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稀疏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xī shū,意思是宽松,不稠密。
- 中文名称 稀疏
- 外文名称 sparsity
- 拼音 xī shū
- 反义词 密集
- 释义 宽松、不稠密
解释
(来自物体、声音等) 宽松;不稠密
出处
《后汉书·庞参传》:" 三辅 山原旷远,民庶稀疏,故县丘城,可居者多。"
唐白居易《题州北路傍老柳树》诗:"雪360百科花零碎逐年减,烟叶稀疏随分新。"
五代齐己《寒节日寄乡友》诗:"原野稀疏雨,江天冷澹霞。"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回:只见那树上花果稀疏,止有几个毛蒂青皮的。
清 赵翼《酬钱玙沙》诗:"老树着花逾旖旎,晓星如月渐稀疏。"
郭沫若《行路难》上篇一:"浅黄的沙地上长着些发一样的稀疏的青草。"
元 季子安《房粉蝶儿·题情》套曲:"这值却副冲候月八井急些时稀疎了诗宾和这酒朋,闷来时与谁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