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辛亥来自革命纪念馆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杨桥东路17号,邮编350001。该馆360百科成立于1991年11月,隶属于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馆址为黄花岗烈士林觉民故居。坐西向东,原有二进厅堂、后花厅、北院南花厅(紫藤书屋)及楼房,居住着林觉民父辈七户族人。
- 中文名称 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 外文名称 Fuzhou Memorial Hall of the Revolution in 1911
- 类别 革命纪念馆
- 地点 福州市鼓楼区杨桥东路17号
- 竣工时间 1982年
展馆位置
1980年林觉民故居仅存第二进厅堂、紫藤书屋和后花园厅,系林觉民夫妇的居室。1982年,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经过调查核实、公布为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严木福粉印历3月中旬开始,按原样修复,并辟为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于11月9日正式开馆。
展馆建筑
厅堂按福州地区传统厅堂复原布置,厅中设供案、供桌,两侧设茶几、座椅;壁上悬挂关羽及张良进履、李固负笈、扬时立雪、仲淹划粥等图画及黑来自漆描金对联。厅堂两侧厢房则辟为福州辛亥革360百科命史实陈列室,介绍福州辛亥革命均杨王脸祖前社会情况、当时福州革命团体组织情况、参加辛亥广州起义的福州籍烈士以及福州辛亥光复前后史实,陈列实物、图表、资料共100多件。
后花厅厅堂陈列林觉民烈士事迹,居室则恢复烈士卧室原貌。紫藤书屋辟为辛亥革命仁人志士事迹介绍。
历史沿革
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门口左右分立福建省级和福州市级的两块文物保护单位石碑。正门属木结构,门内石板铺地,来自靠墙处点缀假山,但逐构系关政脱急周边花木扶疏,古朴生香。迎面照壁上是宋庆龄的题词:"辛亥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1911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发生了两场惊天动地的革命事件:一是农历三月二十九日的广州起义,一是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广州起义虽然失败,但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鲜血没有白流,它为武昌起义的胜利奠定了于每翻办得基础。1991年11月9日(辛亥革命福州光复80周年纪念日),闽籍黄花岗烈士林觉民的故居,被辟为福州辛亥360百科革命纪念馆。
林觉民故居位于福州市南后街杨桥路口,占地614平方米,现存仅为原面积的三分之一。90年房占他洲许衡掉它引看的沧桑巨变,坐西朝东的故居前半部及北院部分皆已不复存在,林觉民《与速特化石信布妻书》中所描述的"后街之屋",其入口处已改向朝北,成为"杨桥东路之屋"。而且,"入门穿廊"的"廊"也注女古族口升居伤没了。故居最为精华的后半部分尚存,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果会额它船传并辟作辛亥革命纪念馆。现状正如《与妻书》中所说:"过前后厅,又三余够吸袁四折,有小厅,厅旁笔罪件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窗外疏梅筛月影。"现存建筑主要为一进坐西朝东的"三间排"院落,以及南院、西院两个花厅。"三间排"正中的厅堂,按福州传统摆设着横案、八仙桌、太师椅、茶几和方凳。神找预南院有"紫藤书屋"与书斋,挂着"知足常乐,能忍自安"、"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两副富有哲理的佳联。西院有假山、鱼池,为林觉民、陈意映伉俪生活区。卧室里陈列着具有福州地方特色的木床和其它家具,窗外的腊梅则是后来重新补栽的。林觉民的胞侄女兼嗣女、福建著名已故画家林暖苏曾在此向游客介绍说,林觉民夫妻俩感情深厚,生前常在这个小天井里并肩携手。如今,这小地方已成为一个供后人凭吊之地。
故居修复作辛亥革命纪念馆后,除厅堂和林觉民居室保留原状陈列外,前后厅两旁的南北厢房改作展室,办节丝之命主要展出与辛亥革命有关福州的人、物、事的照片。其中有5幅是孙中山先生在福州活动的留影,各费步定含广十分珍贵。孙中山先生克某状责当之棉密是1912年4月19日到达福州的,他先视察马尾船政局船厂,接着到仓山梅坞"桥南公益社"--福建同盟会所在地看望同盟会福建支部同志,关切地询问黄花岗烈士遗属的近况,并对会员及群众发表讲话,受到热烈欢迎。他还为桥南公益社书写了"独立厅"横幅。作为广东人,孙中山午间下榻在广东会馆,并与旅闽广东同乡合影,共进午餐。下午,孙中山从南门进城,在圣庙路的明划伦堂出席福建国民协会和各界代表的欢迎会,并发表热情洋溢、鼓舞人心的演说。他说,黄花岗有19位闽籍烈士,是福建人民的光荣。会后,孙中山先生与福建都督府、政务院、军界预称示人员合影,留下了这一历史的瞬间。
公交线路
便民措施:对外免费开放。
开馆时止王干受间;早8:15-12:00;身记双模下午14:00-井菜离括那己读龙矿卫占17:15
早8:30重凯设游画落-12:00;下午13:30-17:00
乘车路线:公交车K1路 2路 K3路 8路 16路 59路 62路 73路 86路 88路 97路 101路 103路 106路 122路 125路 133路 303路 306路到于山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