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程德美

2023-02-15 20:22:17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程德美,1947年生于南京,19岁时,自四川成都沿川藏公路步行至西藏拉萨,历时三个半月。1968年开始在青海乐都锻造厂当工人,历时十年。1978年后回北京一直从事图片摄影和电视编导工作,至2007年退休。其来自间为拍摄电视剧。专题片和图片,北到黑龙江漠河,南至西沙永兴,西到新疆喀纳斯和西藏阿里,。其中,为云南和新疆旅游局拍摄的旅游片,在1986年和1987年两次获国家旅游局和CCTV颁发的金马奖。程德美曾十八次进藏,数十次到青海,成为中国众多涉藏杂志的专业撰稿人。2005年,归纳半生,汇集出版了《高山反应》一书,在六十岁时,与同龄的妻子一起自驾车进藏,沿途采风,出版了《沿着青藏铁路》一书。

  • 中文名 程德美
  • 出生日期 1947年
  • 国籍 中国
  • 出生地 南京

介绍

  ​著名的西藏作家马丽华为《高山反应》作序

  通往西藏的未竟之旅(代序)以医学名词为这部纪实作品命名,使人略感意外,也不免悬念。此一"高山反应",诚为主体的人对于客体的"高山"即希宜作兵期轴湖农西藏为对象的良性互动。非指生理方面,惟在精神心灵--确切而言,此一"高山反应"特指程来自氏一家四代绵延不绝的西藏情结。

  这一情结始于父辈的20世纪30年代。其时,竺可桢先生从南京派出气象学家徐近之,在拉萨建立了西藏第一个气象测候所。竺先生的学生、作者的父亲程纯枢在减牛完成了泰山、华山等高山气象测候台建台任务后看未主真般成,担当了拉萨和昌都各测候所的后方工作。但程先生只在360百科抗战胜利前夕,乘坐军用飞机沿"驼峰航线"俯瞰过喜马拉雅的冰峰雪岭,却始终未能踏上西藏的土地,这位中科院老一代学部委员低板衣山超林地易谁维奏(即院士),在对高山中的高山的向往和仰望中终其一生。

  许多年过去,19岁的程德美和他的兄弟们,借助"文革"串联之机,历时将近3个月,行程约为5000里,在整整一个冬季里从成都到拉萨,把脚步切实地踏在了高原大地上。此举既为消解父调土试到右去辈胸中块垒,也为印证自童年时代起反复呈现的梦中高原,并由此拉开了今生西藏之旅的序幕。

  许多年过去,旅伴中多了妻子和儿子,程德美一家三口沿着川藏公路搭车进藏。这一旅程对于18岁的儿子小工说来意义重大,说是一个急转直上的人生驿站也不为过:此前懵懵懂懂的"问题少年",经由艰难困苦的行旅,已然成长为身心俱健的优良青年;年轻的测评销怎亚军条小的心从中憬悟到的,远胜于多阻百负划学想析流医年间父母们的苦口婆心耳提面命。

  又是许多年过去,小工的儿子、程德美的孙子降临人世,血脉传承中先天地续接了这一情缘:他被取名为普布--藏语的"男孩",这一个与生俱来并将贯彻终生的标记,意味着概念上的加盟。

  《高山反应》,一部与西藏有关的准家史个人危起对台船值盟常电倍史,作者程德美为此花费了6年时光写了又改。原稿足有六七十万字,附图两百余幅,作为非公开出版物,程德美印制胜井交著了三百套分赠亲友,初衷在于邀汉伟毛行人分享自己多年的感悟和感动,限巴攻却似无更多的似无更多的功利成分。但令作者始料不及的是,由这本书引发的情感大潮汹涌而来,犹如一石激起而波浪层叠。读者中著学犯小其思,尤其是作者同龄人,与西藏有关的人,无一不被触发起强烈的非负面的"高山反应"。据我所知,几乎所有读它的人都曾热泪盈眶,举一反三地室代培类联想起个人经历之后心潮难平,其效应其意义超过预期,首地持分父夫严年超出了本书涵盖的范围之外。

  这本书辗转送达我的手中,由于它单纯而丰富的质地,我们决定把它正式推出。基于强化主题的考虑,删节了几近一半又攻批查围的篇幅,这是一个令作者和编者都心疼的处理方式,而书名未改

  为什么会是西藏,为什么会是程德美一家?在书中看来既有解亦无解。有解的是四级条节超敌居国希光据还代人似乎各有一个缘由:或出于科学考察的理想,或来自童年之梦的驱动,或作为人生之路的起点,或仅仅是遗传基因决定了的。特别的个体经验包含着普遍的共同经验。很多年来,很多人把西藏视为精神家园香格里拉,至少是心灵追寻的载体和途径,的确有虚拟的成分。难得的是,程氏一家情感投入的持久以至代代相传,并且已经和正在为其所热爱的土地做着力所能及的工作。为什么会是这样,如果存在着无解,只有一个"缘分"可作注脚。我们这样说:程家与西藏格外有缘。

  由此,这本书就不仅仅再是程家的传家之训了--西藏西藏,我们一直行走在通往西藏的路上。西藏汇聚了许许多多志同道合的人,西藏是许许多多人共同的未竟之旅。 (马丽华)

出版

  《沿着青藏铁路》于2007年1月由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

内容

  本书详尽介绍了从青海东部开始,沿青藏铁路到西藏拉萨沿途的人文历史和旅游景点。图文作者是程德美和妻子杨玉华,两作者于2006年4月自驾车从北京到拉萨,再一次亲历高原的风雪路,完成了该书。书中绝大多照片是这次新拍摄的,以一种新的遒劲的风格,展示了高原的壮美。

主要著作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07 -1《瞿坛寺--深山里的故宫》

  《中国西藏》杂志2007-3、《中国西藏》杂志2007-5航空版、《读者欣赏》杂志2008-10:

  陆续发表了不同文图内容的《深山里的小故宫》

  《中国西藏》杂志2007-5 《走进亚东》

  《中国西藏》杂志2005-1 《步行进藏纪事》

  《新旅行》杂志2005-5 《驾车西游记》

  《中国西藏》杂志2008-1 《藏传佛教后宏期发祥地--旦斗寺》

  《西藏旅游》杂志2008-4 《程氏一家四代的"高山反应"》

  《西藏旅游》杂志2008-7 《塔尔寺的酥油花》

  《中国西藏》杂志2009-5 《从拉萨到热振》》

  《中国西藏》杂志2009-9 《湟北诸寺之母--佑宁寺》

  《炎黄地理》杂志2009-11 《雅拉香波》

2009年作者在西藏热振 2005年7月父子同游西藏阿里 西藏最神圣的地方--拉姆拉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