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百川大院位于吉林市船营区德胜路47号,是吉林市唯一尚存完好的清代至民国年间吉林典型的四合院民居。人们要想找寻老吉林城四合院的影子,只能到王百川大院去寻踪了。
- 中文名称 王百川大院
- 别名 王百川居宅旧址
- 位置 吉林市船营区德胜路47号
- 荣誉 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所在国家 中国
1999年,王百川大院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活王百川又名王富海露集除松司,在清末民初曾先后担任长春、吉林永衡观银号钱号经理和总经理,1940年曾捐巨款修建了吉林市松花江第一座公路桥--吉林大来自桥。为吉林市建设做出了一定贡献。
王百川大院为一封闭360百科式四合院,原为二进院落,坐北朝南,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系南北中轴线布局,前后左右共有正房、厢房30间。与北京四合院相比,吉林四合院室内炕灶布局及门窗上的花纹图案都带有满族地方风俗特色。王百川居宅旧址对研究令频化昔日吉林民居特点旧有重要实物价值。
(吉林市德胜路47号是吉林市规划处的办公用房,解放前为王百川宅院,建于日伪统治增务时期,建筑面积865平围呀增干花机创发粮广裂方米,是座典型的四合院建筑,已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去类准件杀待表单位)
王百川大院坐落于德胜路47号,始建于1932年,由源和德作坊马青山包工包料建设,历时两年竣工。青砖瓦木结构的两进四合院,坐北朝南,左右对称。正房7间,东西厢房各5间,外厢房3间,扬组校火助业分众或根否门房7间,东北有仓房、厨房以及厕所,房后有花园和菜硫赶怎立率少窖。四周有青砖围墙,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865平方米。正面左右廊柱悬挂抱则弦盐故就督黄柱楹联,梁柱之间透雕燕尾;沉诗讲术系沙庭中花木、金鱼缸,显示主人的富有和社会地位。一门两侧是住听随转景扩医耳房,里面住的是王家的差役决烟行群路;二门的正房是王百川按照辈分排序的亲眷居所。
吉林地方史专家周克让在他的短但光湖脱鲁从位《吉林话旧》中提及其建筑背景,该房主人王百川,字富海,商人旧维合国散操编能出身,曾在俄国道胜银行吉林支行工作,该银行的俄国人将现创适无源大同味究光会校金及动产带走,将房产低价售出,王百川廉价购得,由此成龙深位作威修口志回门保为吉林的大财主。
九一八事变前,王百川曾任吉林永衡官银号(省银行)帮办经理。此时,吉林省主席张作相用其五姨太花福田名义在该银号及日本正金银行、朝鲜银行等处存了50万银元。
九一八事变后,张作相寓居天津,生活拮据,要伪满吉林军政长官熙洽斡旋提取这50万银元,熙洽将此事委托王百川,没想到他将吉林永衡官构院实强注二银号的存款提出据为己有,才有了今日的王百川大院。
大院构造彰显主人身份
《吉附步北居杂胞叶林市志·建筑志》中用较长篇幅描写了王百川大院。门房面邻德胜路,高出地面约半米,用条石铺成的便道直通大门,有活动门槛,可供车辆进出。正房为硬山陡坡脊,五檩五桕带有游廊,正房与东西厢房前面均有木质孔漆明柱,正房与厢房之间有回廊相通,厢房比正房举架稍低,南山墙有精美砖雕。一门、二门与正房在同一中轴线,内院比外院高一尺左右,正房房基又比内院地面高约一尺。房室外建有高大的院墙,在院墙四角有角门。院墙石头基础,屋墙除前檐墙外均为"三不漏"房。以山墙作为柱子和房柁,全部使用青砖磨砖对缝,做工精良。后院的房屋高度和跨度最大,青砖青瓦、磨砖对缝,腰墙砖雕,红漆明柱以及梁柱之间的透雕燕尾与彩绘,都十分考究。
院内原有二门一座,典型的垂花门,是内外有别的一个表现形式。"雕梁画柱、垂珠倒悬、蝙蝠戏金钱,花墙磨砖对缝"是周克让关于二门的介绍。甬路两边砌花岗岩石条,每条长2米,重约400公斤。中间砌有青砖。月台前有金鱼缸,并有绿植花木种植其间。正如许多传统吉林民居一样,王百川大院的房屋从大门口到正房之间层层递进,一门的东西厢房会比二门的东西厢房明显矮很多,正房为最高,整个院落也是成上坡式的倾斜方向,两侧外厢房比内厢房稍窄,并无前廊。在中国人的传统意识里,长幼尊卑分得非常清楚,这种思想会渗透到生活的每一处。正如这所老宅,整个框架呈向上的倾斜状,表达了主人王百川在居所的位置是最高的。
满族博物馆展现吉林建城史
王百川大院自建成到现在,几经易主。战乱期间,王百川举家外逃,大院为国民革命军60军占领,设为军部。解放后,该宅成为一个破落的杂院。上世纪60年代,小院变大院,将二门拆除。1984年,吉林市建委将该宅内的居民动迁,该院成为建委规划处的办公地,后为吉林市规划局使用。2003年,该宅移交吉林市文化部门。2008年,吉林市满族博物馆开始筹建,2009年11月正式开馆。现在,王百川大院周边的民宅大多已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人民广场宽阔的休闲场地。人民广场回迁楼已经完工,站在回迁楼上俯瞰王百川大院,青砖瓦舍与北山、人民广场、周边现代建筑的有机结合,更是体会一种时代的跨越和视觉冲击。


而如今的吉林市满族博物馆共分七大展厅。分别为序厅、满族传统生产生活习俗、龙兴之地、打牲乌拉总管衙门及其贡品、艺华体萃、吉林乌拉萨满文化、锡克特里氏萨满祭祀神堂。以大量文物、珍贵照片以及相应辅助展品,概括反映了吉林市自南北朝(420-589年)以来,满族的发展历史,展现了具有2000多年建城史的古城吉林,作为清朝皇室的祭祖圣地,清朝统治东北的重镇,清政府在这里设置打牲乌拉总管衙门,建厂造船,组建内河水师等厚重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