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宋琬

2023-02-20 23:35:38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宋琬(1614年-1673年),清初著名诗人,清八大诗家之一,字玉叔,号荔裳,汉族,山东莱阳人。 生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清顺治四年(1647年)进士,曾任户部河南司主事、吏部稽勋司主事、陇西右道佥事、左参政,康熙十一年(1672年),授通议大夫四川按察使来自司按察使;翌年,进360百科京述职,适逢吴三桂兵变,家属遇难,忧愤成疾,病死京都,时年约兰贵备吗59岁。

宋琬的诗入杜、韩之室,与施闰章齐名文血只宜,有"南施北宋"之说 ,又与严沆、到棉施闰章、丁澎等合称为"燕台七子"。著有《安雅堂集破紧算翻罪为》《二乡亭词》。

  • 本名 宋琬
  • 字 玉叔
  • 号 荔裳
  • 所处时代 明末清初
  • 民族族群 汉人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宋琬生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高祖宋黻,为明代莱阳第一位进士,官至浙江副使,宋应亨,天启间进士,历任大名府清丰知县、吏部稽勋司郎中,清兵入关后,死守莱阳抗清,城破殉国。

宋婉故来自

  宋琬自幼聪慧,刻苦好学,应试县、府皆名列榜首。崇祯八年(1635)以高才生充拔贡入京深造。与父宋应亨、该妒陈兄宋璜,名噪京华。

  崇祯十六年(1643),清兵攻打莱阳城,宋应亨、强控台从宋玫组织宋氏族人及乡民抗清360百科,城破殉国。宋琬则以仲兄宋璜任所在杭州,出游吴中在外得免一死,先后流落叫析地解续差双去苏州、杭州、金陵等地,使其有机会进一步接触社会生活,了解平民疾苦。

出仕为官

  顺治三年(1646),清廷开科取士,宋琬乡试亚魁,翌年中进士,授户部河南司主事,后升调吏部稽勋司主事;

  顺空斤似慢格治十一年(1654),出任陇西道佥事;

  顺治十八年(1661),宋琬升检林设消时底算为浙江按察使司按察使;

  康熙十一年(1672),授四川按察使司按察使。

被诬入狱

  先辈抗清,已为新朝留下不信任的口实。顺治七年(张重诉承众力妈天延罪1650),宋琬因其父抗清之事养兵被捕入狱。三个月后平反出主商狱,官复原职。

  顺治十八年(1661),宋琬升为浙江按察使司按察使。次年春,族侄宋彝秉(又称宋奕炳)因盗窃案发,宋琬长兄宋璠坐视不救,宋彝秉遂诬爱说米染钱升仍额告宋璠、宋琬与农民起义领袖于乐吾(即到原福清于七)通谋造反,致使宋琬何罗烟百强血往及其妻、孥、侄等被逮往京城,再次被捕下狱,关入西曹刑部大牢 。后本春短普取经大司空蒋国柱亲赴莱阳核查,"知其冤,力为申雪",康熙二年(1663)十一月,清廷以"穷治无迹,怎变不织物革屋路证虚不当坐",将其释放。释放宋琬,主要原因在于康熙帝刚继位,为进一步笼络汉族知识分,稳定全国的政局。

  第二次冤狱结束后被免官,宋琬在江浙一带生活了八年,直至康熙亲政 。期间浙江又起狱案,宋琬又被牵连其中,再度入狱,幸得蒋国柱再施援手,保救得释。

  康熙十一年(1672)投牒自诉,宋琬案情得到昭雪,再次被清廷起用,授四川按察使司按察使。

忧愤而终

  康熙十二年(1673)正月间,宋琬在回莱阳省亲后,不顾身体患病,奉命赴京城朝觐康熙皇帝,时逢土持句每击极象他治资投吴三桂起兵叛乱,攻成都,蜀中妻子儿女陷入叛军之手。京中宋琬闻讯后,惊恐忧郁,以致气塞胸臆,病逝于京都馆舍,时年59岁。

主要成就

政治成就

  顺治十一年(165作既入甚满去该4),出任陇西道佥事,时秦州发生地震,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惨重,无家可归者数以万计。宋琬一面组织群主蛋苏众修复家园,一面采取措施赈济百姓。因国库空虚,他便"出家财,自莱阳邮致以恤其灾。"因救灾有功,政治清明,被钦赐蟒服并加晋一级,优升永平副使,管军饷。他严禁将吏虚报冒领和借机克扣行为。尽力削减旧的不合理征项,以减轻民众负担。

  康熙十一年(1672),宋琬上任四川按察使司按察使后立即采取措施,将豪强所占城中空地和郊外荒田,分给难民耕种,并积极改革陈规陋习,深受群众爱戴。

文学成就

  宋琬一生著述颇丰,现在能理关见到的诗有1333首、词165首、文223篇,此外还有赋2篇、杂剧《祭皋陶》一卷,均收在《安雅堂集》里。另外,还有《安雅堂诗》八卷、《二乡亭词》、《永平府志》、《北寺草》等。康熙十一年(1672)春,王士祯曾审定其诗稿三十卷。宋琬入蜀后又结集《入蜀集》一部。

  据记载,宋琬最早的刻本为《荔裳集》,现在能见到最早的正式刊刻稿为《安雅堂文集》二卷,《安雅堂诗》一卷系作者康熙五年(1666)寓居苏州时所刻。之后作者又自刻过《二乡亭词》、《安雅堂书启》以及剧本《祭皋陶》等,多是残缺不全。宋琬死后,其子宋思勃和族孙宋邦宪先后多次搜罗补辑,共凑成二十卷,其中大部分是未刻稿。另据《登州府志》记载宋琬还写有《秦州纪异》、《治蜀条例》和《治蜀谳案》各一卷,"皆事理详尽,文亦简净不俗"。

  莱阳市图书馆现存《安雅堂集》16卷,其木刻版尚保藏数百片之多。

亲属成员

  高祖:宋黻,字景章

  曾祖:宋耀

  祖:宋述

  父:宋应亨,字嘉甫,号长元

  长兄:宋璠,宋应亨长子,字玉伯

  仲兄:宋璜,宋应亨次子,字玉仲,号答昊

  族兄:宋玫,字文玉

  族来自兄:宋琮,万钟,别号梅言丝检光是哪夫践硫选石

  弟:宋珣

  长子:宋思劢

  次子:宋思勃,出于宋璠投脱电破

  三子:宋思勰

  侄子:宋思陟,宋璜子

个人作品

  《刘雪舫馈泉酒赋谢》、《九哀歌》、《壬寅除夕作》、《狱中八咏》、《土炕成》、《苦井水》、《煮枕行》、《苦雨叹》、《鬻帖》、《鬻画》、《鬻砚》、《鬻觚》、《鬻炉》、《鬻字》、《鬻磁杯》、《鬻画屏》360百科、《鬻裘》、《鬻帽》、《春夜吟》、《雨中读书》、《双燕歌》、《缚鼠词》、《狱中之羊赋材岩站味诗硫反散刘》、《感怀五首》、四测用但并室革微食心《张举之再直西省伤余在系之歌纪久赋诗志感》、 《渡黄河》、《春日田家》、《舟中读书》、《初秋即事》、《如样象祖留低额虽易江上阻风》、《舟中见盾路批算显笔获给派直始猎犬有感》、《同欧阳令饮凤凰山下》、《狱中对月》、《悲落叶》、《忆秦娥·秋感》、《西江月·索林铁崖侍史絮铁不见作此嘲之》、《梦江南·湖上春早》、《蝶恋花·旅月怀人》、《踏莎行·雁》、《鹊桥仙·井蛙》

人物评价

  诗人之雄--钱谦探复或李益;

  年虽尚少,而诗文名实闻见四方--王熙《宋琬墓志》;

  康熙以来诗人,无出南施北宋之石,宣城施闰章愚山,莱阳宋琬荔裳是也。--王士祯能听领他决《池北偶谈》;

  诗颇类陆放翁,五古歌行,时闯杜、韩之奥。--王士祯;

  宋以雄健磊落胜。--沈德潜《清诗别裁》;

  才气充沛,似过于施。--邓之诚《清诗记事初编》;

  施如良玉之温润而栗,宋如丰城宝剑,时露光气。--杨爱改半静坚际昌《国朝诗话》;

  安雅堂中句,由来北宋传。杜、韩堪并驾,庾、鲍可齐肩。祖德真良治,孙谋有象贤,遗诗同韦、孟、奕世又触克无夜春硫件困重编。--尹继善《读安雅堂拾遗集有作》;

  其思深,共识宏,其虑远,其情长,其气清以厚,其调隽以永,其格严以老,其言确而质。--金之俊《安雅堂集》序;

  文则追踪两汉,始罪业乱供专谓两减察赋则媲美三都,诗兼庾鲍李杜之长,词檀秦柳苏黄之胜,四海之内,五十多年来无不知荔裳先生之为人者。--张重启《未刻安雅堂延财入再集序》;

  云水去又去青山犹在娇雨成词到处皆芳草,日月来复来故里情深软风入诗满目尽梨花。买重盾底管要式望厂端--现代著名诗人严阵;

  宋琬长于歌行,读其长歌,真有长歌当哭之感。读其监狱诗,"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绝不是一种泛泛之论。--王学泰《清词丽句细评量》;

 流川息 才气充沛似过于施,意括天才俊上跨越众人。--清代诗人沈德潜;

  诗风永在--冰心。

后世纪念

宋婉故居

  宋琬故居位于莱阳市中心大街中部东侧,建于明朝末年。清光绪五年(1879),莱阳知县茅芳廉为之立碑--"宋荔裳先生故宅"。道光年间故居内设"卢乡书院",光绪年间为官立小学,后为莱阳中学。

宋婉故居

  宋琬故居现为莱阳市博物馆,有房屋46间,占地1054平方米。馆内设革命历史文物展室、宋琬纪念馆、历代名人纪念馆、现代书画展室等。

  中心建筑宋琬纪念馆坐北朝南,单层举架式硬山砖木结构,有台明和回廊,起脊仰合瓦,装有正吻垂兽和走兽,双排柱网,梁架前后带穿枋、七檩七椽。梁枋上设架云敦,檐檩下设雕花柁敦,檩枋下设花草楣子和雀替,古香古色,为莱阳地区仅存的一处完整古建筑。纪念馆内陈列宋琬塑像及其著作、手迹、印章、《安雅堂集》木刻板,还有党和国家领导人、著名艺术家的题词。馆内除常年固定展览以外,每年举办各类展览十余次,年接待国内外游客万余人次,取得了极大的社会效益。

  1981年,烟台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烟台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2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被烟台市人民政府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宋琬墓志

  宋琬墓志出土与莱阳市西古城村北,该墓志为宋琬迁葬时与其三位夫人的合葬墓志。

  宋琬墓志由二通石组成,花岗岩石质,志额石横长75厘米、竖高73.5厘米、厚18厘米,篆书竖五行、行三字,计25字。文云:"皇清赐进士通议大夫四川按察司使加一级荔裳宋公墓志铭"。志文石横长80.5厘米、竖高78厘米、厚11.5厘米,正楷书竖36行,总计1469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