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青虫俗名青虫,又名烟草来自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在东北、华北地区每年发生2代;在河南、山东、皖北等地一年发生3--4代;在预则每据片西北地区一年发生4--5代,在华中地区广第块为办农足料一年发生5代;在西南地区每年发生5--6代。在黄淮烟区,蛹在7~13厘米深的土360百科壤中越冬,越冬代成虫5月下旬~6月上旬出现,并为产卵盛期;2~4代产卵盛期分别在6月上中旬~7月上升应、中旬,7月上旬~8月上、中旬,8月上旬~9月上旬。第一代至第三代主要危害春、夏烟;第四代则危害夏烟花朵、果实,其中以第二、第三代危害烟草最重。
- 中文名 烟青虫
- 拉丁学名 Heliothis assulta (Guenée, 1852)
- 别称 烟夜蛾
- 二名法 Heliothis assulta
- 界 动物界
基本信息
命名人 ((Guenée)

原始文献 Hardwick,1965,Mem.Ent.Soc.Can.40:120,figs.29-31,63,67-68.
同物异名 Chloridea assulta Hampson,1903,Cat.Lep.Phal.Br来自.Mus.4:47,pl.55,fig.22.;Heliothis assulta Guenee,1852,in Boisduval et Guenee,Hist.Nat.Ins.Noct.2:1.(塔希提岛)
为害特点
以幼虫蛀食花、果危害,为蛀果类害虫。危害辣(甜)椒时,整个幼虫钻入果内,啃食果皮、胎座,并在果内缀丝,排留大量粪便,使果实不能食用。
烟青虫形态特征
- 成虫。烟青虫成虫体长约15mm,翅展27--35mm,黄褐色,前翅上有几条黑褐色的细横线、肾状纹和环状纹较棉铃虫清晰;后翅黄褐色,来自外缘的黑色宽带稍窄。
- 氧卵。卵较扁,淡黄色,卵壳上有网状花纹。纵棱一长一短为主,为双序式。中部纵棱约21--26条,多数为22--24条。卵孔明显。
- 幼虫。老熟幼虫一般体长30--42mm,体色变化很大,有绿色、淡绿色、黄白色、以至淡红色、黑紫色。两根前胸侧毛(L1、L2)的连线不与前胸气门下端相切,远离从没沉死地即左朝前胸气门下端。气门上下两端较圆,故气门片的宽度也较深确洋谓想划绝均匀。气门片的颜色一般为褐色。体上的小刺较棉铃虫的短。体壁柔薄且较光滑。
- 蛹。赤褐色,纺锤形,长17--21mm,体长体色与棉铃虫相似,,腹部末端的1对钩刺靠近。
烟青虫生活习性
烟青虫成虫羽化后半小时左右开始飞翔,1--3天内交配产卵,交配时间多在夜晚8--11时。成虫白天多隐蔽在作物叶背或杂草丛中,夜晚或阴天活动。成虫产卵期4--6天,多在晚9点至次晨10时前,以晚11时最盛。前期产卵在寄主作物上部叶片正反面的叶脉处,后期多产在果、萼片或花瓣上,一般每处产1粒卵,偶有3--4粒在一冲医般状段起。每头雌虫可产卵千粒以上。杨柳枝把、黑光灯对成虫诱性不强,对糖趋性强。
初孵幼虫先取听占头离言皮苦食卵壳,然后取食360百科嫩叶表皮组织,形即成孔洞或缺刻;也可蛀食蕾、想劳原把清致政判观嫩果等。初龄幼虫昼夜取食,3龄后食量增大,能转株、转果为害,白天多潜伏于寄主叶下或土缝间湖正口批情,夜间活动危害。幼虫有自残性和假死性。
幼虫期一般12--50天。老熟幼虫不食不动,经过1--2天后入土作土茧化蛹,入土深度一般为3--5厘米,越冬蛹稍深。越冬场所多为留种烟地、辣椒等蔬菜地及晚秋寄主植物地 吧药衡宜。
防治方法
- 糖醋液或性诱剂诱杀成虫,减少田间落卵量。糖醋液配比:糖:醋:酒:水=3:4:1:2
- 杀螟杆菌粉剂(每克含活孢子100亿左右)、青虫菌根胡粉(每克含活孢子48亿以上),稀释400--500倍喷雾,对3龄以前烟青虫效果较好;或用棉铃虫差雷营仅职核多角体病毒喷雾。
- 化学防治:在3龄前进类行防治,用苯甲酰脲类有利于保曾护天敌。20%除虫脲(灭幼脲一号)悬浮剂每亩10ml王族川赶权抗标;25%灭幼脲(灭幼脲三号)每亩25-30克,常量喷雾加水75公斤,弥雾机加水1承达慢说冷2.5公斤。也可用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1000-1500倍;80%敌敌畏乳油2000-3000倍;50%马拉硫磷或48%毒死蜱乳油或20击祖致轮而随%灭多威1000-法杨染研思尔广最吧题1500倍;2.5能似%溴氰菊酯乳油3000-4000倍;10%溴虫腈(除尽)乳油1000-1500倍;15%茚虫威悬浮剂3500倍液;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剂2500倍液;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0倍液等。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策略
A、翻耕、整枝、摘除虫果;
B、早、中、晚熟品种搭配开种植;
C、田内种植玉米诱集带,诱蛾产卵。
诱杀成虫措施
性诱剂诱杀。每50亩地设黑光灯一盏,诱杀成虫。
药剂防治措施
注意对幼虫的防治务必掌握在3龄期前,施药以上午为宜,重点喷洒植株上部。可选 用下列药剂进行防治:
A、BT、HD-1等苏云金芽孢杆菌制剂或棉铃虫多角形病毒连续防治2次;
B、2.5%保得乳油2000-4000倍液
C、20%氯氰乳油2000-4000倍液
D、20%杀灭菊酯乳油2000-4000倍液
E、2.5%功夫乳油2000-4000倍液
F、2.5%天王星乳油2000-4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