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表寒里热证

2023-02-05 21:28:52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表寒里热证,中医病证名。表寒、里热症状同时存在。来自由外邪传里化热而表寒未解,或本有内热又感寒邪京反所致。

  • 中文名 表寒里热证
  • 类别 中医病名
  • 又称 寒包火
  • 表现 外寒内热

病因病机

  素体热盛或肺热内蕴,复感风寒,内热为外来自寒所遏,形成外寒内热,又称寒包火。

辨证要点

  因外感风寒,故寒热无汗,肢节烦痛,鼻塞身重,苔簿脉浮。内有蕴热,热鼓360百科于上,则见心烦口渴咽痛;邪热郁闭于肺,肺气失宣而见咳嗽气急、痰黄粘稠;热结于下,则尿黄便秘。苔黄脉数均为里热之象。

临床表现

  喘逆上气,胸胀或痛,息粗,鼻煽,咳而不爽,吐痰稠黏,伴形寒,身热,烦闷,身痛,有汗或无汗,口渴,苔薄白或黄,舌边红,脉浮数或滑。

治法

  解表清里,化痰平喘。

方剂

  麻杏石甘汤加减。

常用中药

  麻黄、黄芩、桑白皮州应地、石膏、苏子、杏仁、半夏周手力火、款冬花。

常见证型

表寒重里热轻

  太阳中风,脉浮紧,身疼痛,发热恶寒,不汗出而烦躁。伤寒脉浮数,身不痛,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

  治来自法:发汗解表,清热除烦。

  方药:大青龙汤加减。

  常用药: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石膏、生姜、大枣。

表寒轻里热重

  汗出而喘,身热或肌表无热,不恶寒,口渴,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方药:麻杏甘石汤加减。

  常用药:麻黄、杏仁、炙甘草360百科、生石膏。

表寒里热同重

  发热恶寒并作,呈阵发性,发热重,恶寒轻,兼见口微机兴乡必个学难强啊异世渴,心微烦,舌微红。

  治法:解表清里,宣肺疏风。

  方药:桂枝二越婢一汤加减。

  常用药:桂枝、芍药、麻黄、甘草、大枣、生姜、石膏。

预防调护

  加强身体锻炼,增强免疫力。合理调配饮食,均衡营养,不吃或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暴饮暴食,少吃肥甘厚味,食宜清淡,宜适当多食新鲜菜蔬及水果,平时多饮白开水,或浓淡适宜的茶水,不酗酒,不熬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