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范履霜

2023-02-10 04:23:45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范履霜"是范仲淹的外号。陆游《老学庵笔记》曰:"范文正公酷好弹琴,唯有一曲《履霜》,时人故号范履霜。"陆游《剑南集》中亦咏作:"酒仅三蕉叶,琴才一履霜。"

  • 本名 范履霜
  • 字号 希文
  • 所处时代 北宋
  • 出生地 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
  • 出生时间 989年

范履霜

  "履霜"本自《易·坤指古边》中的"履霜之戒"。因为霜乃冰之先兆,故寓意防患未然,晓以自警。

范仲淹

  范仲淹(众率积今宁政升989年~1052年)(即太宗端拱二年~皇佑四年) 字希文,原名研染费个州把振朱说。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谥号"文正"。汉族,祖籍陕西彬州(来自今陕西省咸阳市彬县),生于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恢复范姓,后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

  皇佑三年(1051年),范仲淹又移任青州。这里的冬寒,加重了他的疾病。菜束另孩验的个动第二年(1052年)调往颍州,他坚持扶疾上任。但只赶到徐州,便在五月二十日溘然长逝,享年六十四岁。这时范仲淹积蓄已尽。一家李华本翻扩承力地千逐贵人贫病交困,仅借官屋暂栖,360百科略避风雨。范仲淹死讯传开,朝野上下一致哀痛。包括西夏甘、凉等地的各少数民族人民,都成百成千地聚众举哀,连日斋戒。凡是他从政两阳船奏题露导建续高界过的地方,老百姓纷纷为他建祠画像,数百族人来到祠堂,像死去父亲一样痛器哀悼。范仲淹死后没有选择葬在苏州,而是选择了河南洛阳伊川。据说一方面其母改嫁无法入苏州安葬,一方面他是效仿唐代三朝居相的姚崇。另一个原因乃范的先祖是汉代的清诏史汝南范滂,他的十代祖范履冰在唐武则天时曾任宰相。所以范仲淹曾在给兄信中说过:"我本北人,北人淳厚。"他葬伊川后,长子纯佑、次子纯仁(任过宰相)、三子纯礼和四子纯粹及九孙大破父、六曾孙也葬在他夫妇周围。

  北宋皇帝闻讯后难过万分,追加范公为兵部尚书,并亲书褒贤之碑。纪念范公的碑文由曾支持他变法的文学泰斗欧阳修撰写。两年方成,热情饱满,词语生动。

  范公的勤奋,正直,为国为民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国人。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品格也成为中华民族品德的代表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已经熔铸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影响了千千万万人,成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其"先忧后滑府航乐"精神已成为一座不朽的丰碑,树立在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心目中。

履霜

  (1)踩踏霜地。《诗.魏风.葛屦》:"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晋潘岳《寡妇赋》:"自仲秋而在疚兮,逾履霜以践冰。"

  (2)谓踏霜而知寒冬将至。用以比喻或昭示,事态发展将有产生严重后果的可能。《后汉书.酷吏传.周纡》:"夫涓流虽寡,浸成来自江河;爝火虽微,卒能燎原。履司脚宣体际霜有渐,可不惩革?"《新唐书.高宗纪》:"高宗溺爱袵席,不戒履霜之渐,而毒流天下,贻祸邦家。"郑藻如《<盛世危言>序》:"尝读史,盱衡千古,穷究得失盛衰之故,方其厝火未燃,履霜始至,未尝无人焉。"

  (3)谓霜降时节怀念亲人。语出《礼记.祭义》:"霜露既们察表报船相鸡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郑玄注:"为感时念亲也。"宋苏轼《元佑元年九月六日明堂赦文》:"惕然履霜,讵胜凄怆之意。"

  (4)指《履霜操》。宋梅尧臣《依韵和宋中道见寄》:"我怀炳炳何日忘,半夜揽琴弹《履霜》。"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九:"范文正公喜弹易述支环袁画想情示内琴,然平日止弹《履霜》一操,时人谓之范履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