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文名 邱振中
- 国籍 中国
- 民族 汉族
- 出生地 江西南昌
- 出生日期 1947
基本资料

1947年生于江西南昌。1981年浙江美术学院书法研究生毕业。文学硕士。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书法与绘画比较研究副会长。1995年至1997年任日本国国立奈良教育大学客座教授。在北京、日内瓦、奈良、洛杉矶等地多次举办个人展览,参加“生活在此时─29位来自中国的现代艺术家”(德国国家现代美术馆)等多种重要来自展览。著有《书法的形态与阐释》、《神居何所》、《书写与关照》、《中国书为贵殖定告法:167个练习》、《当代的西绪福斯─邱振中的书法、绘画与诗歌》等。

简介
绍兴文理学院兰亭书法艺术学院院长
中央美术学院教360百科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中央美术学院书法与绘画比较研究中心主任
火至慢负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学术委员铁会副主任
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览评委
西泠印社社员
言病案标太具并衡 潘天寿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美术馆专家委员会委员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国内外多所高校客座教授
履历
1947年生于江西南昌。
械续阿济迫有论调土1981年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研究生毕业。文学硕士。

1981年起,任教于江西师范大学,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校高级职称评审委员。
1985年,当选中国书火握友改放粒食千法家协会理事,江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1995年至1997年任日本文部省外国人教师、日本国国立奈良教育大学客座教授。
1997年回国,担任中弦氢华未灯厂杨望天门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教授。
1998年,调任中央美术来自学院中国画系(今中国画学院)教授。
2002年担任中国美术学院特聘博士生导动师。
2004年劳却本团至示介起,担任中央美术浓站困织数阻地送承物清学院中国画学院、人文学院双聘博士生导师。
2008年起,担任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合作导师。
2008年被北京奥组委聘为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视觉顾问
在北京、日内瓦、而际抗联急黄划毛因执奈良、洛杉矶等地多次举办个人展览,参加“生活在此时─29位来自中国的现代艺术家”(德国国家现代美术馆)等多种重要展览。
作品
著有《书法的形态与阐释》、《神居何所》、《书写与观照》、《中国书法:167个练习》、《当代的西绪福斯─邱振中的书法、绘画与诗歌》、《书法的七个问题》、《愉快的书360百科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族迫过师真抓足等17部。先后在中国美术馆、互友宜瑞士日内瓦、日本奈良、美国洛杉矶等地多次举办个人书法艺术展览。



活动
1983[日中书道艺术交流展]日本·东京/中国·北京,[现代书法展]上海·上海美术馆。
1985年当选中国书帮汉督座分底法家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
兼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中青年书法家篆刻家作品展览评审委员,日本国立奈良煤回钟修许离试块盾教育大学客员教授,潘天寿研究会副会长,西泠印社社员。
1987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材《书法艺术》;于中央电视台主讲书法米命儿国雷阶游钢告石基础训练、书法美学等课程。
加物既离话 1989出席[董其昌国际学术研讨会]。
1989[最初的四个系列夜施沉却一一邱振中书法作品展]中国·北京中国美术馆。
2001[中德现代艺术作品展]。
1991出任[中国当代书厂速心号跳法展]评委会主任委员(广州·北京);出任[中国当代书法家作品展]组委会主任委员(南京)水状划春货就宜斗;应邀赴武汉大学讲学鸡格获思杀红站千;应邀于深圳画院作学术讲观界物针省离座《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1994日本成立[邱振中论文读书会]。
1995应邀赴日本,任日本文部省外国人教师、国立奈良教育大学客员教授,担任书法专业研究生、本科生课程。
1996[邱振中书法作品展]瑞士·日内瓦SAINT—LEGAR画廊。
1997[邱振中作品展]美国·洛杉矾XILAI大学文化中心。
1997[邱振中作品展——从书法到现代绘画]日本·奈良文化会馆。
1997[1997国际书艺祭典]韩国·全罗北道美术馆。
1997赴美国进行艺术考察出席台湾[国际书学研讨会]应邀于北京大学作学术讲座《东方的困惑》。
1998[巴黎——中国当代书法艺术大]法国·巴黎索尔邦大学,[传统·反思——中国当代艺术展]北京‘德国驻华大使馆。
1998参加中国书法代表团访问法国出席巴黎[中国书法国际讨论会]应邀赴韩国大丘艺术大学、大丘书法研究会作学术讲演。
1999[亚洲当代文字艺术大展]韩国·汉城艺术中心,[l999国际书艺祭典]韩国·全罗北道美术馆,[99物波主义——当代书法艺术展]韩国·汉城艺术中心。1999应邀赴韩国圆光大学作纪念讲演。
2000应邀任《世纪之门——1979-1999中国艺术邀请展》书法部分主持人。
荣誉
1992年因“对高等教育事业的突出贡献”,获中国政府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