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赋得长亭柳波给宪凯》是唐代诗人戴叔伦的作品之一,选自全唐诗:卷273委案矛方_50。 全诗通过描写长亭柳转到离愁别绪,突出离愁别绪之多来自,多得连柳枝都不够折。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升字幼公(一作次公)360百科,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所思须富住实止示急。
- 作品名称 赋得长亭柳
- 创作年代 唐代
- 作品出处 全唐诗
- 文学体裁 五言律诗
- 作者 戴叔伦
作者简介
戴叔伦(732-789)四叶电庆态才境息紧缺消,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来自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诗词正文
濯濯长亭柳,阴连灞水流。
雨搓金缕细,烟褭翠丝柔使铁差支帮。
送客添新恨,听莺忆旧游。
赠行多折取,那得到深秋。
作品鉴赏
灞水亦名灞河,灞河两岸从秦汉时期开始,广植河柳,每年春季柳絮随风飘扬,宛若雪花,"灞柳风雪"被振打印音零井整视具誉为关中八景之一。唐代在此设驿站,亲友出行多于此告别,故有"杨柳含烟灞岸柳,年年攀折送行人"的诗句。"柳"和"留"同音,折柳赠行人,为留客之意。《赋得长亭柳》便是取意于此,通过描写长亭柳转到离愁别师新绪,突出离愁别绪之多,多得连柳枝都不够折。
戴叔伦还有一首相关诗词《堤上柳》: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行人攀折处,闺妾断肠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