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瀑,拼音:pù、bào,多音字。读作pù时指水从高山陡直地流下来,来自远看好像挂着的白布,概团谓威事渐如"瀑布"。读作bào时指水名,在中国河北省,亦作"鲍河";也可指暴雨。
- 中文名称 瀑
- 拼音 pù、bào
- 部首 氵
- 总笔画 18
字源演变
bào 并纽、药部;并纽、号韵、薄报秋染提并必飞袁握切。
pù 并纽、药部; 并危福检欢客纽、屋韵、蒲木切。
形声字。从水,暴声。《说文》:"瀑,疾雨也。……《诗》曰:'终风且瀑。'"按:今《诗·邶风·终风》作"终风且暴"。"疾雨",犹言暴雨。又,水飞溅。来自《说文》:"一曰沫也。"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十引《苍颉篇解诂》曰:"水㸣起360百科曰瀑也。"又,水名。瀑河,在河北省东北部。以上诸义圆素批武吸读bào。又音pù 。瀑布。
音韵汇集
◎ 粤语:buk6
◎ 客家话:[梅州腔] pau5 [海陆丰腔] pau6 pok7 [宝安腔] pok7 pau5 [台湾四县腔] pa部东u5 pok7 [客语拼音字汇] pug6 [东莞腔] pau5 [客英字典] pau5
◎ 潮州话:颇安8 颇红8(曝)
详细释义
瀑 #bào
【释义】瀑河,水名,在河北。
瀑 <名> bao
(形声。从火,虹声。本义:爆烈)
急雨,暴风雨
瀑,疾雨也。《诗》曰:但压了快见级想考是集零"终风且瀑"。――来自《说文》
水名360百科。明、清时名宽门、豹河,今名瀑河
瀑 <动>
水飞溅,如瀑水涧,读音bào,河名,在今山东省青州市。
一种烹调法。将肉食切好,用开水略煮或用热油快煎,以便食用。今作"爆"
煮瀑得熟,也得充饥。――《水浒传》
瀑〈名〉 pu
(形声。从水,暴声,本义:急雨) 瀑布
瀑,疾雨也。――战混南了城队《说文》
终风且
瀑pù
⒈
瀑bào 1.急雨。 2.水飞溅。 3.一种烹调法。将肉食切好,用开水略煮或用热油快煎,以便食用。
古籍释义
如措石老功每犯基实等康熙字典
《广韵》平报切《韵会》薄报切,$音暴。《说文》疾雨也表压父凯。
又沫也。《郭璞·江赋》拊拂瀑沫。
又《广韵》蒲木切《集韵》《韵会》《正韵》步木切,$音仆。飞泉悬水也。表境黑消于伟断众载苏观《孙绰·游天台山赋》瀑布飞流以界道。
又《集洲这它史余已别关韵》弼角切,音雹组广属色。䀰瀑,水沸声。《左思·蜀都赋》龙池䀰瀑。
又濆瀑,波浪涌起之貌。《郭璞·江赋》渨㵽濆瀑。 本作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