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芥叶蒲公英

2023-03-01 19:23:01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芥叶蒲公英(学名:Taraxacum brassicaefolium Kitag.)是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来自

叶宽倒披针形,或宽线形,似芥叶,长10-35厘米,宽2.5-6厘米,羽状深裂或360百科大头羽裂半裂,基部渐狭成短柄,具翅;侧裂片正三角针春汽叫未形或线形,常上倾或稀善班线气倒向,全缘或有小齿,裂片间无或有锐尖的小齿。

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河北东部等。绍注负费散执生于河边、林岩娘但行间丰井既缘及路旁。

  • 中文名 芥叶蒲公英
  • 学名 Taraxacum brassicaefolium Kitag.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叶宽倒披针形,或宽线形,似芥叶,长10-35厘米,宽2.5-6厘米,羽状深裂或大头羽裂半裂,基部渐狭成短柄,具翅;侧裂片正三角形或线形,常上倾或稀倒以知超自越谈静向,全缘或有小齿,裂片间无或有锐尖的小齿;顶端裂片正三角形,极宽,全缘。花葶数个,高30-50厘米,较粗壮,疏被蛛丝状柔毛,后光滑,常为紫褐色;头状花序直径达55毫米;总苞宽仅虽扬钟状,长22毫米,基部圆形两下举讨或势或截圆形,先端具短角状突起来自;外层总苞片狭卵形或线状披针形360百科;内层总苞片线状披针形,先端带紫色;花序托有小的卵形膜质托片;舌状花黄色,边缘花舌片背面具紫色条纹。瘦果倒卵状长圆形,淡绿褐色罪王块,长约4毫米,上部具刺状突冲根川很书起,中部有短而钝的小瘤,下部渐光滑,顶端略突然缢缩为圆柱矿范形喙基,长0.5-0.7毫米,喙长10-15毫米;冠毛白色,长7-9毫米。花果期4-6月。

产地生

  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河北东部等。生于河边、林缘及路旁。

栽培技术

种子准备

  蒲公英是多年生可候整宿根性植物,野生条件下二年生植株就能开花结籽,初夏为开花结数随生长年限而增多,有的单株开花数达20个以上内五呢祖,优良品种单株开花数量可高达20个以上,开花后经13~15天种子即成熟。

  花盘外壳由绿变为黄绿,种子来自由乳白色变褐色时即可形面月取本低采收。切不要等到花盘开裂时再采收,否则种子易飞散失落损失较大。般每个附吸向头状花序种子数都在100粒以上。大叶型蒲公英种子千粒重为2克左右,小叶型蒲公英种子千粒重为0.8~1.2克左右。

  采种时可将蒲公英的花盘摘下,放在室内存放后熟一天,待花盘全部散开金米块纸怎云构孔,再阴干1~2天至种子半干比点时,用手搓掉种子尖端的绒毛,然后晒干种子备用。

  在蒲公英野生资源丰富的地方,也可直接控取野生蒲公英的根用于栽培。通常在10月份,挖根后集中栽培于大棚中,株行距8厘米×3厘米,栽后浇足水,至次年2月即可萌发新叶,这时再施一次有机肥,生长到一定360百科程度即可采叶上市。

整地施肥

  选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种植。要亩施有机肥2000~3500千克,混合过磷酸钙15千克,均匀地撒到地面上。深翻地20~25厘米,整平耙细,做平畦宽1.2米、月沿乎全量问长10米、起20厘米高小垄。

  蒲公英播种前,应先翻地作畦,在畦内开浅沟,沟距12厘米,沟宽10厘米,然后将种子播在沟内,播种后覆土,土厚0.3~0.5厘米。播种时要求土壤湿润,如土壤干旱,在播种前两天浇透水。春播最好进行地膜阳田白转守取较做争海龙覆盖,夏播雨水充足,可不覆盖。

播种繁殖

  蒲公英技当路氧误斯极革繁殖采用种子繁殖。种子无休眠期,成熟采收后的种子,从春到秋可随时播种。根据场需求,冬季也可在温室内福衣的播种,露地直播采用条播,在畦面上按行距25~3者医回北指妈费0厘米开浅横沟,播幅约10厘米,种子哪后否金夫错转陈议播下后覆土1 厘米,然后稍加镇压。播种量每亩0.5~0.75千克。平畦撒播,亩用种1.5~2.0千克。品质优良的蒲公英良种每亩的播种量仅为25~50克。播种后盖草保温,出苗时揭去盖草,约6天艺径沿历绝越垂太征可以出苗。

  为提早出苗可采用温水烫种催芽处理,即将种子置于50~55℃温水中,搅动至水凉后,再浸泡8小时,捞出种子包于湿布内,放在25℃左右的地方,上面用湿布盖好,每天早晚用温水浇1次,约3~4天种子萌动即可播种。成熟的蒲公英种子没有休眠期,当气温在在15℃以上时即可将种子播在湿润土壤中。经过90个小时左右即可发芽。种子在土壤类阳取被木故员温度15℃左右时发芽较快,在25~30℃以上时,发芽慢,所以从初春到盛夏都可进行播种。

  根据试验结果得知:5月未采收种子后立即播种,从播种至出苗需10~12天;延至夏就之妈色础速够季7~8月份播种,则从播站磁终远沿种到出苗需15天。播种量一般每平方米为3~4克块危场酒封刚左右,可保苗700~1000株。

田间管理

  播种当年的田间管理:出苗前,保持土壤湿润。如果出苗前土壤干旱,可在播种畦的畦面先稀疏散盖一些麦秸或茅草;然后轻浇水,待苗出齐后用杈子扒去盖草;出苗后应适当控制水分,使幼苗茁壮生长,防止徒长和倒伏;在叶片迅速生长期,要保持田间湿润,以促进叶片旺盛生长;冬前浇1次透水,然后覆盖马粪或麦秸等,利于越冬。

  中耕除草:当蒲公英出苗10天左右可进行第1次中耕除草,以后每10天左右中耕除草1次,直到封垄为止;做到田间无杂草。封垄后可人工拔草。

  间苗、定苗:结合中耕除草进行间苗定苗。出苗10天左右进行间苗,株距3~5厘米,经20~30天即可进行定苗,株距8~10厘米,撒播者株距5厘米即可。

  肥水管理:蒲公英抗病抗虫能力很强,一般不需进行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的重点主要是肥和水。蒲公英虽然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但是它还是喜欢肥沃、湿润、疏松、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所以在种植蒲公英时,每667平方米施2000~3500千克农家肥作底肥,每67平方米还须施17~20千克硝铵作种肥。播种后,如果土表没有覆盖,就应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以保证全苗。出苗后,也要始终保持土壤有适当的水分。

  生长期间追1~2次肥。并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以保证全苗及出苗后生长所需。播种当年的幼嫩植株可以不采叶,等到第2年才开始采收,此时植株品质好,产量高。秋播者入冬后,在畦面上每亩撒施有机肥2500千克、过磷酸钙20千克,既起到施肥作用,又可以保护根系安全越冬。翌春返青后可结合浇水施用化肥(亩施尿素10~15千克、过磷酸钙8千克)。为提早上市,早春可采用小拱棚覆盖。秋末冬初,应浇1次透水,然后在畦面覆盖马粪或麦秸等,以利根株越冬和翌年春季较早萌发新株。

  采收:蒲公英可在幼苗期分批采摘外层大叶供食,或用刀割取心叶以外的叶片食用。每隔15~20天割1次。也可一次性割取整株上市。一般每亩地每次收割可产700~800千克。

  采收时可用钩刀或小刀挑挖,沿地表1~1.5厘米处平行下刀,保留地下根部,以长新芽。先挑大株收,留下中、小株继续生长;也可像东北地区的一些地方掰收芹菜叶那样采收,但叶片是分散的,不成叶束。单位面积产量:露地栽培,平均每平方米产0.8~1.0千克;大棚栽培,平均每平方米产1.2~1.7千克;温室栽培,平均每平方米产1.5~2.4千克。

成熟采收

  蒲公英的采收可分批采摘外层大叶供食,或用镰刀割取心叶以外的叶片食用,每隔30天割1次。采收时可用镰刀或小刀挑割,沿地表1~2厘米处平行下刀,保留地下根部,以长新芽。先挑大株收,留下中、小株继续生长。也可一次性整株割取上市,一般每亩地每次可收割2000~2500公斤。蒲公英整株割取后,根部受损流出白浆,10天内不宜浇水,以防烂根。蒲公英作中药材用时可在晚秋时节采挖带根的全草,去泥晒干以备药用。

病虫防治

  叶斑病

  叶面初生针尖大小褪绿色至浅褐色小斑点,后扩展成圆形至椭圆形或不规则状,中心暗灰色至褐色,边缘有褐色线隆起,直径3~8毫米,个别病斑20毫米。

  斑枯病

  初于下部叶片上出现褐色小斑点,后扩展成黑褐色圆形或近圆形至不规则形斑,大小5~10毫米,外部有一不明显黄色晕圈。后期病斑边缘呈黑褐色。

  锈病

  主要危害叶片和茎。初在叶片上现浅黄色小斑点,叶背对应处也生出小褪绿斑。后产生稍隆起的疱状物,疱状物破裂后,散出大量黄褐色粉状物,叶片上病斑多时,叶缘上卷。上述三种病害的防治方法是:注意田间卫生,结合采摘收集病残体携出田外烧毁;清沟排水,避免偏施氮肥,适时喷施植宝素等,使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抵抗力;发病初期开始喷洒42%福星乳油8000倍液,或20.67%万兴乳油2000~300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每10~15天1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枯萎病

  初发病时叶色变浅发黄,萎蔫下垂,茎基部也变成浅褐色。横剖茎基部可见维管束变为褐色,向上扩展枝条的维管束也逐渐变成淡褐色,向下扩展致根部外皮坏死或变黑腐烂。有的茎基部裂开,湿度大时产生白霉。

  防治方法: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加强田间管理,与其他作物轮作;选种适宜本地的抗病品种;选择宜排水的沙性土壤栽种;合理灌溉,尽量避免田间过湿或雨后积水;发病初期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00倍液灌根,每株用药液0.4~0.5升,视病情连续灌2-3次。

主要价值

  蒲公英有绿化、美化环境的作用,无论是地被种植还是盆景栽培都可取得满意的观赏效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