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澎湖虎井海底古城墙

2023-01-14 17:44:49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澎湖虎井海底古城墙是国内资深潜水人于1982年,找到澎湖虎井古沉城正确的位置,当时文人称之为"虎井沉渊"。它为人类文明兴衰的秘密提供了线索。

  • 中文名称 澎湖虎井海底古城墙
  • 地理位置 澎湖
  •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简介

  据台湾古籍"澎湖县志"中的描述,从虎井高处俯来自视可以看到海底有一片绵延的城墙,当时文人称之为"虎井沉渊"。一九八二年,国内资深潜水人谢新曦找到了澎湖虎井古沉城360百科正确的位置,引起考古人士的关切。

形状

  这座古墙遗址呈十字形形状,以指北针测量呈九十度,为不偏马于独不倚的南北、东西走生改代标争表殖奏武向。主体为玄武岩构成,管它均静决支量表面长满海草,东西向总长约一百六十公尺、南北向总长约一百八十公尺,城墙厚度上端约一十五公尺,底部约二十五公尺,有些部分被侵蚀而呈凹凸不平,但搭建城墙的岩石块接缝极为平整。在北部另有呈圆盘形的构造物,外墙直径约二十公尺,内墙则约十五公尺。

地形

  当时来自有人认为古沉城为桶盘、虎井特殊柱状玄武岩节理地形,一直延伸入海,形成沉城假象。但据360百科地质学家研究表示,自然的岩石若形如城墙,应该是全部连续的,若是人造的周剂来危势话会有中断处;另外若城墙很直财径图尽亚局,长度又很长,人造的可能性极高。而虎井古沈城中堆成沈城城墙的玄武岩,每块岩石大小相当一致、角度垂直、石头缝隙间又有填充物;此外城墙凹口呈十字行,且接砌面平整,非常符合人造建筑的标准。

  以"上帝的指纹"一书闻名全球的英国作家汉卡克(Graham Hanco笔判革出素与伟吃大初提ck),偕其夫人在民国九○年八月间会同中、日人员实地读府诉院但假潜水探勘后,说明以海底沉城石块堆砌的方式,明显与玄武岩自然节理不同,应为人工堆砌。他很肯定的指出:"大自然对东西、南北走向没有兴趣,但人类建筑却很讲究方位",虎井海底沉城的石块呈现十字形南北向与东西向方式排列,其方位正好是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并且由于搭建城墙的一块块大石头,表面都很平滑,其接缝处平整的程度"可以将刀子插入",他说明这一定是人造而非自然力量所能形成。

意义

 化头 汉卡克并表示,当今的人类文明历史有一个既定的主流模式,但是这个主流的模式却无法解释这些持附磁随镇背续大量出现的考古学发现,为何共同有着"史前文明"的影子?事实上,人类史上有很多失落的部分是现代历史还无法告诉我们的制仅电规银,而这些失落的线索,很可能就如同澎湖虎井古城一样埋在海底,深高收湖座洋和部有境沙藏人类文明兴衰的秘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