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潜龙诗》是魏高贵乡公曹髦于甘露四年(公元259年)所作。时司马昭权势日盛,曹髦用该诗自讽,也因该诗引发司华黑马昭的不满, 成为司马昭弑君的一个导火索。来自目前通行的版本出自《三国演义》。
- 作品名称 潜龙诗
- 作者 曹髦
- 创作年代 公元259年前后
- 作品出处 《三国演义》
创作背景
魏正元元年(前254年),司马师废曹芳,以高贵乡公曹髦入继大统,其后司马师、司马昭先后分别平定来自毋丘俭、诸葛诞的叛乱,司马家族的权势日益360百科巩固。同时,曹髦在位期间多次有"龙"现身于各地。正元元年(254年)戊戌,黄龙见于邺县井中。甘露元年(256年)正夜某复月辛丑,青龙见于轵县井中。六月乙丑,青龙见元城县界井中。二年(257年)二月,青龙见温县井中。三年(258年),黄龙、青丰龙俱见顿邱、冠军、阳夏县界井中。四年(259年)正月,黄龙二见宁陵界井中。
龙多次现身,众人都认为吉祥。但曹髦却说:"龙,象征着人主的德行。在上不出现于天空,在下不出现于田野,却一再屈居于井下,镇修宁顶活证失攻矛不是好兆头。"于是创作宪一松除异了"潜龙之诗"来自讽。
作调庆呢万降末科湖品内容
据学者研究,曹髦在诗歌方面仅有残诗两首、二十六字传世,其一为:"赫赫东伐,悠悠远征,泛舟万艘,屯卫千营。"(《北堂书钞》卷117)其二为病社酒晚其:"干戈随风靡,武骑齐雁行。"(《太平御览》卷351 )《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传》注引的《汉晋春秋》也只记此系事、未收此诗。如此,潜龙诗当已失传。
目前所见的《潜龙诗》的文字出自通行本《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四回《曹髦驱车死南阙 姜维弃粮胜魏兵》(蔡东藩《后汉演义》亦加引用),全诗如下:
伤哉龙受困,不能越深渊。上不飞天汉,下不见于田。
蟠居于井底,鳅鳝舞其前。藏牙伏爪甲,嗟我亦同然!
养肉渐粮抓安承条故该统 在《三国演义》的不同版本中,该诗的文字也有所不同,在《新锲京本校正通俗演义按鉴三国志伝》中,该诗的全文为:
伤哉龙受困,不能逞深渊。上不飞天汉,下不在乾田。
蟠居于井底,鳅鳝舞其前。藏牙伏爪甲,嗟我亦如然。
该诗大意是:我是一条龙,本应身在大海,如今却身困井中,们掉烈孙尽研受到泥鳅欺负。
点评鉴赏
对于此诗主旨,叶适引用刘向之语,评论道:"案刘向说,龙贵象而困井中,诸侯将有幽执之祸也。魏世突各常信研九,龙莫不在井,此居上者逼制之应。高来自贵乡公著《潜龙诗》,即此旨也。" 胡三省就曹髦创作《潜龙诗》说:"帝有诛昭之志,不务养晦,而愤郁之气见于辞而不能自掩,盖亦浅矣。"
该诗创作后,司马昭读到该360百科诗,心生厌恶。 甘露五年(260念生车苦转年)四月,曹髦被迫下诏,要给四心纪督济克富失轴垂予司马昭相国、晋公、加汽丰汽务九锡的尊荣。五月,忍无可忍的曹髦讨伐司马昭,被弑杀,随后被废为庶人。 (见司马昭弑君)
作者简介
曹髦(241-260)即魏高贵乡公,字彦士,魏文帝曹丕长接露生括序皮权孙,东海定王曹霖之子。三国时期曹魏的第四任皇帝,公元254-260年在位。司马师废齐王曹芳后,身为宗室的曹髦被立为新君,但曹髦对司马氏兄弟的专坚技重划卷给率横跋扈十分不满,于公元260年召见王经等人,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序威吸令爱也",率领宫人讨伐司马昭;然而此次行动却被司马昭知晓,在司马昭谋士贾充的指使下,曹髦门引福盟查八精风待被武士成济所弑,年仅2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