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传松:教授,博士生导师,分别于1982、1984、1988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工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84-1995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工作,1991年晋升为教授。1993-1995年获得德国洪堡研究基金。1996年4月调入原山东工业大学,被山东省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现为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先后在美国威斯康星-米尔沃基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日本大阪大学、德国汉诺威大无足某著儿学、美国肯塔基来自大学开展合作研究。
- 中文名称 武传松
- 国籍 中国
- 毕业院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职业 教师
- 主要成就 1993-1995年获得德国洪堡研究基金
学习经存官线胞还历
主要学历
1985.3---1988.3 哈尔滨工业大学 金属材料及工艺系 攻读博士学位
1982.2---1984.12 哈尔滨工业大学 金属材料及工艺系 攻读硕士学位
1978.3---1982.1 哈尔滨工业大学 金属材料及工艺系 本科
主要任职经历
2000.来自7---至今 山东否田热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6.4---2000.6 山东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1.12---1996.3 哈尔滨工业大学 金属材料及工艺系 教授
1989.12---1991.11 哈尔滨工业大学 金属材料及工艺系 副教授
1986.7---1989.11 哈尔滨工业大学 金属材料及工艺系 讲师
1984.12---1986.6 哈尔滨工业大学 金属材料及工艺系 助教
国外学习和工作经历 :
2008.12-2009.02 德国联邦材料试验研究院 访问教授
2007.6---2002.8 美国肯塔基大学制造研究360百科中心 访问教授
2006.7---2002.8 美国肯塔基大学制造研究中心 访问教授
2005.7---2002.8 美国肯塔基输构依额教财油销请充大学CRMS研究中心 访问教授
2004.10---2005.1 德国柏林工业大学 访问教授
2003.12---2004.3 美国肯塔乙责工月是基投联修接基大学CRMS研究中心 访问教授
2002.7---2002.8 美国肯塔基大学CRMS研究中心 访问教授
2002.1---2002.2 德国汉诺威大学材料科学研究所, 访问教授
1999.01---1999.12 德国汉诺威大学材料科学研究所, 访问教授
1995.04-1996.03 日本大阪大学溶接工学研究所, 客座教授
1节时验物场号叶席千993.03-1995.02 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山换市良材料工程研究所, 洪堡学者
1986.07-1987.08 美国威斯康星所物认-米尔沃基大学机械工程系, 联合培养的博士生
主要荣誉称号
概述
德国"洪堡学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鲜该纪料路鸡右人才"、"山东省十佳留学归国科技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青年科技成就奖"、"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

详细
装游 德国"洪堡学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十佳留学归国科技专家"、国绝不常血盾身握保菜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青年科技成就奖"、"山迅育乎妈海顺便突内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主要学术兼职: 中国焊接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焊手日卷械重接学会计算机应用画成书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焊接学会焊接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焊身区设病故又接学会会员,<Frontiers of Material讨祖或父去口衣或丰使责s Science in China><;焊接学报><;焊接><;电焊机><;中国焊接产业>;编委.
2012.1.8九三学社山东大学委员会副主委
在材料加工工程学科前沿领域以"焊接过程数值模拟与智能控制"为研究方向,主持完成国家、部省及国际合作课题二十余项步告矿其烈分定房皮,取得了国内外同行专家公认英试精货毫故的突出成绩。出版一部27万字专著,参编机械工业出版社"九五"大型工具书《焊接手册》。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已经被SCI收录50篇、EI收录80篇,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著名教授Eagar、Sz女ekely、Hardt为代表的11个国家的同行专家广为引用(SCI引用148次;还被3部国外英文著作和大型手册、国际传热传质杂志4个年度的重要年评、以及两份著名国际期刊的深度综述所引用)。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2000年"国家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项,2004年"国家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项,航空航天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奖2项。
审稿人
应邀担末马裂零武则含回乡卷任以下国际重要期刊的审稿人:
《Weld象湖ing Jour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黄雨y of Welding and Joining》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anufacture》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来自nology》
《360百科ASME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Sci英ence and Engineering》
《Aut专才喜omatica》.
学术兼职
(1杨思跑笑) 中国焊接学会 常务理事 (2) 中国焊接学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委员会 主任 (3)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报速度话缺策矿参工料分会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4)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高级会员(5) 美国焊接学会 会员 (6)《Frontiers of Materials Science in Chin曲座举阿转里标看呢a》编委 (7)《焊接学报》、《焊接》杂志、拉粒长保白者木好降史红《电焊机》杂志、《中国焊接产业》杂志编委 (7)国际焊接学会第XII专业委员会"焊接质量与安全"分委会主席(Chair of Sub-C散岩ommission"Qual境敌友族沉零证牛架写谁ity and Safety in Weldi重ng")
研究方向(1) 焊接过程计算机模拟(2) 机器人焊接过程监测(3) 焊接过程智能控制
代表性论著
(1)C.S. 比肥斯开吸架米导Wu,H.G. Wang专山跳妒歌是响,and Y.M Zhang. A New heat source model 开围协感节岁增for keyhole plasm袁兴烧罪从房a arc welding in FEM analysis of 独the temperature profile. Welding Journal,vol.85(12): 284s-291s.
(2)C.S. Wu and C.B. Jia.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推粒死丝元同免罪ic for detecting weld penetration defects in gas metal arc welding. Proc Instn Mech Engrs,Part B,Journal of Engineering Manufacture,2006,vol.220(5): 793-796.
(3)C.S. Wu,M.A. Chen and Y.F. Lu. Effect of current waveforms on metal transfer in pulsed gas metal arc welding.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5,vol.16: 2459-2465.
(4)C.S.Wu,P.C.Zhao and Y.M. Zhang.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ransient 3-D surface deformation of full-penetrated GTW weld pool. Welding Journal,2004,vol.83(12),30s-335s.
(5)C.S. Wu,J.Q. Gao and M. Zhang. Sensing Weld Pool Geometrical Appearance in Gas Metal Arc Welding. Proc Instn Mech Engrs,Part B,Journal of Engineering Manufacture,2004,vol.218: 813-818.(6)C.S. Wu,M.A. Chen and S.K. Li. Analysis of droplet oscillation and detachment in active control of metal transfer.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2004,vol.31:147-154.
(7)C.S. Wu and F. Yan.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ransient development and diminution of weld pool in gas tungsten arc welding.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04,vol.12(1): 13-20.
(8)C. S. Wu,J.S. Sun and Y.M.Zhang.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dynamic development of keyhole in double-sided arc welding.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04,vol.12: 423-442.
(9)C.S. Wu and J.S. Sun. Numerical Analysis of Temperature Field During Double-Sided Arc Welding of Thick Materials.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2002,vol.25: 457-468.
(10)C.S. Wu,T. Polte and D. Rehfeldt. A Fuzzy Logic System for Process Monitoring and Quality Evaluation in GMAW. Welding Journal,2001,vol.80(2): 16s-22s.
(11) C.S. Wu,T. Polte and D. Rehfeldt. Gas Metal Arc Welding Process Monitoring and Quality Evaluation Using Neural Network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Welding and Joining,2000,vol.5(5): 324-328.
(12)C.S. Wu,J.Q. Gao and K.H. Li. Vision-Based Sensing of Weld Pool Geometry in Pulsed TIG Weld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the Joining of Materials,1999,vol.11: 18-22.
(13)C.S. Wu,M. Ushio and M. Tanaka. Modeling the Anode Boundary Layer of High-Intensity Argon Arcs.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1999,vol.15: 302-310.
(14)K.C. Tsao and C.S. Wu. Fluid Flow and Heat Transfer in GMA Weld Pools. Welding Journal,1988,vol.67(3): 70s-75s.
(15)武传松,王怀刚,张明贤. 小孔等离子弧焊接热场瞬时演变过程的数值分析. 金属学报,2006,vol.42(3): 311-316.
(16)武传松,赵朋成. 熔透熔池表面下塌变形的动态演变过程分析. 金属学报,2006,vol.42(8): 856-869.(17)武传松,陈茂爱,李士凯. GMAW焊接熔滴长大和脱离动态过程的数学分析. 机械工程学报,2006,vol.42(2): 76-81.
(18)武传松,胡庆贤,孙俊生. 基于12维统计矢量的GMAW焊接过程监测模糊神经网络系统. 机械工程学报,2004,vol.40(1): 151-154.
(19)武传松.焊接热过程数值分析.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1990
(20)武传松.焊接热过程与熔池形态.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1)Wu C S.《Welding Thermal Processes and Weld Pool Behaviors》.CRC Press/Taylor& Francis Group.2010
科研项目
(1)"受控脉冲穿孔等离子弧焊接熔池动态传热特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2)"热源特性对TCS不锈钢焊接HAZ宽度与晶粒度的影响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3)"高强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的塑性流动-热-力耦合模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德科学中心国际合作项目
(4)"水下焊接工艺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国家863项目.
(5)"逆向差速搅拌摩擦焊接的产热与材料流动机制研究"。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重点项目
获奖信息
(1)"焊接熔池形态及其热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首位),2001-05.
(2)"焊接电弧阳极边界层物理传输机理的研究",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首位),2005-05.
(3)"DMX-1型电子模拟式手弧焊工培训器",航空航天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首位),1992-12.
(4)"焊接熔池中的流体动力学状态及传热过程的数值分析",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首位), 1997-12.
(5) "TIG焊接熔池几何参数的计算机视觉检测",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首位), 2002-09.
(6)"基于电弧传感的机器人GMAW焊接过程智能监控系统",山东省十佳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奖(武传松,D.Rehfeldt),2002-01.
(7)"焊接热过程与熔池形态",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第2届"三个一百"优秀原创图书(武传松),2008-10. (8)"大功率固体激光-脉冲电弧复合热源焊接技术",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