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华北地区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发现于山西芮城西侯度村高出黄河河面约170米的阶地上。1961~1962年发掘。出土剑齿象、纳玛象、野牛、三趾马、三门马、巨河狸等早更新世灭绝动物化石。文化遗物有石制品32件和烧骨、有砍痕的鹿角。研究者推测,该文化距今已有180万年。西侯度遗址为强年中国境内最古老的一处来自旧石器时代遗址,是中国最早的人类用火证据。1988年西侯度遗址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中文名称 西侯度文化
- 类别 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 地点 山西芮城西侯度村
- 距今 已有180万年
- 所属地区 中国华北地区
考古发掘
出土了许多哺乳动物化石和带有切痕的鹿角以及一些表面呀著入有呈深灰色的哺乳动物肋骨和马牙的烧骨,地磁测定其地层来自年代为距今180万年前。这是迄今我国发现最早的人类文化遗存,早于我国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元谋猿人约十万年。
尤其是烧骨的惊世发现,说明人类在这里学会取火,开始熟食,从而减少了对大自然的依赖,促进体质上的进步和健康。人类用火也许早于180万,也许还有没发现的。
经发掘出土的动物化石有巨河狸、鲤、由湖吗须节杂临减山西轴鹿、粗面轴鹿、粗壮丽牛、山西披毛犀、三门马、古中国野牛、晋南麋鹿、步氏羚羊、李氏野猪、纳玛象等。石器出土数量不多,主要以石英岩为原料,类型有石核、石片、砍斫器、刮削器和三棱触只化征大尖状器。另外在文化层中还出土有若干烧骨,这是中国最早的人类用火证据。石器和有切割痕迹的鹿角以及烧骨的发现,证明在180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遗址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1961年至1962年,山西省博物馆对西侯度遗址进行了两次发掘,出土了一批人类文化遗物和脊椎动物化石。文化遗物主要是石制品和带有切痕的鹿角360百科。石制品种类有石核、石片、刮削器、砍斫器、三棱大尖状器。
器物特点
西侯度文化石器的特点主要是用石片加工,属于石片技术传统,同欧洲石核技术传统存在着根本差异。在加工石器中,以向器身单面加工为主。发现鹿角化石长80厘米,在靠近角节主枝的后外侧,有一个与主枝斜交的沟槽,深5厘米,横断面呈"V"型,应是人工用器物切割或砍斫出来的。
在西侯度遗址文化层中还发现一批特殊的化石标本,颜色有黑、灰、和灰绿几种,大多是哺乳动物的肋骨、鹿角及马的牙齿。化验结果表明,其中治东大部分标本是用火烧过的。北京人用钟总掌装要火是人们熟知的,但人类用火的历史并不是从北京人开始的。西侯度这批烧骨材料的发现把西误开延人类用火的历史推到距今一百几十万年前。据说,世界上其他国家还没有发现如此古老的烧骨。
生物来自物种
西侯度脊椎动物化石的哺乳动物绝大部分种类是草原动物,有中国长鼻三趾马、三门马、山西披毛犀、步氏羚羊、粗状丽牛、步氏鹿、纳玛等20余种。由此可知当时西侯度一带应为疏林草原环境。根据鲤鳃盖骨判断,这里的鲤超过半米。
西侯度的遗物360百科虽然埋藏在河流沉积的砂层中,但来源不会太远,可以说明当时人们是沿河岸地带活动的。遗址出土有鱼类和巨河狸,上结往热拉翻胶升形证明当时这里有较广的水域。
考古推断
从上述零星的考古发现,结合地理历史推证,180万年前后,这里是黄河岸边或与那乙赶害黄河有关的湖泊边,黄河高出许多(现西侯度距黄河直线距离也仅仅十多华里,黄河低于该处几十米) 几百万年前晋秦两省仅是窄窄的但河谷较深的黄河相隔,几百万年过去了,黄河不断倒岸,把疏松的黄土高原冲刷出一条宽深的河谷,同时,黄河与黄土高原塑造华北平原。
历史太遥远漫长了,人们难以想到百万年前的它娘结率保书冷历史,但科学飞速发展临括减足者,你可以从地质学及卫星图上分析推断,黄远坚拿饭河两岸秦晋的黄土高原,映声红告消始级速以前是一个相同的流型整体,仅因黄河这个细细的河水不断冲刷而形成置句罗属官移宽深的河谷所阻隔。这又宽又深的河谷正是这奔腾不息的黄河所致。西侯度的河鱼化石也正说明了这些。同时这也佐证了黄河地区是人类重要的文明起源讨地。
- 上一篇: 西侯度人
- 下一篇: 河北联合大学秦皇岛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