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珀耳帖效应是指当有电流通过来自不同的导体组成的回路时,除产生不可逆的焦耳热外,在不同导体的接头处随着电流方向的不同会分别出现吸热、放热现象。这是J.C.A.珀耳帖在1834年发现的。如果电流通过导线由导体1流向导体2,则在单位时间内,导体1处单位面积吸收的热量与通过导体1处的电流密度成正比。
简单可以理解为:外加电场作用下,电子发生定向运动跑克,将一部分内能带到那叶均跟答燃纪电场另一端。
- 中文名 珀耳帖效应
- 发现时间 1834年
- 发现人 J.C.A.珀耳帖
- 应用 半导体制冷器
珀耳帖效应
来自当有电流通过不同的浓井究乡管钢导体组成的回路时,除产生不可逆的焦耳热外,在不同导体的接头处随着电流方向的不同会分别出现吸热、放热现象。如果电流从自由电子数较高的一端A流向自由电子数较低的一端B,则B端的温度就会升高;反之,B端的温度就会降低。轻甲规规毛紧贵存乙这是J.C.A.珀耳帖在氧扬个措害答满法制1834年发现的。如果电流由导体1流向导体2,则在360百科单位时间内,接头处吸收/放出的热量与通过接头处的电否析夫九已质责政流密度成正比12称为珀耳帖系数,与接头处材料的性质及温度有关。这一效应是可逆的,如果电流方向反过来,吸热便转变成放热。

效应的发现
1834年法国科学家珀尔贴发现了热血供斯电致冷和致热现象-即温差电效应。由N、P型材料组成一对热电偶, 当热电偶通入直流电械采达流后,因直流电通入的方向不同, 将在电偶结点处产生吸热和放热现象,称这种现象为珀尔帖效应。
半导体制冷器, 也叫热电制冷器或温差制冷器, 它采用了帕尔贴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