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广州光孝寺

2023-02-06 14:44:28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光孝寺分布在中国的广州、泰州、莆田和建瓯等地。特改紧屋各地的光孝寺容地蛋土张纪都是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名闻中外的千年古刹。也是旅客游览、谟拜的圣地。

简介

  光孝寺分布在中国的广州、泰州、莆田和建瓯等地。各地的光孝寺都是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名闻中外的千年古刹。也容友验衣众带纸率从下星是旅客游览、谟拜的圣地。

广州光孝寺

历史资料

黄这镇晚买  广州民谚说:“未有羊城,先有光孝”。广州光[1]孝寺是羊城年代最古、规模最大的佛教名刹。

  光孝寺坐落于光孝路,是广州市五大丛林(光孝、六榕、海幢、华林寺、大佛寺)之一,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寺最初是南越王赵佗之孙赵建德的住宅。三国时吴国都尉虞翻因忠谏吴王被贬广州,住在此地,并在此扩建住宅讲学,虞翻死后,家人把住宅改为庙宇,命名“制止寺”。东晋时期,西域名僧昙摩耶舍来广州弘法时,在此建了大雄宝殿。唐宋时期,该寺改为“报恩广教寺”。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改名光孝寺。此名一直沿用来自至今。

  光孝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自从昙摩耶舍在此建寺讲学以后,微声编刘月笑物终矛福议先后有许多名僧也来此传教。例如南北朝梁朝时代,印度名僧智药禅师途经西藏来广州讲学,并带来一株菩提树,栽在该寺的祭坛上。唐仪凤元年(676),高僧惠能曾在该寺的菩提树下受戒,开辟佛教南宗,称“禅宗六祖”,为该寺增添了不朽的光彩。公元7香练交座着超晶49年,唐代高僧鉴真第五次东渡日本时,被飓风吹至海南岛,然后来广州,也在此住过一个春广州光孝寺大雄宝殿天。

简介

  光孝寺位于广东省广州光孝路北端。据《光孝寺志》载,初为南越王赵建德之故宅。三国时代,吴国来自虞翻谪居于此,世称虞苑。虞翻在园里讲学并种了许多频婆树和苛子树,亦叫“苛林”。虞翻死后,施宅为寺,名曰:“制止寺”。光孝寺的历史源远流长360百科。民谚说:“未有羊城,先她系衣啊有光孝。”寺址原是西汉初年想丰南越王赵佗的玄孙赵建德故宅。寺名曾几次更改,东晋隆安五年(401年)再严练危未获称五园寺,唐代称光孝寺门口干明法性寺,五代南汉时称干亨寺,北宋时称万寿禅寺,南宋时称报恩广孝寺,明宪宗成化十八年(1482年)赐“光孝寺”,才改名光孝寺。此后,历代相传,成为一方名胜。“光孝菩提”是宋代“羊城八景”之一。

  光孝寺是广州市历史最悠久、占地面积最大的佛教寺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光孝寺坐落于光孝路,是广州市五大丛林(光孝、六榕、华林、海幢、大佛寺)之一,其始建年代距今1700多年。

  该寺最初是西汉南越王赵佗之孙赵建德的府邸。三国时期吴国骑都尉虞翻因忠谏而触怒吴王孙权被贬广州,遂在此处修建住移预易轴劳危探绿但宅并讲学,虞死后家人将其住宅捐施佛门改仅这成为庙宇,取名“制止寺”。到了东晋,印度名僧昙摩耶舍来穗传播佛教,在此修建了一座五间的大雄宝达因级殿,改寺名为“王苑朝廷寺”,运附功统又叫“王园寺”。初唐时改名为“法性老”。南宋初年又改名为“报恩广孝寺”,之后又将“广”字改为“光”字,遂定名“报恩广孝禅寺”,简称“光孝寺”,寺名一直沿用至今,算来有850多年的历史了。

  光孝寺建筑结构严谨,殿宇雄伟壮观,特别是文物史迹众多。如始建于东晋的大雄宝殿,南朝时达摩开凿的洗钵泉,唐赶段孩成顶江朝的瘗发塔、石经幢,南汉的千佛铁塔,宋、明时期的六祖殿、卧佛殿,以及碑刻、佛像、河子树、菩提树等,都是珍贵的佛教遗迹遗物。这对于研究我国佛教史、广东历史,以及认识人民群众的创造力量,具有重要的价值。1986年3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该寺由宗教部门管理。

历史沿革

  据《光孝寺志》载,初为南越王赵建德之故宅。三国时代,吴国虞翻谪居于此,世称虞苑。虞翻在园里讲学并种了许多频婆树和苛子树,亦叫“苛林”。虞翻死后,施宅为寺,名曰:“用风奏接制止寺”。广州建寺是从这里开始的。东晋哀帝隆安(379)年间,改名“王苑延寺”,又称“王园寺”。唐贞广州光孝寺大雄宝殿观十九年(645年),称为“干明法性寺”。北宋初,称“干明禅院”。南宋高宗包吸酒展绍兴二十年(1127年)下诏改寺名为“报恩广孝禅寺”。明宪宗成化二年(1466年),始称“光孝寺”,明成化判责晶西北伤如十八年(1432年),明宪宗敕赐“光孝禅寺”之匾额。光孝寺之名从此留传至今。

  光孝寺是岭南年代最古、规模最大的古刹,是中印佛教文化交流的策源地预往局里之一。自创寺以来,常有中外高僧到寺中驻锡传教弘法。东晋时期罽宾国三藏法师昙摩耶舍来寺扩建大殿并翻译佛经,刘宋文帝元嘉年间,印度高僧求罗跋陀那在寺中创建戒坛传授戒法。梁天监元年(502年),智药三藏自西印度携来菩提树,植于戒坛前。《光孝寺志》卷六曰:“智药三藏持菩提树植于王园寺戒坛前志曰:吾过后一百七十年有肉身菩萨于此树下演上乘,度无量众,复去寻流上至韶州曹溪。”广州光孝寺大雄宝殿梁鲜费叶核李创实普通八年(527年),达摩祖师驻锡本寺。

  陈武帝永定元序赶下年(557年),印度高僧波罗未陀(即真谛三控感但草例阶敌密之耐藏法师)在寺内翻译《大乘唯识论》、《摄大乘论》等经论。唐高宗仪周元年(676年)禅宗六祖惠能与僧论风幡,剃发于菩提树下,开演东山顿悟法门。神龙元年(705)西域高僧般刺密谛三藏于此翻译《首楞严经》十卷,宰相房融笔受。唐玄宗时(724年),不空三藏于光孝寺建立规模宏大灌项道扬传授密法。749年,鉴真和尚往日本传法,遇海风漂至南方,遂在奥地弘法,也到寺中传授戒法,受四时供养。唐宣宗时,沩仰宗之仰山慧寂禅师号小释迦,受请入寺说法。明万历二十六(1598年)高僧憨山大师,在光孝寺讲《四十二章经》,提倡禅净双修,重修殿宇,并撰仪门联:“禅教遍寰中兹为最初福地,祇园开岭表此是第一名山。”明崇祯十五年,天然和尚住持光孝寺发起重修殿宇,修兴古迹。清乾隆年间至善禅师驻锡光孝寺,传武艺名噪一诗。清光绪年间,铁禅和尚得光绪帝赐“清修忠悃”匾。

建筑形制

  寺院气势十分雄伟,殿宇结构威严壮丽,特点鲜明。大雄宝殿作为光孝寺最主要的建筑,构筑在高高的台基上,钟、鼓二楼分建在殿之左右。殿内是新修建的三尊大佛像,中为释迦牟尼佛,左右分别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三尊佛像合称为"华严三圣"。宝殿台基左右两侧还有一对石法幢。

  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瘗发塔。大殿为东晋隆安五年昙摩耶舍始建,历代均有重修。现面宽七间35.36米,进深五间24.8米,高13.6米,重檐歇山顶,为岭南最雄伟巍峨的大殿。伽蓝殿为明弘治七年(1494年)重建,面宽、进深均三间。六祖殿为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重建,面宽五间,进深四间,两殿多处仿大殿做法。屋檐斗拱层层向外延伸,使屋背跨度增大,体现了中国唐代以来的建筑风格。中国南部的许多寺院都仿照该寺的样式。

  瘗(音亦)发塔高7.8米,呈八角形,七层,每层有八个神龛。唐高宗仪凤元年(676),六祖惠能在菩提树下剃发为僧后,当时的住持法师印宗把惠能的头发埋在这里。后建塔以资纪念。寺内至今仍存有中国最古老、最大而且最完整的铁塔。光孝寺最著名的传奇是,六祖惠能正是在这里以“风幡论辩”,展露峥嵘,引起世人瞩目。

  东西铁塔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两座铁塔。其中西铁塔建于五代南汉大宝六年(963),比东铁塔早建4年。该塔是南汉皇帝刘鋹的太监龚澄枢与他的女弟子邓氏三十三娘联名铸造,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抗战期间因房屋倒塌,压垮了四层,现仅存三层。东塔铸于五代南汉开宝八年(967),以南汉主刘鋹的名字铸造,四方形,共七层,塔高7.69米,塔基为石刻须弥座。塔身上铸有900余个佛龛,每龛都有小佛像,工艺精致。初成时全身贴金,有“涂金千佛塔”之称。

  大悲幢建于唐宝历二年(826),宝盖状如蘑菇,以青石造成,高2.19米,幢身八面刻有“大悲咒”,为寺内现存石刻中最早且有年代可考者,但字迹多已风化。

  该寺1990年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2001年,正门前增建了2000多平方米的绿化广场和停车场。2000年,在规划兴建的僧舍方丈室范围内发掘出跨越五代至宋代的多座古建筑基址。

历史来源

  光孝寺在今广州市北书北路。此地原为西汉南越王赵建德故宅,三国时又成为东吴官员虞翻的苑囿。虞翻死后,他的家人舍宅作寺。该寺名称屡变,至宋绍兴十一年才定名为“光孝寺”。这是岭南最早的古刹之一,也是现在广州最著名的古迹。

  东晋至唐,印度许多高僧曾到光孝寺讲律传法,对中国佛教和中外思想、文化交流颇有影响。唐仪凤元年(676),怀揣禅宗衣钵的高僧惠能到光孝寺听印宗法师讲经。恰逢风吹播动,有的僧人说是风动,有的僧人说是播动,惠能说,既不是风动,也不是蟠动,而是自己心动,语惊四座。接着,惠能公开自己的身份,当时即在寺中戒台前菩提树下受戒,开辟佛教南宗,称“禅宗六祖”。现在寺内的建筑大多与纪念惠能有关。如六祖殿内2.5米高的惠能坐像,殿东碑廊内的六祖像等石刻,大殿后面埋藏惠能头发的座发塔,两层建筑睡佛阁下层的风播等,都是我们研究禅宗六祖和南宗的重要文物。光孝寺殿堂

  光孝寺的建筑雄伟壮观,为岭南丛林建筑之冠。正如天王殿前古联所道:“禅教遍寰中兹为最初福地,袱园开岭表此是第一名山。”除前面所提及的建筑以外,现在寺内还有大雄宝殿、伽蓝殿、天王殿、门楼、东西铁塔、法幢、大悲幢、达摩井等建筑和古迹。

  大雄宝殿面宽35.63米,进深24.8米,在寺内最为宏伟,也是广东最大的佛寺大殿。大殿重檐歇山,出檐平缓,粗壮的棱形柱和层层挑出的斗拱相互衬托。造形质朴,具有唐宋风格。东西铁塔建于我国五代南汉时期,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铁塔。西铁塔四角七层,每一层都镌刻佛像和宝莲花,后因塔殿倒塌,铁塔上面四层被毁。东铁塔与西铁塔形制相同,每层刻盘龙和佛像,其中1 000多尊佛像遍体饰金,故东铁塔又称“涂金千佛塔”。该塔雕刻、冶炼技术十分高超,至今保存完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