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芦管,古代西域各国通用的乐器筚篥。起源于古代波斯(今伊朗),东晋之色活钟断养更己爱房时传入中原,南北朝至唐代极为盛行。
- 中文名称 芦管
- 分类 吹奏乐器
乐器简介
芦来自管管身竹或铜制,竹芦管用当地"菁短线室异轴纸边国测竹"制作,长约1360百科9厘米左右,开七孔,上端装一芦苇制簧哨。演奏时,口含簧哨深浅可调节音高,多含音高,少含音低,其伸缩性可达大六度,决路施她深命任银屋影音域d1-b2。
芦管擅于演奏速度较慢、缠现笔任再县硫乱蛋点绵悱恻、哀伤动人的乐曲。常用技巧有大幅度慢波音、三度前倚音、单吐、颤音等,用于演奏白沙细乐、洞经音乐和民间器乐合奏。传统乐曲有《万年欢》、《代五》、《浪淘沙》和《美丽的白云》等。
乐器历史
芦管的历史 芦管的历史久远,起源于古代波斯(今伊朗),是古代西域各国通用的乐器筚篥,东晋之时传入中原,南北朝至唐代极为盛 行。唐代文人白居易、岑参、元稹、张祜、薛涛等都在诗中描绘了芦管的妙响,白居易在外破错《 听芦管》中有:"幽咽新芦管,凄凉古竹枝。似临峡唱,在雁门吹。"张祜的诗中则有 :"细芦僧管夜沉沉,越鸟巴猿寄恨吟。吹到耳边声尽处,一条要丝断碧云心。"据民间艺人 相传:唐玄宗开元九年间,李隆基皇帝曾送给大理南诏王龟兹乐,其中就有芦管述革重号(包括大、小筚篥),唐德宗贞元十六年(公元800晶表亲兰夫字呼坏卫李互年),南诏王异牟寻到速度检洲权表京城长安奉献《南诏奉圣乐带兰阻》时,带去的也有芦管,芦管又从中原传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乐器形制
由管身和管哨组成,全长26厘米~34厘米。管身竹制或木制,管体中空、两端敞口却,管长22 厘米~30 厘管肉花激极传理我米,管尾内径1厘米,管身更初酒东早班显转资开有八个(前七后一)圆形按音孔,孔距均等,物底管首上口置一管哨。管哨是用芦来自苇修薄压扁后制成的双簧哨片,哨长5厘米,上端哨口宽1厘米,下端哨座插 入管身上口1厘米。
演奏
演奏时,管身竖置,双手持握芦管,右手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按一、二、三、四孔, 左手无名指、中指、食指按五、六、七孔,拇指按背孔,口含管360百科首簧哨,可用循环换气法吹 奏,音列为c?1、d?1、e?1、f?染推率装留获绿1、g?1、a?1、b?1、c?2、d?2,音另浓流敌保域c?1-c?3, 达两个八度。音色明亮、浑厚,会放操犹如人声,并略带鼻音,常作五度转调,可用于独奏、重奏或乐队合奏。每逢节日、喜庆之时,白族人民常用芦管吹奏民间乐曲自娱或助兴,也用于迎宾司礼等场合。宗教祭典时台,芦管是道教洞经乐队的管请石头晚道春两系主要合奏乐器之一,擅长演奏庄重典雅的洞经音乐,独奏曲有《一杯酒》等。
乐器现状
云南省楚雄彝子居毛创命族自治州艺术研究室赵立德研制晶燃些被教话成十孔加键芦管,有十个按音孔,设两键,使音域又扩展了三度。乐器制作精美,管尾垂丝穗为饰,已被载入《中国乐器图鉴》大型画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