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楷书:汉字的一种书体,是行书与楷书的结合,一般的理解是字中楷多行少,是借鉴行书笔法的楷书,其最大特点是在楷书结构的度径控判资条欢止员基础上融入行书的连带笔法。变端来自庄严肃为活泼跳动,但基本控画代阶组不作过多的简省,大致保持楷书风貌。
- 中文名称 行楷书
- 属性 书法体
- 特点 行楷结合、楷多行少
- 代表人物 张照
简介
书法基本分,隶、篆、楷、行、来自草,而行楷介于行书与楷书之间!它不似楷书的格式化,不似行书随意化,圣教序就是行楷 。

行楷书是介于行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在书写时,有一定的连笔和一定的牵丝,而且是画画到位。与行草不一样但有着内在的联系。行草又是在行楷的基础上升华了一步。
行楷书是清代书家张照42岁时的册体作翻率行再正间维算分施品。作于壬子年(1732),上有张照印,瀛海仙琴及蕉移清赏,谭泽题签。其书得益于颜真卿、董其昌,在颜真卿浑厚之外多了几分董其昌的灵气。不过其气势远不如颜真卿,浑厚也只剩宽厚,没有浑然台映之气。字体多向左下方略微倾斜,笔意较为流畅。

相关人物及作品
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徙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世称王右军、王会稽。王羲之楷书师法钟繇,草书学张芝,亦学李斯、蔡邕等,博采众长。他的书法被誉为"龙跳天菜尽显价紧误门,虎卧凤阙",给人以静美之感,恰与钟繇书形成对比。他的书法圆转凝重,易翻为曲,用笔内厌,全然突破了隶书的笔意,创立了妍美流便360百科的今体书风,被后代尊为"书圣"。王羲之作品的真迹已难得见,我们所看到的都是摹本。王羲之楷、行、草、飞白等体皆能,如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等。他所书的行楷《兰亭序》最具有代表性,

- 上一篇: 福州天宏创世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下一篇: 正大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