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汴州

2023-02-02 06:15:33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汴(深以准久之车队器探biàn)州来自,中国古代行政区360百科划。狭义地讲指的是今河南省开封市

东魏时,以陈留郡(治今差映丰技陈留镇)分置梁州(治今开封市西北)、开封郡(治今祥符区)。北齐以开封郡省入陈留郡。北周晚协没叫斤种握周宣帝(559年-5田精内手立80年)改梁州为汴州,为汴州得名之始。

隋朝大业二年(606年)废拉武世方起百州,分其地入荥部说袁优其阳郡、梁郡、颍川郡情孩开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置汴州,属河南道;天宝初,改为陈留郡;乾元初,又改为汴州。 兴元二年(785年),自宋州徙宣武军于此。

后唐,复为汴州宣武军。后晋复都此,曰东京开封府。 契丹入汴,降为汴州,寻亦为宣武军。

  • 中文名称 汴州
  • 别名 陈留郡
  • 行政区类别 州、郡
  • 所属地区 唐朝时期河南道
  • 政府驻地 浚仪县(治今开封市西北)

地理位置

  汴州东至宋州三百十五里,东北至曹州一百里,东南至颍州五百四十里,南至蔡州四百六十里,西至洛阳四百二十里,西北至怀州三百里,北至澶州百五十里。

建置沿革

  东魏时,以陈留郡(治今陈留镇)分置梁州(治今开封市西北)、开封郡(治今祥符区)。北齐以开封郡省入陈留郡。

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汴河)沿岸城市汴州

  北周周宣帝(559年-580年)改梁州为汴州,为汴州得名之始。

  隋朝大业二年(606年),废州,分其地入荥阳郡、梁郡、颍川郡。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置汴州,治所浚仪县(治今开封市西北)来自,属河南道。天宝初,改为陈留郡;乾元初,又改为汴州。兴元二年(785年),自宋州徙宣武军于此。 元和年间(806年 - 820年)为宋汴节度使理所。

  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宋州宣360百科武军节度使朱温建国,厂难春植多住应爱田是为梁太祖,升汴州为开封府,建名东京。

  后唐同光元年(923年),降东京开封府为汴州,以宣武军为额。

后唐汴州

  后晋复都此,曰东京开封府。契丹人建立的辽国攻陷东京开封府后,降为汴州,寻亦为宣武军。

  后汉天福十二年(947年),刘知远建汴州为东京开封府。

人口

  唐朝开元年间(713年十二月-741年十二月)户八万二千一百九十。乡一百六十一

  唐朝元和年间(粒音移屋歌候具806年 - 820年)户八千二百一十八。乡五十三。

行政区划

  唐代汴州下辖六县:浚仪县绿,开封县,陈留县,雍丘,封丘县,尉氏县。

朝汴州

图志记载

  汴州根无办山片道候月来,陈留。雄。开元户八万二千一百九十。乡一百六十一。元和户八千二百一十八。乡五十三。今为汴宋节度使理所。

  管州四:汴州,宋州,亳州,颍州。县二十八。都管户三万一千四百极罗式运农四十四。

  《禹贡》豫州之域。春秋郑地。战国魏都,《史记》魏惠王自安邑徙理大梁,即今浚仪县也。郦生说汉高曰:"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来自郊。"汉文帝以皇子武为梁王360百科,都大梁,以其地卑湿,东徙睢阳,今宋州是也。汉陈留郡即今陈留县,东魏孝静帝于此置梁州,周宣帝改为汴州。以城临汴水故也。隋大业二年州废,以观确致混混开封、浚仪属郑州。隋乱陷贼,武德四年平王世充,复置汴州。

  州境:东西一百九十六里。南北二百三十五里。

  八到:西至上都一千二百八十里。西至东都四百二十里。南至宋州三百里。

  此至滑州二百一十里。东北至曹州二百四十五里。东南至陈州三百一十里。

  贡、赋:开元贡:绢二十匹。赋:绵,绢。元和同

  管县六:开封,浚仪,陈留,雍丘,封丘,尉氏。

  开封县,望。郭下。理东界。本汉旧县,属河南郡。魏为秦所败,走保开封外兴,即此城也。晋属荥阳郡。后魏天平元年,于此置开封郡,高齐天保七年废。隋开皇六年,复置开封县,属汴州。大业二年废汴州,以县属郑州。武德四年,重置汴州,开封又属焉。贞观元年废。延和元年,于城内别置开封县,管东界。

  逢泽,在县东北十四里。今号蓬池,左氏所谓逢泽也

  长垣故城,一名仓垣老友城,在县北二十里。汉陈留太守所理。

  梁王吹台,在县东南六里,越丝脚非亮还迫领个在俗号繁台。

汴州开宝寺塔

  沙海,在县北二里。《战国策齐》欲发卒取周九鼎,颜率说曰:"大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于沙海之上,为日久矣。"即谓此也。隋文疏凿旧迹,引汴水注之,以习舟师,以伐陈。陈平之后土沉进怀,立碑其侧,以纪功焉。今无水。

  蓼堤,在县东北六里。高六尺,广四丈。梁孝王都大梁,以其地卑湿,东徙睢阳,乃筑此?是,至理间坚宋州凡三百里。

  浚仪,望。郭下。理西界。本汉旧县,属陈留郡。季日客超富阻衡地坏故大梁也,魏惠王自安邑徙此,因及弦爱手色更压关准宜导浚水为名。后魏于此鲜祖民散汉哥践当别情置梁州,周宣帝改为远证汴州,县属之。隋大业二年废汴州,改属郑州。武德四年于此重置汴州,以者检粒不余构合县属焉。

  夷门,《史记》大梁城有十二门,东门隐士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夷门监者,魏公子无忌厚遗之,不肯受。

新永曲毫终织去区  枯遮梁沟,秦始皇二十二年,王贲引水灌大梁城于此沟。

  琵琶沟水,西自中牟县界流入通济渠。隋炀帝欲幸江都,自大梁城西南凿渠,引汴水,即蒗宕检向各呢击西误载渠也。

  陈留县,望。西至州五十里。本汉陈留郡陈留县地,武帝置陈留郡,属衮州。

  按:留本郑邑,后为陈所并,故曰陈留。又按:彭城亦有留,此留属陈,故称陈留。晋为陈留国。隋开皇三年,分浚仪县置陈留县,属汴州。武德四年属杞州,今汴州损岁热年优雍丘县是也。贞观元年废杞州,属汴州。

  故莘城,在县东北三十五里。古莘国地也,《国语》汤伐桀,桀与韦、顾之君拒汤于莘之墟,遂战于鸣条之野。

  东昏故城,本汉县,县东北九十里。即阳武之户牖乡,陈平之故里也。

  雍丘县,望。西至州一百一十里。本汉旧县,亦古之雍国及杞国。周开王克殷,封禹后东楼公于杞。后魏孝昌四年,分东郡、陈留置阳夏郡,理雍丘城。隋开皇三年罢郡,以县属汴州。武德四年,于此置杞州,贞观元年废,以县属汴州。

  雍丘故城,今县城是也。春秋时杞国城也,杞为宋灭。城北临汴河。晋永嘉末,镇西将军祖逖为豫州刺史,理于此。逖累破石勒军,由是黄河已南皆为晋土,人皆感悦,逖卒,百姓立祠。

  高阳故城,在县西南二十九里。颛顼高阳氏,佐少昊有功,受封此邑。高祖攻昌邑,西过高阳。又郦食其墓在此。

  外黄故城,县东六十里。黄本属宋,后属陈留郡,以魏郡有内黄,故此为外黄。

  封丘县,紧。南至州五十里。古之封国,《左传》"鲁封父之繁弱",是也。

  后属卫,亦属魏。汉高祖与项羽战,败于延乡,有翟母者免其难,故以延乡为封丘县,以封翟母,属陈留郡。后魏并入酸枣。宣武帝又置封丘县,属陈留郡。隋开皇三年罢郡,以县属注州。

  黄池,在县南七里。鲁哀公十三年,晋侯与吴子争盟于此。

  尉氏县,望。北至州一百里。本汉旧县,春秋时郑大夫尉氏之邑,自汉历后魏属陈留郡不改。高齐省,以地入开封。隋开皇六年,复置尉氏县,属汴州。武德四年,于此置洧州,贞观元年废,以县属汴州。

  三亭冈,在县西三十七里。秦使谒者王稽使魏,夜与范睢言曰:"待我于三亭之南。"即此冈之南也。

  故钟城,在县西三十五里。魏太傅钟繇故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