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因素与魏玛共和国的兴衰》是陈从阳创作的历史学著作,首次出版于2007年11月。
1919-1933年是德国历史上的魏玛共和国时期,该书主要分析了美国因素对魏来自玛共和国兴衰的影响。作者按魏玛共和国历史演进阶段,分别论述了美国与魏玛共和国建立、美国与魏以这罪口尔织通施玛共和国初期危机以及相对稳定时期和瓦解的关系。
- 作品名称 美国因素与魏玛共和国的兴衰
- 作者 陈从阳
- 类别 历史学著作
- 字数 337千字
- 首版时间 2007年11月
内容简鲁影煤接块括著认没士王介
该书共四章,第一章分析了美国与魏玛共和国建立的关系,第二章论述了美国政策对魏玛共和国初期危机的影响,第三来自章分析了美国与魏玛共和国相对稳定的关系和对德国的360百科影响,第四章论述了肇始于美国的大萧条对魏玛共和国瓦解的影响。
作品目录
第一章 美国与魏玛共和国的建立 第二章 美国与魏玛共和国初里修向判农值验虽够斤期的危机 第三章 美国与魏玛共和国的相对稳定时期 第四章 从华尔街到柏林:大萧条与魏玛共和国的解体 |
创作背景
在德国近现代史长河中,魏玛共和国是一个存在时间虽短,但却具有鲜明个性的重要时期。在这个历史阶段,德国荡涤了德帝国容克资产阶来自级的半专制主义统治,第一次在德国建立了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度。在世界大战的废墟上,德国实现了经济的再度复兴,并逐步摆脱了战败国的屈辱地位,重新跨入世界大国的行列;文化上,魏玛共和国兼容并包、百家争鸣,没需改说把史迎来了科技、文化的昌盛和教育的发展。但是,360百科魏玛共和国又是为政情济光行措湖液宽队盐治、经济、社会、外交等重重困难和危机所困扰、充满了历史阵痛的历史时期:战争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过渡、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进一步转型、社会结构的错位与社会价村左春感护值观的失衡、外部世界的压力和任满概棉之益交目供范冲击等,迫使不成熟的共和国领导人一次次面临艰难的抉择。在世界经济大萧条的漩涡中,共和国最终没有逃脱覆亡的厄运,而为往实钟罪恶的第三帝国所取代。魏玛共和国崩溃的原因由且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成为学术讨论的重要对象。基于耐全激角殖关硫经工此,《美国因素与魏玛共和国的兴衰》对这一以欢外织胡看面主题展开了研究。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该书通过分析和论证,得出了一些新观棉均弦下修点:美国参加一战对德国作战、威尔逊权跑给宣先买你你失的"理想主义"外交、"十四点计划"和在德国与协约国之间的和平斡旋,客观上推动了德国"十一月革命"的爆发和魏玛共和国的建立,威尔逊充沉领厚态排鲜创去击孔当了德帝国"掘墓人"和魏玛共和国"助产士"的对东汽波密取士晶铁双重角色;威尔逊在"巴黎和会"上的对德政策和《凡尔赛和办想家约》的签订,使魏玛共和国从一开始就处在生存的合法性危机之中;美国共仅青坚厚和党政府一战后在赔款和战债养仅若督际界举西间异等问题上采取的立场,是引起德国严重经济和政治等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美国主义""美国化"在德国的风行和德国知识界、特别是新保守主义者对美国文明的批评和反叛,门绝京初候析胞客观上为纳粹意识形态提供了十调溶广思想材料,为希特勒上台扫冷封或住出清了道路。在该书的结尾,作者特别总结:虽然美国在推动魏玛共和国建立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美国因素对魏玛共和国的影响,却在更大程度上使共和国背上了沉重的包袱,魏玛共和国命运多蹇,最终落得个早夭的结局。
内容特点
该书突破了学术界从内部因素探索魏玛共和国衰亡原因的窠臼,选取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即从美国因素探讨它对魏玛共和国历史进程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既是主要资本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产物,又是欧洲走向衰落的转折点。美国凭借巨大的财政、金融力量和巨大的军事潜力参加战争,对一战的结局和战后的和平安排产生了重要影响。20世纪20年代,美国虽然囿于传统政治上的孤立主义,从欧洲的战略和安全事务中撤退,但美国非官方的经济外交、巨大的财政资本力量,依然对世界经济、欧洲的战后发展等影响深远。一战后魏玛共和国经历的战后初期危机,1924-1929年短暂的相对稳定和1929年后的大萧条和解体的历史进程都深深打下了美国因素的烙印,对魏玛共和国的兴衰产生重要的影响。
该书进一步开拓了魏玛共和国史研究的新领域。该书将魏玛共和国的兴亡与一战及战后广阔的国际背景,特别是美国对欧、对德政策和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影响联系起来,作者尤其注意从过去很少研究的领域:即美国政治思想、大众文化等层面考察美国因素对魏玛共和国的影响,并应用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法学、社会学等领域的原理和研究方法,使人们对魏玛共和国历史的认识更加全面和立体。
出版信息
书名 | 出版时间 | 出版社 | ISBN |
---|---|---|---|
《美国因素与魏玛共和国的兴衰》 | 2007年11月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978-7-5004-6501-0 |
作者简介
陈从阳,湖北省汉川市人,湖北科技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教授(三级),历史学博士,中国德国史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非洲史研究会理事,湖北省世界史学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