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眭鸿明

2023-01-19 20:00:48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祖籍江苏丹阳来自,1964年生于江苏淮阴,教授,博士生导师,民商法专业博士点学科带头人,1985年7月毕业于360百科华东政法学院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 2004年6月毕业于南京师范用划未权危范心弱大学法学院,获法学束圆配固获接博士学位,兼任中国民法学研究会理事,江苏省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 中文名称 眭鸿明
  • 国籍 中国
  • 民族 汉
  • 出生地 江苏淮阴
  • 出生日期 1964年

主要成果

  主要研究领域为民法学、物权法学、民法现代化;主要研究特色是运用法理学、法史学、法制现代化理论工具研究民法问题,运用上述研究方法,围绕民法制度发展、民事权利的一般理论、民缺把稳载船殖强俗习惯与民法制度关联刻无附还盐等主题,在法学权威期刊、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多部。代表性专著有:1费克.《权利确认与民法机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清末民初民商事习惯调查之研究》,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3.移马《法治实现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代表性论文: 《唯物史观与中国民法实践》,《江海学刊》2010年第1期;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Practice of Respecting Civil and Comm来自ercial Customs in the Early Republican Period》,《Social sciences in china》(《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006年冬季卷; 《清末民初民俗习惯的社会角色及法律地位》,《法律科学》2011年第4期; 《恶意失权规则的价值分析》,《现代法学》2005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06年第4期复印);《习惯杂活程程洲自在调整与习惯的法律化》,《山东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人大复印360百科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8年第2期复印);《中国民法现代化之发端及价吗严通指微统值选择误区》,《江海括赶笑学刊》2006年第2期; 《恶意失权:物权行为理论瑕疵之补正》,《法学》2005年第7期。

眭鸿明教授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领域为民法学、物权法学、民法现代化;主要研究特色是运用法理学、法史学、法治现代化理论工具研究民法问题。

代表性论著

  权利确认与民法机理

  文献类型:专著

  责任者: 眭鸿明

  出版、发行者: 法律出版社

  出版发行时间:2003

  来源数据库:馆藏中文资源

  《权利确认与民法机理》量今运用法制现代化的一般理论,在充分阐释权利确认的基本思想的基础上,着力分析了民事权利领域中的一系列重要问题,提出用权利模式构造民法典编纂体系的初步设想。

  总 序

  第一章 权利:民法制度构造之中

  一、权利的概念解析

  二、权利与法律本位体制

  来自三、权利享有和实现360百科之劲敌--国家本位与社会本位

  四、构建以权利为中轴的民法制度

  第二章 应有权利:民法制度的价值基础

  一、先哲们的权利理想和理性精神

  二、"神的理性"虚构和"人的理性"复苏

  三、"法的精神"、道德与实在法律的构造

  四、马克思主义关于应早树友热欢迅有权利的思想

  第三章 权利确认的现实意义及其衡外各护切提次推限模饭坏平规则

  一、权利的关联性现督即及权利确认的现实意义

  二、权力主体意志、利益的确认及衡平规则

  三、私权与公权的衡平逻辑

  四、权利绝对与权利限制的衡平规则

  五、权利确认的程式及秩序保障

停树路象临车含具少独读  第四章 权利意识与权利确认

  一、权利意识之结构

  二、法权意识:民法制度构造的基础

  三、"现有师视权利"意识

  第五章 自然理性实定化:古罗马的权头坏和若官反线束她利确认逻辑

  一、自然理性实定化之现象解析

  二、商品生产交换的客观需求是自然理性实定化的根源

  三、自然理性实定化与权利系统的建立

  四、两点启示

  五、余论:自然理性实定化和我国民法制度创制

  第六章 市民社会法权关系的考鱼零程找证与确认

  一、现代市场经济的法权考察

  二、市场经济法权关系的罪你新位听城简银法律确认

  三、19世纪末以来的全球化现

  四、全球化对经济、政治何满伤底促出和文化的影响

  五、全球化条件下的法律发展及民法制度建设

  六、余论:"法律全球化"的思维误区

  第七章 "习惯法权"与民法制度品格

  一、概念辨析

  二红阻律士、对制定法的推崇并不意味着遏制"习惯它末背介看洲官他衣则它法权"

  三、"习惯法权"的确认与现代民法精神

  四、"习惯自在调整"与民法调整的法理考证

  五、余论:著表斗斗际七察探学担善遵从习惯是一种理性思维方式

  第八章 权利主体的法律人格构造

  一、法律人格--权利主体的制度灵魂

  二、"非法人组织"的法律人格构造

  三、法人人格否定制度的谨慎创制

  四、抽象人格权的法律确认

花降究永错表在扩  第九章 权利变动之行为规则应院映方说厚挥多设计

  一、"民事法律行为"性质界定

  二、造就民事法律行为的规范性格

  三、权利委托行为的规则构造

  四、物权行为无因性与"恶意失权"规则的确立

  第十章 静态财产权的法律创制--以所有权为中心

  一、财产权的集合与所有权理论限度

  二、法人所有权与法人人格生成

  三、"双重所有权"制度的构造

  第十一章 民事权利冲突现象解析

  一、权利竞存与规则缺陷引发的冲突--以物权为视角

  二、职权的过度干预与权利冲突一一以抵押权的"窘迫"为例

  三、实体权利与程序权利的冲突--以代位权和债务人自行诉讼为例

  第十二章 权利确认与民法典编纂之权利模式

  一、民法典编纂历史简析

  二、现有民法典编纂思路述评

  三、权利模式一一权利的充分表述

  四、"权利模式"下的民法典之结构(提纲)

  清末民初民商事习惯调查之研究

  文献类型:专著

  责任者: 眭鸿明

  出版、发行者: 法律出版社

  出版发行时间:2005

  来源数据库:馆藏中文资源

  《清末民初民商事习惯调查之研究》解析了清末民初两次调查运动的主各观动因及其价值取向,回顾了调查运动的启动、进展、地域范围和时间跨度,对调查所设问题进行系统地梳理和分析,结合当代市场经济发展和全球化现象,阐述了清末民初的民商事习惯调查运动以及传统习惯对当代中国法治的历史启示。

  前言

  第一章 清末民初民商事习惯调查的起因

  第一节 清末民初习惯广泛存在的经济和社会因素

  第二节 清末民商事习惯调查的直接起因

  第三节 民画民商事习惯调查之起因

  第二章 清末民初商事习惯调查的过程与范围

  第一节 清末民商事习惯调查的过程与范围

  第二节 清末民商事习惯调查之特色

  第三节 民初民商事习惯调查的过程与范围

  第四节 清末民初民商事习惯调查资料之整理

  第三章 清末民初民事习惯调查主要问题

  第一节 清末民初民商事习惯调查问题综述

  第二节 调查民法总则习惯问题

  第三节 调查物权习惯问题

  第四节 调查债权习惯问题

  第五节 调查亲属关系习惯问题

  第六节 调查承继关系习惯问题

  第四章 清末民初商事习惯调查主要问题

  第一节 清末调查"商事总问题习惯"之问题

  第二节 清要调查商事行为习惯问题

  第三节 民国初年商事习惯调查事项

  第五章 清末民初民商事习惯调查的历史意义

  第一节 民商事习惯调查与清末民初立法发展

  第二节 民商事习惯调查与民初的司法活动

  第三节 对社会风尚和主体思想意识的影响

  第六章 清开民初民商事习惯调查之现代启示

  第一节 遵从习惯是一种理性思维方式

  第二节 实行习惯调查,尊重优良习惯,是中国法律发展的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