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楸木皮为紫葳来自科植物楸的树皮或根皮的韧皮部。药用:治痈肿疮疡,痔瘘,吐逆,咳嗽。
原生态楸是落叶乔木,高达15米。树干耸直,枝直向上。单叶,对生叶片三角状广卵形以至广卵状椭圆形,长6~16厘米,宽6~12厘米,先端长尖,基部截形以至阔楔形,全缘,有时题活近基部有5~6对尖齿,两面无毛;叶柄长2~8厘米,有时具柔毛。总状花序,呈伞房状,有花3~12朵;萼片先端有哥给属尖裂;花冠白色,钟状,2唇形,长约4厘米,上唇具2枚较小裂片,下唇具3枚较大裂片,内有紫360百科斑点;雄蕊4,2强;子否弦善这困房上位,花柱1,柱头2裂。蒴果细长,长问心25~50厘米,宽约5毫米。种子狭长椭圆形,长约1厘米,宽约2毫米,两端簇生一列长白柔毛。花期4月。果期7~8月。生于肥沃的山地。
- 中文学名 楸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合瓣花亚纲
简介
楸木皮 (《本草拾遗》)

【异名】楸白皮(《千金方》)。
【来源】为紫葳科植物楸的树皮或根皮的韧皮部。
【植物形态】楸(《本草拾遗》),又名:金丝楸、梓桐。
小乔木,高8-12米。叶三角状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6-15厘米,宽达8厘米,顶端长渐尖,基部截形,阔楔形或心形,有时基部具有1-2牙齿,叶面深绿色,叶背无毛;叶柄长2-8厘米。顶生伞房状总状花序,有花2-12朵。花萼蕾时圆球形,2唇开裂,顶端有;2尖齿。花冠淡红色,内面具有2黄色条纹及暗紫色斑来自点,长3-3.5厘米。蒴果线形,长25-45厘米,宽约6毫米。种子狭核长椭圆形,长约1厘米,宽约2厘米,两端阳连美仍无胡生长毛。花期5-6月,果期6-10月。
本种花序无毛,叶背无毛,与灰揪360百科不同(但与滇揪相同),此外与灰揪不同在于叶三角形,基部间或有1-2牙齿,花序少花,第2回枝多简单,分布较北。木种性喜肥土,吧华态环岁同优复天生长迅速,树干通直,木材坚硬,为良好的建筑用材,可栽培作观赏树、行道树,用根蘗繁殖。花可炒食,叶可喂猪。茎皮、叶、种子入药,"木白皮,气味苦,小寒无毒,主治吐逆,夺三虫及皮肤虫,煎膏粘敷恶疮疽瘘,痈肿疳痔;除脓血、生肌肤,长筋骨、消食,涩肠下气,治上气咳嗽,口吻生疮贴之,颇易取陈审效,"(本草纲目);果实味苦性即城统味场凉,清热利尿,主治尿路结石、尿路感染、热毒疮廊,孕妇忌用。
产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江苏、浙江、湖南。在广西、贵州、云南栽培。模式标本采自北京。
【化学成分】花含挥发油。
【性味】《本脱副阶祖板展死担拿燃第草拾遗》:苦,小寒,无毒宪鲁值室模架略容。
功用及选方
子木布致互跑根皮、树皮(楸木皮):苦,凉。清热解毒,散淤消肿。用于跌打损伤,骨折,痈疮肿毒,痔瘘,吐逆,咳嗽。 叶(楸叶):苦,凉。消肿拔毒,排脓生肌。用于肿疬,瘰疬。 花:苦,凉。解毒,止痛,生肌。 果实、种子:苦、凉。清热利尿。用于小便淋痛,石淋,热毒,疥疮。
①《本草拾遗》:主吐逆,杀三虫及皮肤虫;煎膏粘敷恶疮疽瘘,痈肿,疳,野鸡病胞点者;除脓血,生肌肤,长筋骨。
取接势②《海药本草》:主消食,盐进涩肠下气及上气咳嗽。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3钱。
外用:捣敷或熬膏涂。
【选方】①治口吻疮:楸白皮及湿贴之三、四度。
(《千金方》) ②治白癜风:楸木白皮五斤。
细锉,以水五斗,煎取五升,滤去滓,却于慢火上再煎如糊膏。
用不津器收。
每取膏摩于所患处,日二、三上。
(《圣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