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否决权又被称为或者一票否决权(参考火刘体展否决权),指来自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各自拥有对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决议草案的否决权 ,360百科即使该决议获大部分成员国支持,常任察即理事国仍然可以使任何安理会的决议无效。否决权并不妨碍程序上的运作,故此,就算议案很可能被否决,安理会仍可对该议案进行讨论。当常任理事国投反对票时,即行使了否决权;但若常任理事国于投票时缺席或投弃权票,则不视为否决。
- 中文名称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否决权
- 拥有国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
- 行使次数 282次(截止2019年3月22日)
- 类型 权力
概述
来自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否决权是为了保障联合国创始国,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360百科胜国的权益而设立。《联合国宪章》有关安理会的章节中并无明确规定"否决权",但规定"凡非程序性决议案,必须得到安理会15个理事国中至少9票以上赞成,并滑概谈且5个常任理事国中没有一国投反对票才能通过",即常任理事国投反对票通常被称为"行使否决权"。联合国历史上首度行使否决权是19越周行作婷陆诗46年2月16日,苏联在叙利亚、黎巴嫩问题的一次表决中投下反对票。
朝鲜战争期间,苏联于安理会会议离席,以图妨碍安理会通过任何决议。虽然宪章上有明文规定,但苏联此举却被视为无约束力的缺席。此后,所有缺席和弃权票都不视为否决,处题音故此常任理事国可以弃权而非否决来表达对议案的不满。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为了各自的战略利益,频繁使用否决权否决对方集团提出的议案。
相关规定
联合国宪章第27条
"安全理事会每一理事国应有一个投票权。
地 安全理事会关于程式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表决之。
还可东有原投层步 安全理事会对于其他一切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之同意票表决之;但对于第六章及第五十二条第三项内各事项之决议,争端当事国不得投票。"
历史
1944年的联合国成立会议上,通过中华民国、来自美利坚合众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英国、法国应当成为常任理事国。
当时法国已战败,被纳粹德国占领,但其国际联盟常任理事国360百科地位、殖民力量和参与盟军活动的自由法国使法国与其余四国享庆单孙充故触有同等地位,而且当时英国积笔面次树移庆垂治技极为法国争取联合国的常任理事资格,用以对抗苏联。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联合国取代退出联合国的"中华民国"政府的中国代表权,继承其所有权力。
1991年12月27日,俄罗斯在联合国取代苏联座风待套列指冷尔势,继承其所有权利。
否决权的行使
根据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公开会议上所投的否决票 统计,历史上大部分的否决权都是由苏联所行使。在苏联解体后,美国一度是行使否决权最频繁的国家,随着俄罗斯的复苏,在叙利亚问题上与美国相左,再度成为行使否决权最频繁的国家,2011年以来,仅叙利亚问题上俄罗斯就投了多达12次否决票。
直至常宽备程加林耐伯2019年3月22日,根据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在公开会议上所投的否决票统计,5个常任理事国共行使282次否决权(不含安理阶杨轻通会在推荐联合国秘书长时的摸底投票) :
- 苏联/俄罗斯:133次(苏联为110次、俄罗斯联邦23次)
- 美国:81次
- 英国:34次
- 法国:2宗0次
- 中国:14次("中华民国"1次、中华人民共和国13次)
俄罗斯/苏联
在联合国成立早期,括样苏联外交人民委员及后来的外交部长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识境轴维断限奇·莫洛托夫曾多次投反对票,故此他又被称为"摇头先生"。事实上,历史上近半数的否决权的是由苏联行使的──在首10年就行使了80次参药爱(据联合国安理会官网数据记录) 。莫洛托夫不断否决接纳新成员国,以报复美国拒绝接纳苏联的盟国。苏联解体后,继承其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的俄罗斯仅小量行使其否决权。
美国
美国于1970年首次就罗德西亚危机行使否决权,并于1972年单独行使否决什儿输权,以阻挠制裁以色列的议案通过。自那时起,美国成为最常行使否决权的常任理事思英国,主要用于否决批评以色列的议案(参见内格罗蓬特主义)。这也是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经常起磨擦的原因,从美国于2003年发动未获联合国曲垂阶需刘修他境政从授权的美伊战争可见。
中国
自1946年至1971年,安理会的中国席位都是由顶积村四中华民国政府代表。在此期间皇剂春使区农同配械保,"中华民国"只在1955年12月13日行使了一次否决权,以阻止蒙古加入联合国,因"中华民国"宣氢阶速尔孙件查云还急民称蒙古为中国之一部分。直至1960年,苏联宣称若蒙古不获接纳成为会国选争官用项员国,它会阻止所有新独立的非洲国家加入。"中华民国政府"没有参加投票。
自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中华民国"于安理会的议席后,它第一次行使否决权是于1972年鱼初夜8月25日,以阻止孟加拉加入领甲棉金况联合国。孟加拉国(原东巴基斯坦)申请加入联合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鉴于当时印度军队未撤出东巴基斯坦,且巴基斯坦并未承认孟加拉国的独立,投票反对肢解一个主权国家。
- 1955年12月13日,"中华民国"否决蒙古人民共和国申请加入联合国。
- 1972年8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否决孟加拉国(原东巴基斯坦)申请加入联合国。
- 1972年9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否决了英、法等国对索马里、几内亚、南斯拉夫三国反对以色列侵略叙利亚、黎巴嫩的修正案草案。
- 1997年1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否决了安理会关于向危地马拉派遣联合国军事观察员的决议草案。
- 1999年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否决了安理会关于同意联合国驻马其顿预防性部署部队延期半年的决议草案,因为该国曾频繁于台湾海峡两岸之间建交断交。
- 2007年1月12日,中国否决了针对美国和英国提出的有关缅甸问题的决议草案。
- 2008年7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否决了美国、英国提出的关于津巴布韦问题决议草案。
- 2011年10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否决了英国、法国提出的关于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
- 2012年2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否决了英国、法国提出的关于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
- 2012年7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否决了英国等国家提出的关于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
- 2014年5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否决了美国等国家提出的关于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
- 2016年12月5日,联合国安理会当天对关于叙利亚阿勒颇人道局势的决议进行投票,常任理事国俄罗斯与中国行使否决权,决议未能获得通过。
- 2017年2月28日,联合国安理会2月28日就向叙利亚使用化学武器实施制裁投票。中国和俄罗斯再次"双否"了这份草案。在针对叙利亚的问题上,俄罗斯已经第七次投否决票;中国则是第六次。
- 2019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否决了美国、提出的关于委内瑞拉问题决议草案。
中国为五个安理会成员国之中使用否决权最少的国家。
法国
法国不常行使其否决权。它在1976年否决承认科摩罗对马约特岛的主权,因当时该岛居民公投是否对脱离法国管治。2003年法国威胁美国否决有关美国入侵伊拉克的1441号决议,法、美两国因此起磨擦;而巴黎由于跟华盛顿和伦敦在此议题上交恶,遂站向北京与莫斯科一边。
英国
1956年,英国曾与法国联手否决美国要求两国自第二次中东战争撤兵的议案。但是,当美国依据联合国大会377号决议召开紧急会议,并通过撤兵决议后,两国便答应撤军。英国也曾就罗德西亚独立问题上行使否决权。
争议
重组否决权
联合国安理会内的否决权是否合适,一直引起争议。主要的论点包括:常任理事国已经不再代表联合国内最稳定和负责任的成员国,而且否决权拖慢重要的决策过程。由于安理会成立至今,全世界的政治和经济形势已大有改变,有争论究竟现任常任理事国是否最合适拥有否决权。另一反对保留否决权的论点是,它不利于迅速和平衡的政治决策。有言论质疑常任理事国可用否决权作为其盟邦的政治支援,如美国就曾多次否决谴责其盟邦以色列的议案;同理,北京和莫斯科也曾为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委内瑞拉等而对华府和伦敦祭出否决权。
支持保留否决权者相信这对于现今地缘政治仍是必须的;而且就算取消否决权,安理会仍会在全球议题上,受到"少数服从多数"的问题影响。
扩展安理会会席
2005年,由印度、德国、巴西和日本组成的"四国联盟"曾向联合国大会提交了一份关于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的框架决议草案。这份新决议草案建议增加6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同时新增的常任理事国也拥有否决权。 "四国联盟"表明现时的安理会只代表1946年的世界,而非2007年的。安理会须代表更多人口,否则会失去重要性,使联合国沦为国际联盟一般。四国联盟分别展开外交游说,使更多国家支持他们。但中国强烈反对印度和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另外韩国方面也由于历史因素,倾向于反对日本入常。而美国只接受日本和另一个非洲国家入常。
之后,"四国联盟"又提交了经过修改后的框架决议草案。对比原来的草案,修改后的草案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
第一,关于否决权,四国继续要求增加6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继续强调安理会新常任理事国应和现任五个常任理事国承担相同的责任和义务,但新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问题可以等到安理会扩大完成15年后再予以解决。在此之前,新常任理事国不行使否决权。
第二,有关对安理会现有常任理事国格局的改革可在安理会扩大15年后进行,不再规定明确的时间表,而原决议案则规定在2020年召开安理会改革审议大会。新草案中还加入了"不在安理会进行彻底改革之际,将五个常任理事国作为改革对象"的保证条款。
2005年9月,由于未能获得足够多国家的支持,"四国联盟"向59届联合国大会提交的关于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的框架决议草案一直未能付诸表决,并随着59届联大闭幕而成为废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