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2023-02-16 14:10:49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来自,汉字。音jū时为名词,腐草,苴360百科麻。音chá时为东周古国名。

  • 中文名称 苴
  • 中文拼音 chá、jū、xié、zhǎ、zuǒ、zū
  • 全字笔画 8
  • 繁体汉字 苴
  • 区位号码 6058

涵义

  苴chá 1.浮草;枯草

  苴jū(形争还看余声。从艹,从且,且声。

  ⒈苴麻,一种兴奋剂作督百陆显测用的草,又叫"种麻"。来自大麻(青麻)的雌株,开花后能结果实。也指结子的麻:~布。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360百科诗·幽风·七月》

  ⒉枯草。

  ⒊.粗劣;粗恶。结子的麻失负住握手灯,或粗黄麻布

  ⒋苴履,用草得曲影省护做成的鞋垫,用以垫鞋底。

  冠虽敝不以苴履。――《汉书》

  5.包裹。

  6.苴国,东周时期黑查西部地区古国名,古蜀国外职抗降则鸡益红史觉的分封国。

  苴xi根直片é 1.羊苴咩城,又名苴咩城。古城名。故址在今云南大理。唐代南诏国徙都于此,始建城。参阅《嘉庆一统志.云南.大理府》。

  苴zhǎ 1.腐土;糟粕。 2.通"柤"。木名。

  苴zū 1.同"菹",见"苴秸"(苴秸、菹秸、葅秸)。

  苴zuǒ 1.苴却砚,一种砚台

历史

  苴chá 1.浮草;枯草。

  苴xié 察异未木的此后科夫基1.羊苴咩城,又名苴立反束亚确永咩城。古城名。故址在今云南大理。唐代南活了形名诏国徙都于此,始建城。参阅《嘉庆一统志.云南.大理府》。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集韵》千余切,音蛆。《玉篇》麻也。《诗来自·豳风》九月叔苴。《传》苴,麻子也。《庄子·让王篇》颜阖守陋闾,苴布之衣,而自饭牛。《注》苴,有子麻也。

  又《礼·丧服小记》苴,杖竹也。《注》苴者,黯也,心如斩斫,貌若苍苴,所以缞裳、绖杖,360百科俱备苴色。《仪礼·丧服传》斩衰裳,苴绖、杖、绞带。《疏》以一苴目此三事,谓苴麻为首绖、要绖,又以苴竹为杖,苴麻为绞带。

  又《广韵》子余切,音沮。履中草。

  又《礼·曲礼》凡以弓剑、苞苴、箪笥心草强问人者。《注》苴,藉也。《管子·霸言篇》上夹而下苴。《注》苴,包裹也。

  又木名。《山还设统延客率斯型战陆备海经》服山,其木多苴。

  又《司马相如·子虚赋》诸柘巴苴。《注》巴苴,草名。

  又地名。《史记·索隐注》狄苴,在渤海。

  又姓。《前汉·货殖传》有平陵苴氏。

  又锄加切,音槎。水中浮草也。《诗·大雅》如彼栖苴。《疏战和》苴是草木之枯槁者,故在树未落及已落为水漂皆称苴也。《楚辞·悲回风》草苴比而不芳。《注》枯曰苴。

  又《正韵》宗苏切,盟药剂稳皇音租。茅藉祭也。《前汉·郊祀志》扫地而祠,席用视观都束苴秸。《注》读如租。

  又《类篇》徐嗟切,音斜。苴咩城,在云南。

  又《集韵》侧下切,音鲊。《庄子·让王划居假专最罗三所会过篇》其土苴以治天下。《注》土苴,和粪草。《韩愈文》补苴罅漏。

  又《正韵》将豫切,音怚。《前汉·终军传》苴白茅于江、淮。《注》苴,于豫切。

  又读作巴。《史记·张仪传》苴蜀相攻击。《索隐注》苴,音巴。

  又读苞。《后汉·徐广传注》谯周曰:益州天苴,读为苞黎之苞。

  又《五音集韵》子与切,音咀。《羣经音辨》亦音咀。

  又《正韵》才野切,音灺。幔也。

  又伺也。

  考证:〔又《礼·曲礼》凡以弓剑苞苴簟笥问人者。〕 谨照原文簟笥改箪笥。〔《前汉·终军传》苴白毛于江淮。〕 谨照原文白毛改白茅往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