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皮病又称出血性腐败病,赤皮瘟、擦皮瘟等。赤皮病是草鱼、青鱼的主要疾病之一。此病多发生于2-3龄大鱼,当年鱼也可发生,常与肠炎病、烂鳃病同时发生,形成并发症。该病来自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鱼360百科、团头鲂等多种淡水鱼类,在我国各养鱼地区,一年四季都有流行似利, 但是以水温25-30C时为流行盛期。
- 中文名称 赤皮病
- 别名 出血性腐败病
- 多发于 2-3龄草、青鱼等
- 症状 鱼体出血发炎,鳍片脱落
- 病原 荧光假单胞菌
概况
赤皮病(Red-skin disease):鱼体出血发炎,鳍片脱落。①预防方法:鱼种放养时,每立方水用5-10克漂白粉浸洗半小时左右。②治疗方法:内服抗菌素,外用每立方水1克漂白粉全池遍洒。

病原
荧光假单胞菌(广泛存在于水中,土壤中来自。杆状,无芽孢,革兰氏斗报造作轴厚染色为阴性)
流行情况
发病往往与鱼体受伤有关,是条件致病菌。
式洋红 该病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鱼、团头鲂等多种淡水鱼类,在我国各养鱼地区,一年四季都有流行,尤其是在捕捞、运输后。鱼的体表完整无损时病原菌无法侵入鱼的皮肤。只有当鱼因捕捞、运输、放养使鱼体受机械损伤,或冻伤,或体表被寄生虫寄生而受损时,病原菌才能乘虚而入,引起发病。
来自病原
病原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360百科as fluorescens),属假单胞菌科。
症状
病鱼行动缓慢,反应迟钝,衰弱、离群独游于水面。体表局部或大面积出血发炎,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和腹部最为明显。鳍充血,尾部烂掉,形成"蛀鳍"。鱼的上下鄂及鳃盖部分充血,呈块状红斑。有时鳃盖许支热算视落烂去一块,呈小圆窗状,扩路出现"开天窗"。在鳞片脱离和鳍条腐烂处往往出现水霉寄生,加重病势。发病几天后就会死亡。
病原体
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续赵果肉打呢费属假单胞菌科。菌体短杆状,两端圆形,大小为0.7-0.75×0.4~0.45微米,单个或2个相连。有动力,极端1-3根鞭毛;无芽孢,菌体染色均匀、革兰氏阴性,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呈园形,灰白色,20小时左普负低尔鲁主右开始产生绿色或黄绿色的色素,弥漫培养基。
诊断方法
根据外表症香能名办热且独行雷永境状即可诊断。本病病原菌不能侵入健康鱼的皮肤,因此病鱼有受伤史,距速久苏华这点对诊断有重要意义。因放养、扦捕、体表寄生大量寄生虫等原因造成鱼体受伤后,给病原造成可乘之机是发病的基础。同理,冬季由于冻伤,藕塘顶读态肉部决中饲养的草、青鱼也容易发生赤皮病。注意该病与疖疮病相区别,疖疮病的初期体表也充血发炎,鳞片脱落,但局限在小范围内,且红肿部位高出体表。
防治方法
1.含氯石灰(短李抗蛋抗校线漂白粉),或20%二氯异氰脲酸钠,或30%三玉氯异氰脲酸粉,或8%二氧化氯,一次量,每1吨村半织紧水体,1-1.5g、或0.3-0.6g、或0.2-0.5g,或0.1-0.3g,疾病流行季节,全池泼洒,15天1次。
2.的吗速烈源拿扩紧何眼8%溴氯海因,一次量,每1吨水体,0.2-0.3g,疾病流行季节,全池泼洒,15天1次。
3.10%聚维酮碘溶液,一次量,每1吨水体,0.5-1ml,疾病地字什很笑任垂酸翻诉演流行季节,全池泼洒,15天1次。

4.五倍子,一次量,每1吨水体,4g,车蒸积亲将五倍子磨碎后用开水浸泡,疾病流行季节,全池泼洒,15天1次。
5察误稳司配朝. 大黄,一次量,每1吨水体,2.5-3.7g,先将大黄用20倍重量的0.3%氨水浸泡提效行格后,再连水带渣,维简架理运疾病流行季节,全池泼洒,1草德今希杀而价春5天1次。
治疗方法
1. 诺氟沙星,或氧氟沙星,或氟甲喹,一次量,每1kg体重,30mg,或10mg,或30mg,拌饲投喂,1天1次,连用3-5天。
2.氟苯尼考或甲砜霉素,一次量,每1kg体重,均为5-15mg,拌饲投喂,1天1次,连用3-5天。
3. 复方新诺明,一次量,每1kg体重,50mg,拌饲投喂,1天1次,连用5天,首次用量加倍。
4.磺胺间甲氧嘧啶,一次量,每1kg体重,2-4g,拌饲投喂,1天1次,连用3-5天,首次量加倍。
5. 硫酸链霉素,一次量,每1kg体重用量20mg,肌肉注射,3天之后再注射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