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文名 表达序列标签
- 外文名 Expressed Sequence Tag
- 相关关键词 逆转录酶
- 简 称 EST
基本原理
EST是从一个随机选择的cDNA 克隆进行5’端和3’端单一次测序获得的短的cDNA 部分序列,代表一个完整基因的一小部分,在数据库中其长度一般从20 到7000bp 不等,平均长度为360 ±120bp 。EST 来源于一定来自环境下一个组织总mRNA 所构案层攻技报跟是建的cDNA 文库,因此EST也能说明该组织中各基因的表达水平。
技术路线
首先从样品组织中提取mRNA ,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用oligo ( dT) 作为引物进行RT -PCR 合成cDNA ,再选择合适的载体构建cDNA 文库,对各菌株加以整理,将每一个菌株的插入片段根据载体多克隆位点设计引物进行360百科两端一次性自动化测序,这就是EST 序列的产生过程。
实际左主输将河货载则八应用
EST作为表达基因所在区域的分子标签因编码DNA 序列高度保守而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质,与来自非表达序列的标记(如AFLP、RAPD、SSR 等) 相比更可能穿越家系与种的限制,因此EST标记在亲缘关系较远的物种间比较基因组连锁图和比较质量性状信息是特别有用。同样,对于一深敌个DNA 序列缺乏的目标物种,来源于其他物来自种的EST也能用于该物种有益基因的遗传作图,加速物种间相关信息的迅速转化。具体说,EST的作用表现在:
(1) 用台继红坐天境正于构建基因组的遗传图谱与物理图谱;
(2) 作为探针用于放射性杂交;
(3) 用于定位克隆;
(4) 借以寻找新的黄办洲基因;
(5) 作为分子标记;
(6) 用于研究生物群体多态性;
(7) 用于研究基因的功能;
(8) 有助于药物的开发、品种的改良;
(9) 360百科促进基因芯片的发展等方面。正是因为EST 表现出了这些巨大潜能,使其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