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玄克欢争奘西游记,朱偰历史著作。该书以章回体小说的叙事手法,根据历史事实,详细描写了玄奘一路所经千山万水,并历经艰险和克服困难的情况,更参考玄奘所经各国的地理和风土人情,对中世纪时代西域和印度各国作了来自忠实的描写。该著作曾上海新文艺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
- 中文名称 玄奘西游记
- 类型 书籍
- 出版日期 1957年8月
- 出版社 上海新文艺出版社
出版情况
该书第一次于1957年8月由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出版,2007年07月01日,为纪念先生诞辰100周年,由中华书局再次出版。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以来自章回体小说的叙事手法,根据历史事实,详细描写了玄便星件三球今转三各奘一路所经千山万水,并历经艰险360百科和克服困难的情况,而映的更参考玄奘所经各国的地理和风意土人情,对中世纪时代西域和印度各国作了忠实的描写。本书讲述了玄奘不平凡的一生,并对以下四个情节作了突出的描写害款:一、西出玉门关,渡过五烽,经过莫贺延碛,逾葱岭,出铁门,渡大雪山入北印度的一段艰险的途程;二、巡礼佛迹,从渡恒河,游给孤独园,至访问迦毗罗卫国,到鹿野苑,礼菩提树,登灵鹫山;三、从玄奘抵达那烂陀寺、戒日王与云居原序市阶义鸠摩罗王的争聘到曲女城大施会;四、归国后对译经事业和培养青年人才两方面的卓越贡献及其忠于事业的精神。 本书讲述的是中印文化交流的先驱、唐代著名学者、翻译家玄奘,在一千三百多年前,渡过流沙,越过葱岭,跋涉千山万水,去到印度。历经十七寒暑,走遍印度各国,为交流学术、增进学养及留音底学归来后首徒讲学、主持译述等相关事迹。本书从一个学者的口中,从人物传记的角度详细讲述了这个出使兴西域的大唐僧人的真实生活及其旅程的原貌,以玄奘西行旅途为主线,攻观通过各种故事串讲,介绍唐代中外社会、经济、文化交流的盛况。同时,作者鉴于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的广泛影响,作了文学和史学的对应观照,借此增进读者的相关知识。
著作目录
第一回 两古国交流文化 三法师跋涉取经 | 第二回 寻名师遍游海内 求大乘干玉预文行纸留式立志西行 |
第三回 涉弱水夜渡玉门 过五烽西绝大漠 | 第四回 文泰坚金永百袁酸力留法师 高昌国大开道场 |
第五回 度银山僧众遇盗 陟葱岭法师阻雪 | 伟确兴李蛋夫 第六回 通国书突厥迎玄奘 颁通牒可汗护佛法 |
第七回 入铁门再登帕米尔 寻佛迹南越大雪山 | 第八回 大雪山中积雪迷途 小乘寺里孤灯话旧 |
第九回 越黑岭初入北印来自度 访圣迹顶礼佛骨城 | 第十回 拜石窟倏见如来影 林附投势渐礼宝树巡行舍利塔 |
360百科 第十一回 入石门贤王迎上宾 集王城名僧论大乘 | 第十二回 大森林法师被劫 众豪杰弃邪归正 |
第十三回 越山渡水观光名都 听经问道访师佛国 | 第十四回 戒日王统治五印度 曲女城遍建众伽蓝 |
第十五回 渡恒河玄奘瞻佛迹 筑精舍善施给孤独 | 第十六回 生老病死太子逾城 不生不灭我佛涅 |
第十七回 灵山缥缈佛迹难寻 祗园荒凉圣僧流泪 | 第十八回 王舍城开场板侵却讨家普讲瑜伽论 伊烂国途遇野象阵 |
第十九回 顺流而下遍游东天竺 遵海而南远求师子国 | 第二十回 丛林连绵冒暑远征 风涛险恶望洋兴叹 |
第二十一回 阿旃去的木走于愿陀玄奘拜石窟 摩腊进期但假给理题特雷婆名王修文治 | 第二十二回 故国山河时萦梦寐 大士慈悲指示归途 |
每盟形到爱团首固 第二十三回 讲大乘折服师子光 论外道义释婆罗门 | 第二十四回 众高僧苦留玄奘 二名王争请法驾 |
第二别练血么义十五回 戒日王亲迎法师 曲女面教女灯形哪现城大会诸侯 | 第二十六回 说法径青讲经花雨缤纷 巡游唱道刚宝象庄严 |
第二十七回 戒日王六开无遮会 玄奘师万里赴归程 | 第统料气应身升望沉抗批二十八回 千山遥隔故国云封 万水迢递归心似箭 |
第二十九回 三登帕米尔由四侵穿烧所句万山重叠 夜宿大龙池百鸟飞翔 | 第三十回 逾葱岭法师遇盗 涉山涧大象被溺 |
第三十一回 涉流沙万里归来 觉把扬备侵派微受回故国百姓欢腾 | 第三十二回 弘福寺安置经像 洛阳宫面陈佛迹 |
技神第三十三回 集名僧翻译瑜伽论 奉帝旨修撰西域记 | 第三十四回 尊佛法亲制圣教序 隆恩遇敕赐袈裟衣 |
第三十五只盾车回 香花宝盖齐集慈恩寺 黄绢青灯遍译贝叶经 | 第三十六回 千古垂典浮图永固 万里传书友谊长存 |
第三十七回 众学士润饰译文 薛夫人舍身受戒 | 第三十八回 赐碑文顾极才环延提学张织每察勒石慈恩寺 迎御书轰动长安城 |
第三十九回 因热追凉法师患病 慎终追远玄奘营葬 | 第四十回 度帝子佛光王受戒 毕译事唐玄奘圆寂 |
作者简介
作者朱偰先生(1907-1968),著名财经专家,字伯商,浙江海盐人。著名历史学家朱希祖长子。幼秉家学,精研文史。192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5年入本科学政治,以史学为辅科。1929年赴德国柏林大学。1932年获经济学哲学博士。归国后,出任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系主任,讲授财政学、世界经济、经济名著选读等课。1939年10月入国民政府财政部任职。建国后历任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系主任,江苏省文化局副局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省图书馆委员会副主任。1957年9月,因曾经批评拆毁南京城墙一事,被定为"右派"。"文革"开始,惨遭迫害,于1968年7月含冤辞世。朱偰先生一生著述丰赡,在财政、金融、文学、史学、考古诸领域,成就斐然。对当时我国废银元实行纸币制、反洋货倾销、关税自主问题等做专题讲座,在各大报刊发表论文,从此名声鹊起,并使中大经济系大负时誉。
该书构思于1954年,动笔于1955年2月19日,其间数易其稿。其时朱偰先生作为等待分配的人员,在省参事室当一名参事,然而如此闲置不啻于事业的终结,所以愤而著书,为玄奘立传。在作者的笔下,玄奘是一个意志坚强且又感情极为丰富的人物:因为感情的丰富,充实了他的宗教信仰;而意志的坚强,则坚定了他的西行决心。就玄奘个人而言,他的信仰佛法,等于现代人的相信真理;他的追求佛法,等于现代人的追求真理。作者描写玄奘,为的就是要描写他"追求真理、尽瘁学术研究的精神,和他冒险牺牲、百折不回的顽强斗争和刚毅的性格",使"余家""艰苦奋斗之传统精神"(1956年日记语)复活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