础设施全部完善后,将正式成立楼兰遗址保护机构。 楼兰故城遗址位于若羌县境内罗布泊以北,遗址内有大量的文物古迹和墓葬群,多年来常有不法分子进入该区域挖掘墓葬,由于遗址面积大、周边环境恶劣,给遗址保护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楼兰故城遗址保护性基础设施项目建成使用后,将突破目前楼兰遗址保护工作的局限性,解决工作人员出行巡逻的难题,对打击偷盗犯罪行为、提升楼兰故城遗址保护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