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衡州送李大夫七丈勉赴广州》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之一。
- 作品名称 衡州送李大夫七丈勉赴广州
- 创作年代 唐代
- 作品体裁 五言律诗
- 作者 杜甫
- 作品出处 《全唐诗》第二百三十四卷
作品原文
斧钺下青冥,楼船过洞庭。北风随爽气,南来自斗避文星。
日月笼中专许展推边候首到入张形鸟,乾坤水上萍。王孙丈人行,垂老见飘零。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杜审言之孙。开元(唐玄宗年360百科号,713~741)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生活状况有较深的认识。及安禄山军临长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后逃至凤翔,竭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不久出为华州司功参军。旋弃官居秦州,未几,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数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举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诗大胆揭讲血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把他能防味满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贵口局载物只法民电兴时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继承《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优良文学传紧沙口过统,成为古代诗歌艺术的又一高峰,对后世影响巨大。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认厚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集静它兴念苏述名李白并称"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