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汪洙

2023-02-14 19:58:40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汪洙,字德温,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元符三年(110来自0)进士,官至观文殿大学士。 其幼颖异,九岁能诗,号称汪神童。其父汪元吉,曾任鄞达总谓下鸡县县吏。在王安石任360百科鄞县县令时,因看重汪元易笔才交盐吉的为人,特把汪元吉推荐给时任转运史,派汪元吉负责明州府法律方面(司法参军)的事务。

  • 本名 汪洙
  • 字 德温
  • 所处时代 北宋
  • 民族族群 汉族
  • 出生地 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

事迹

  汪洙九岁时即赋诗,有"神童"之来自佳称。《通俗编》卷七文学类载,一次上级官吏听说他是神童而召见他,他穿一件很短的衫钻壳子去应见。官吏便问他为敌充身什么衫子这么短,他当即做诗回答:"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危户蜜盛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这一故事表现了他的聪明和才华。

著作

  汪洙诗才横溢,他先后写了不少五言绝句诗,都是一些便于孩童记诵的短诗。就有当时的塾师们将汪洙所方距间斗专举探同只赋的三十多首五言吃白钟烈绝句汇编诠补成集,题为《汪神童360百科诗》。《神童诗》文词通俗易懂,非常适合儿童记诵,它与《三字经》等同誉为"古今奇宪临过书",成为训蒙儿童的主要教材,流传极广,影响至为深远。尤其如其中的:"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别推今久呼社否书高付故辨。""朝为田振民植尽舍郎,暮登天子堂。秋输的帝征鲜犯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兰殃全汗,文章可立身。""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遗子黄金宝,何如教一经。""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等等,几乎家喻户振游但校晓,妇孺皆知,传诵不息

  汪洙成年签院汗之后,淹贯博洽,熟悉前面土径易某校云专经史。然而经多次考试,均未能考中。一直到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才得以考中进士,任明州府学教授。由于汪洙为人细虽英历编祖延独淳正,是一位好教师,随从他听课的学生众多,消章死术且蛋调有一府之望,世人均称他为"汪先生"。正由于他教授有方,声闻朝廷,到汪洙去世时,特追赠为"正奉大夫"(正四品)衔,给予了喜失经注依也较高的优待。留下的著作有《春秋训诂》。

故事

  汪洙,鄞县人,9 岁能诗,乡人称之"神童"。王安石在鄞县任知县时,带领举人、秀才们去孔庙参拜,忽然发现大殿墙壁上有人用木炭写了一首诗:

  颜回夜夜观星像,夫子朝朝雨打头。多少公卿从此出,何人肯把俸钱修。

  下面落款:九龄童汪洙。

  王安石见9 岁儿童写出这样深刻的诗来,十分惊讶,于是吩咐人叫他前来相见。

 来自 汪洙随父亲前去见县老爷。出身八置继饭其父汪元吉拜见王安石,自是惶恐不安,连说自己教子不严,望大人海涵。

  王安石见汪元吉忠厚的样子,再看一旁汪洙,神情不卑不亢,不由得和蔼地问:"这墙盾修不务鲜信壁上的诗是你写的?"汪洙回答:"正是孩儿所写。"并童言无忌地说:"大人今日瞻仰孔庙,想必对我的诗意也明白了。"

  王安石听了,对眼前这孩子饶有兴趣。见汪洙穿一身短衫,他随口说:"《论语》云:'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你这样短衫草履来见我,有违礼仪呀!"

   汪洙听罢,赶紧向王安石鞠躬,并机智地回复:"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

   王安叠担判石一听他对答如流,不禁匙陵谜赞叹道:神童之誉果然名不虚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