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乌兰不浪镇,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地处武川县西北部,东与上秃亥乡相连,南与得胜沟、哈拉合少乡毗邻,西北与二份子乡交界,东北与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希拉穆仁镇接壤,距武川县城45千米, 行政区域总面积593.44平方千米。
民国初期,西乌兰不浪镇一带为武川设第七区和西乌兰不浪乡;2001年4月,由西乌兰不浪乡改为西乌兰不浪镇。 截至2018年末,西乌兰不浪镇户籍人口为18129人。 2019年,西乌兰不浪镇下辖9个行政村, 人民政府驻西乌兰不浪村。
2018年,西乌兰不浪镇有工业企业9个,其中规模以上2个伯画案歌,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个听费。
- 中文名称 西乌兰不浪镇
- 行政区类别 镇
- 所属地区 呼和浩特市武川县
- 地理位置 武川县西北部
- 面积 593.44 km²
简介

土于报要破段按限西乌兰不浪镇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县境西部,距县城可镇45千米,镇政府驻地设在西乌兰不浪村。解放后,1深象950年在西乌兰不浪设第四区,1953年改为第六区,1955年改称西乌兰不浪区,1略攻结把一由积培来州956年设西乌兰不浪乡。1958年3月撤区公所,9月成立八一公社,1962年改称西乌兰不浪人民公社。1984年改社建乡。2002年1月经内蒙民政厅批准撤乡建镇。
概况
为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武川县辖镇,是县西部地区的经济、文化、商贸的中心。位于县材简肉判鲜境西部,距县城可镇45千米。面积593.44平方公里,人口4374户10240人(2017),其中农业人口16110人,由汉、蒙、满、回四个民族组成。辖9个行政村,116个自然村。集粒比(宁)固(阳)公路过境。
沿革
西乌兰不浪镇 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可镇45千米。镇政府驻地来自设在西乌兰不浪村,二百多好刻心论便这陈项年前,蒙古族在此游牧,起360百科名"乌兰不浪",意即"红色之泉",因村东卷南红土梁上有一股泉水而得名,一直沿用至今;又因在县城之西整第,后又加一西字。武川自由案厅改县后,即在西乌兰不记石曲关矛浪设第七区和乌兰不浪乡功对钱击口具分守值顶点。日军入侵后,仍在此设第七区,改乡名为忠仁乡。光复后,改区为第三区。2002年1月经内蒙民政厅批准撤乡建镇。

19氧鲁者零黑顾皮62年改称西乌兰盾待王天尼右使来不浪公社。1984年改社建乡。1996年?,面积356.3平方千米,人口1.0万人,辖西乌兰不浪、后湾图、大滩、三号、什拉图、圪妥、庙营子7个行政村空校程奏纸和争没。
2002年1月经内蒙民政厅批准撤乡建镇百组治士清领;辖境与哈拉合少、哈拉门独、西红山、中后河、纳令沟等乡镇毗邻,面积352.7平方千米,人口11200人,其中农业煤盾呢考比还人口9209人,辖乌兰不浪、后湾兔、什拉兔3个行政村,63个自然村。2006年,撤销中后河乡,并入西乌兰不浪镇。
原中后河乡武川县敌逐开信辖乡。位于县境中西部,距县城35千米。明算两味丝妈代时,此地为达茂旗牧猎之地,起名为昆独伦转老,清朝为马场地,政府放曲号垦种,山西河北等地的农民来此种田,改名为中后河。195散帝左兴洲八刑止极图6年设中后河乡,195具混树困孩亲片方8年并入八一公社,1962年析建中后河公社,1984年改乡。1996年?,面积262平方千米,人口0.9万人,辖东后河、什八台、四大永、巨宝庄、红山子、大以克6个行政村。2002年?,面积262平方千米,辖什八台、四大永、巨宝庄、红山距子、大以克、东后河6个行政村,47个自然村,总人口8019人。2006年,撤销中后河乡,并入西乌兰不浪镇。
所辖村级
【乌兰不浪村】镇政府所在地,有32个自然村,1050户3948人,耕地面积54371亩,草原面积63965亩。(2008年或之前数据,摘自武川县政府网站,下同)
【圪妥村】位于镇政府东12千米处,有18个自然村,723户2692人,耕地面积27247亩,草原面积43611亩。
【什拉兔村】位于镇政府西北13千米处,哈西公路穿越本村,有19个自然村,569户2576人,耕地面积33040亩,草原面积41733亩。
【什八台村】位于镇政府东北5千米处,哈西公路穿越本村,有7个自然村,398户1480人,耕地面积12637亩,草原面积24138亩。
【四大永村】位于镇政府东17千米处,集固包公路穿越本村,有6个自然村,269户1125人,耕地面积13529亩,草原面积18225亩。
【巨宝庄村】位于镇政府东北23千米处,距集固包公路3千米,有7个自然村,332户1252人,耕地面积11228亩,草原面积20282亩。
【东后河村】位于镇政府东北18千米处,距集固包公路1千米,哈西公路0.5千米,有10个自然村,502户2024人,耕地面积20142亩,草原面积32788亩。
【红山子村】位于镇政府东北26千米处,距呼白公路1千米,有9个自然村,381户1508人,耕地面积18140亩,草原面积24818亩。
【大以克村】位于镇政府东北25千米处,距呼白公路1.5千米,有8个自然村,191户867人,耕地面积6327亩,草原面积14045亩。
基本概况
武川县西乌兰不浪镇,位于阴山脚下,大青山北麓,武川县西南67公里处,属呼和浩特市远郊,由原西乌兰不浪镇、庙沟乡、哈拉门独乡合并而成,属于典型的山区镇。东邻县城67公里,西接包头市固阳县城60公里,南与土左旗察素齐镇相隔35公里,平均海拔1680米,西乌兰不浪镇总辖地面积810平方公里,有行政村12个,自然村103个,有耕地11万亩,现有水浇地6700亩,总户数4480户,总人口17580人。牲畜11万头(只),西乌兰不浪镇草原人文政治环境良好,气候怡人,物产丰富,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逐步形成了以工促农、以农促牧,工、农、牧互联互动的良好局面。境内资源丰富,投资环境优越。境内有封闭式学校1所,学点4个,卫生院2所,兽医站5个,已运营铁矿8个,石墨矿1个,黄金采选矿1个。
基础建设
西乌兰不浪镇政府新建150座蔬菜大棚,其中乌兰不浪村北50座,每座投入配套资金3.5万元;乌兰不浪村到三两乡、口肯板村的两条主干道全面整修,其中有两座危桥全面维修;新建塔西乌兰不浪镇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需要选择资质较高的兽医多名。西乌兰不浪镇对21个村没有配套机电井,打机电井48眼,解决农户浇地难的问题,促进农民增产增收。西乌兰不浪镇加大人力财物的投入,进一步改善那里的生产生活环境。
西乌兰不浪镇现有中学1所,小学6所,但部分教室已成为危房,随时有倒塌的危险,各种教学设备与设施非常紧缺,西乌兰不浪镇投入资金进行修缮。乡中心卫生院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为推广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西乌兰不浪镇投资100万元进行重建;乡政府在乌兰不浪村投资10万元建设文化服务站和农民适用技术培训学校,极大地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乌兰不浪村敬老院现承担着2个乡镇2个区域服务中心的孤寡老人,新建一间60平米的老年人活动室,添置电视机、洗衣机、健身器材等物品。
气候情况
1、气候类型: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2、气温:年平均气温3.0℃,年极端最低气温-37.0℃,出现于1971年1月22日,年极端最高气温36.2℃出现于2005年6月22日。最冷月为一月,平均气温-14.8℃,最热月为七月,平均气温18.8℃。
3、无霜期:124天左右,月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0℃的年积温,历年平均为2578.5℃。
4、降水量:历年平均降水为354.1mm左右。年最多降水为1961年553.1mm,最少降水为1965年191.5mm。
特色农业
城郊型特色农业发展势头良好,抓大户,建小区,加快镇区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在原有大棚蔬菜的基础上,发展棚室花卉、水果;畜牧养殖出现一区一品的新格局,奶牛、肉牛、蛋鸡、肉鸭等养殖,极大丰富了城区居民的菜篮子。经纪人队伍、经济合作组织规模不断扩大,西乌兰不浪镇有经纪人86人,经济合作组织6个,为镇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经济发展
西乌兰不浪镇积极配合乌兰夫故居的扩建改造工程,西乌兰不浪镇政府投资185万元对塔布赛商业一条街进行拓宽建设。西乌兰不浪镇的特色农业和畜牧业也已形成规模,口肯板村的香瓜种植在2003年被自治区农业厅确定为无公害绿色香瓜基地,西乌兰不浪镇投资20万元建成6个永久性塑料大棚。

西乌兰不浪镇在畜牧业方面,西乌兰不浪镇大小畜存栏数达65580万头(只),其中奶牛14580头,奶产量达到5.9万吨。 西乌兰不浪镇随着农业产业化调整和退耕还林还草步伐的加快,西乌兰不浪镇由产粮基地转化为产奶基地、由农业大旗转为乳业大旗,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历史性跨越。
计生服务
西乌兰不浪镇是武川县的人口大镇,在乡镇机构改革中,西乌兰不浪镇由原来的24个村合并为15个,合并后的村面积增大,人口增多,加上居住比较分散,给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为了避免工作断档和管理失控,西乌兰不浪镇采取合村人不撤的办法,把合村前的村级专职工作员全部保留下来。并在管理上坚持"五不变"原则,即工作职能不变,工资待遇不变,聘用年限不变,原管辖区域不变,兑现责任制奖惩不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