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芦苇莺

2023-03-01 21:45:44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芦苇莺(学名:Acrocephalus scirpaceus):体来自型较小,翅长52厘米。第2枚初级飞羽较长,几乎达翅端;眉纹极不明显;上体纯暗橄榄褐色;下体淡皮黄色;喉部较白色。虹膜淡褐色或褐灰色;嘴角360百科褐色或暗褐色,下嘴粉黄色或肉黄色;脚绿灰色或淡褐色。

芦苇莺主要栖息于湖泊、河流、水塘岸边灌丛、草丛及长满芦苇、水草的沼泽湿地。常单独或成对活动。以昆虫及其幼虫为食,包括鳞翅目昆虫、蚂蚁、蝽象等害虫。此里样良形光伯怀假外,尚有一部分杂草残叶。

该物种在西欧至西亚的广大地区都有分布,冬季时迁徙至撒哈拉以南非洲越冬。分布于英国南部,法国,中东,可能在巴基斯坦的俾路支繁广奏事概尼殖,越冬于非洲东部的苏丹,扎伊尔东部至坦桑尼亚。

  • 中文名称 芦苇莺
  • 拉丁学名 Acrocephalus scirpaceus
  • 别名 大嘴莺
  • 界 动物界
  • 门 脊索动物门

鉴别特征

  来自体型较小(翅长52cm)。第2枚初级飞羽较长,几乎达翅端;眉纹极不明显;上体纯暗橄榄兵影又造松肉回何茶呢李褐色;下体淡皮黄色;喉部较白色。

芦苇莺

形态

  (据云南新平1977年标本描述)

  雌性成鸟

  前额、头360百科顶、后颈及背部至尾上覆羽和肩羽概呈纯暗橄榄褐色,无眉纹,具淡棕白色眼圈;初级覆羽暗 褐;翅上覆羽、飞羽和尾羽暗黑褐色,具橄榄褐色狭窄边缘。颏、喉白色,稍沾皮黄色翻呢特积宗雷书件怎;翅下覆羽和胸、腹告波料垂促识防话迅部及尾下腹羽皮黄色;腹部中央较浅淡。

芦苇莺图集

  幼鸟和成鸟相似,但上体较黄褐色、头顶较暗,飞羽和尾羽黑褐色。下体明显沾赭色。

  虹膜淡褐色或褐找续青半社底灰色;嘴角褐色或暗褐色,下嘴粉黄色或肉黄色;脚绿灰色或淡褐色。

量衡度

  (杨岚等,2004)

  性别

  体重(克)

  全长(毫米)

  嘴峰(毫米)

  翅长(毫米)

  尾长(毫米)

  跗跖(毫米)

  ♀(1)

  7.5

  -

  14

  52

  -

  21.2

生活习性

  芦苇莺主要栖息于湖泊、河流、巴沙常不副语见渐尼字心水塘岸边灌丛、草丛及长满芦苇、水草的沼泽湿地。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栖于苇茎和小柳树枝上。性活跃,行动敏捷、谨慎、常藏匿在灌丛或草站须尼镇片均危德身丛中。

芦苇莺

  鸣声为单调沉闷的2-4声阵发性低鸣,有时模仿其它鸟鸣唱声。叫声为来自平静的"churr"声(约翰·马敬能等,2000)。

  食物主要以昆虫及其幼虫为食。另据郑作新一小进星等(1958)报道:1953年5月、8月两个月,3个鸟胃的食物分析的结果,87.5%是昆虫,主360百科要是蝗虫,占50%,其次是鳞翅目昆虫、蚂蚁、蝽象等害虫。此外,尚有一部分杂草残叶

分布范围

  仅见于新疆(喀什地区、博斯腾湖、天山、巴章布鲁克(和静)、额尔齐斯河流域、富蕴、吐尔洪)(繁殖鸟、旅鸟)、江苏(镇江)、云南(新平)(迷鸟);英国良放掌苏宁业南部,法国,中东,可能在巴基斯坦的俾路支繁殖,越冬于非洲东部的苏丹,扎争挥协京致伊尔东部至坦桑尼亚。

亚种分化

  本种为多型种,全世界共有2亚种,即指名亚种A. s. scirpaceus和西方亚种也核A. s. fuscus。我国境内仅有1亚种,即西方亚种A. s. fuscus

西方亚

  拉丁文学名:Acr位案却苏国标营请激振ocephalus sci怎冲绝全群执茶盟吗帝rpaceus fuscu影买测已呼助买s

  命名人:Hemprich et Ehrenberg

  命名年喜为份:1828-1833年

  分布和形态:详见种的描述。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营巢于离受将水面0.5-1.5m水域的芦苇和灌丛中。巢呈杯状,主要由枯草茎和叶构成,内垫有细草茎和马尾等。巢的细胶移治刻异院开米势热大小为:外径6.5-9cm,内径4.5-5.5cm,高5.0-7.0cm,深4-4.5cm(Dem卷再指伟找entiev et Gladkov,1954)

  每窝产3-6枚卵,卵呈蓝攻初快医刚白色或绿白色,缀以褐色或灰色斑点。卵的大小为18.2(16-20)mm×13.6(12.5-14)mm。

  双亲共同孵卵和育雏。孵化期11-12天,留巢期1富马丰宜林拿0-14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