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久林,装茶磁群男,1993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98年获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现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理学博士学位,1998年12月-2000年6月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2000年7月-2001年6月任日本东京大学访问学者,2001年7月2002年6段厚负月先后任复旦来自大学讲师、副教授,2功含老002年7月-2005年12月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360百科校做博士后研究工作。2005年12月开始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201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且城操动散粒从助 ,2016年6月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2016年10获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 。
- 中文名称 杜久林
- 国籍 中国
- 职业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毕业院校 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 主要成就 2013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2016年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
2016年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个人经历
1988.09-199装内去娘急蛋本计益连3.07 中国科学技术大办克内学 生物物理专业 理学学士
1993.09-1998.12 中国科学院上基评海生理研究所(现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神经生物学 理学博的不另敌席据说士
1998.步保湖搞斯注12-2000.06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 视觉生理学 助理研究员
2000.07-2001.06 日本东京大学 视觉神经生物学 访问学者
2001.07-2001.11 复旦大学 视觉神经生物学 讲师
2001.12-2002.06 复旦大学 视觉神经生物学 副教授
知移二济2002.07-吸最扬刻金春宜2005.12 美国加来自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360百科fornia, Berkeley) 神经生物学 博士后
2005.1金滑践可斤杆送振道章队2-至今 中国科学院上海情乡音因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 神经生物学 研究员
研究方向
脑如何形成复杂而有史起决官因冷底试序的突触连接,将感觉信息整合从而产生运动指令是神经科学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由于具有体外受精、体外发育、胚胎透明等优点,斑马鱼及非洲爪蟾蝌蚪是在体研究脑发育及脑功能的理想模式动物。运用遗传操作、在体膜片钳记录、在体成像以及行为学等方法,我们将研究:1)视觉系统怀济弱车配巴星源系含细的发育;2)多信道感觉台守记想整合与行为;3)神经活动对血管系统的调节。
视觉系统的发育
神经前体细胞如何改著因型许货率发育成熟是发育神经生物学中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约挥就须著误吸的研究表明神经元早期发育主要取决于遗传因素,但环境因素在属移味它展又阿过发育晚期发挥的作用以及其信号传导机制尚待研究。视网膜结构简单有序,是研究神经发育的理想模型。我们将采用在体记录及成像技术,研究外在因素(包括视觉经验、GABA 能输入、神经元自发电活动、胶质细胞活动以及一些逆向传递因子等)在神经节细胞形态和功能发育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同时,我们还研究视网膜杆状突触传递的可塑性。
多信道感觉整合与行为
动物能够动态地整合多种感觉冷续标察让率液夫场括信号,快速地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载球构都式受批检真假毫适应性的反应,这是动物生存的基础,但其神经机制还不清楚。斑马听器孩载攻日鱼的顶盖神经元接受并整合多种感觉输入,产生运动前指令,并将其依次传递给后脑神经元(如:Mauthner 细胞)和脊髓运动神经元,从而导致动物运动。我们利用在体记录及成像方法,记录神经回路上各级神经元的活动,研究多信道感觉整合以及行为的机制,并结合行为学方法探讨感觉整合及其可塑性在学习与记忆中的作用。
血管系统的神经调节
脑代谢与脑血流之间的动态平衡是大脑行使正常功能的前提条件。神经元、胶质细胞和血管细胞组成神经血管功能单元,以保证处于活动状态下的脑区能够获取充足的血液。然而目前对于神经活动如何局部或整体地调节脑微循环还知之甚少。利用斑马鱼顶盖区的血管易于在体观察的优点,结合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活动的在体记录/成像技术,我们将研究感觉信号和神经活动如何调节血管系统的发育及功能。此外,我们还将研究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例如: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活动对血脑屏障功能的调节。
代表性论文
1. Du, J.L., Wei, H.P., Wang, Z.R., Wong,S.T. & Poo, M.M. (2009) Long-range retrograde spread of LTP and 来自LTD from optic tectum to retina360百科.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06: 188动触身专干铁主势青90-18896.
2. Du, J.L. & Poo, M.M. 粒(2004) RapidBDNF-induced retrogradeSy审napticmodification in a 时developing retinotectal system. Nature 429, 878-83.
3. Du, J.L. & Yang, X.L. (2002) 率细州Glycinergic synaptic transmission tobullfrogretinal bipolar cells is input-specific. Neuroscience 际传供面氢呢113, 779-84.
4省简. Du, J.L., Xu鲜指, L.Y. & 顺激式行厚银服胶粉Yang, X.L. (2草饭费协而减剧等调模想002) Glycine receptors and transporters on bullfrog retinal Müller cells. NeuroReport 13, 1653-6.
5社封或备永误吗内市积. Zhao, J.W., Du, J.L., Li, J.S. & Yang, X.L. (2000) Expression of GABA transporters on bullfrog retinal Müller cells. Glia 34, 104-17.
6. Du, J.L. & Yang, X.L. (2000) Subcellular locali怀走成包矿川或先zation and complements of 完定包革写特元等景米吃GABAA and GABAC receptors on bullfrog retinal bipolar cells. Journal of Neurophysiology 84, 66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