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白龙江

2023-01-18 15:53:15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白龙江,长支流嘉陵江的支流。发源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与四川若尔盖县交界郎木寺,流经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四川省若尔盖县、甘肃省甘南州的迭部县、舟曲县、陇南市的来自宕昌县、武都区、文县,在四川广元市境内汇入嘉陵江。

道全长576千米,流域面积3.18万平360百科方千米。河道穿行于山区峡步判送过感东谷,平均比降为4.83行包速宜显血远措%,天然落差2783米,年平均流量389立方米/秒。白龙江沿岸多峡谷,灌溉功能很弱,但水能蕴藏量432万千瓦,沿干支流已经实现了多梯级开发,拥有严厉碧口、宝珠寺等大中型水力发电枢纽。 白龙江迭部、舟些怕件径他被曲县段水土流失严重,加上各种人为因素,经常发生泥石流等自然灾害,2010年8月7日,舟曲县特大泥石流,流经亲位打持火量唱含演区域被夷为平地,遇难1557人,失踪284人,累计门诊治疗2315人。

白龙江流域内多民族杂居,主要有汉、藏族、回、羌、蒙古、苗等民族。历史上,是汉族与少数民族融合的重要区域,赶线燃守是汉蜀之间的战略要地,中国工农红军过川入陇的重要通道,流域内历史战争遗迹遍布。有阴平古、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俄界会议"会址、天另织块险腊子口战役遗址等知名历史遗迹。

 

  • 中文名称 白龙江
  • 外文名称 Pai-lung River
  • 所属水系 长江支流嘉陵江的支流
  • 地理位置 甘南、陇南、川北
  • 流经 甘南、陇南、广元

历史沿革

  明代开始,为了巩固边关,教化"异族",政府开始了往白龙江流域大规模地迁徙汉人的"工程"。加上明清两代的军屯、民屯,更为重要的是两次流民高潮,使汉民逐渐成为流域的主体居民。

  第一次流民高潮出现在明末清初数十年的战乱期间,川蜀移民大量涌入白龙江流域。

  第二次流民高潮出现在清朝同治年间的陕甘回民大起义的十多年间,陕西移民大量涌入本流域。

  前者是因为明代后期来自及清初,农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360百科造成大量流民。由于白龙江流域山大沟深,林密流急,较少遭遇苛政和兵燹,因而吸引了大批流民。尤其加上地域因素,四川、湖北涌来的流民更多。今陇南各地普遍流传着其祖先是由"四川大槐树"下迁来的说法。根据民国时期编纂的《徽县新志》和《西和县志》(徽县、西和两县现均属陇南地区,与武都县毗邻)和现今能见到的一些家谱材料,证明这些下学九深敌执接说法是确实的。

发源地

  发源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与四川若尔盖县交界的郎木寺,流经甘南州的迭部县、舟曲县陇南市的宕昌县、武都区、文县,在四川广元市境内汇入嘉陵江,在甘肃境内流长381.5公里。白龙江流域在甘肃省境内的部分是北纬32.60-34.40,东经1030-缩右科吸土片105.50,流域面积17846.3平方公律婷世额方确历激里(白龙江流域还包括定西地区岷县东南的一部分)。白龙江流域以主干流流经之地为主,也包括主要支流流经之地。主要支流流经之地有甘肃陇南地区的宕昌县,武都县的洛塘区,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的九寨沟县(原名南坪县)。流域北面及东北面跟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卓尼县、定西地区的岷县、陇南地区的礼县、西和县、成县、康接壤,南面跟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的若尔盖县、九寨沟县、平武县及广元市的青川县相护事世白而派连。整个流域山峦起伏,江河纵横,上游属岷山山脉,中游属质让再政汉答溶秦岭山系,白龙江沿岸的开阔区域不多,大部分地方都是高坡陡崖,居民绝大长章位八标多数散居在河谷或半山坡上,交通不便,自然条件艰苦。也正因如此,两见控民风淳朴,方言有一定的特色。

白龙江

干流概况

  白龙江 嘉陵怀论吃逐阻活三术增统江支流。曾名桓水、羌水、白来自水。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四川省北部,源于甘肃省碌曲县西的郭尔莽梁北麓360百科.东流经四川若尔盖县北,复入甘肃省迭部县,汇达拉曲、脂子曲。再东流人舟曲后,转东南流,至宕昌县两河口有岷江由北汇人,到武都县持备行李两水镇又有拱坝河委剧普被若从西注人。再东南过武都县城南,至透防街折向西南,汇羊汤河后。又东南流,汇五库河、白水江、让水河,经碧口水库。至雄子告止就编书晚农浓粉针太沟东人四川省青川县,再东南至昭化北人嘉陵江。全长576公里,流域面积3.18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108亿立方米。甘肃省境内长475公里,流域面积2.72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93.8亿立方米,年输沙量1840万吨。士花沙三龙老频意换流经陇南山区,森林茂密,河谷峡窄,比降大,水力资源丰富。

白龙江

  嘉陵江右岸支流白龙江,白龙江属于嘉陵江的一级支流,流域面积31800余平方公里,河 长570余公里,天然落差约2780米,水能理论蕴藏量约4备屋调束伟30余万千瓦。流域处于青藏高原与川西北高原交错地带。干流发源于甘肃省碌曲县郎木乡,于四广元县昭化镇汇入嘉陵江。流域内高山起伏,水系不对称,支流大部分布在右岸,干流河道平均坡降约为4.8‰。两河口以上属山原地区,北面上段以迭山山系与黄河支流洮河分水,西南面与黄河支流黑河相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南面以岷山山系与岷江、涪江分界。河道蜿蜒于高山峡谷之中,平均坡降超过10%,最陡处接近30%。中段两河口至碧口以高山为主,有部分高原和少量河谷平坝,河段平均坡降约3.0%,武都水文站河宽约80~150米,枯水时平均水深约0.6米;碧口以下,属川西北高原向四川盆地奏传治丘陵过渡地带。干流右侧有白水江、清江河等支流汇入。白龙江下游河段河谷开阔,间有较宽的河谷平坝,水流减缓,平均坡降约1查迅相首众座给却刻光.5%,在广元县三磊坝水文站河宽约110~160米,枯水时平均水深约1.5米。

白龙江

  白龙江古名"桓水"、"羌水"和 "白水"。《尚书·禹贡》中 "西顷因桓是,浮于(嘉陵江),逾于沔(汉水)"的"比视桓水",即指今白龙江。《汉书·地理志》记载:"羌道,羌水出塞外,南至阴平入白水,过郡三,行六百里。"

  作为嘉陵磁花己达增非解引江上游的最大河流,白龙江还是中国西部亚热带与暖黄投缩专介将温带的分界线,与秦、淮河同为中国地理上的今因许重要分界线。白龙江长约600读冲备顶字以权八公里,其中甘肃境集哪元着待资内450公里,流域年降水量600-900毫米,年径流量约87亿立方米,5-10月流量大,占全年的75%左右,也是地质灾害容易引发的月份。

主要支流

  白龙江水系呈不规修运财自响担银刚则的树枝状分布,支流大部分在右岸汇入。主干及主要支汊向西北伸展。白龙江流域面积大于300平方公里的一级支流有13条;大于500平方公里的有11条。

  北峪河 长江水系,嘉陵江二级支流。在武都县北部,发源于武都县北安化镇瓦房山,西南流经安化、柏林、马街,至武都县城汇人白龙江。河长44公里,流域面积432平方公里。流域呈掌网状形。长度15公里以上支流有四家沟、马家沟、安坪沟等40条。年均径流量0.32亿立米,平均比降17.7乐。流域内由于长期毁林开荒,加上山高坡陡,滑坡和水土流失严重,是闻名的泥石流沟。水土流失面积为374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86.7%。1949年以来,下游河床淤积抬高5.2米,武都县城形成水高城低之势,洪水时严重危及城区安全。

  岷江 白龙江支流。曾名白龙江,乾江。宕昌县内又名宕昌河。因宕昌县古属岷州,故名。源于宕昌县与岷县之间分水岭南侧,东南流经哈达铺、宕昌镇,至两河口注人白龙江。全长100公里,流域面积2235平方公里,年径流量6.07亿立方米。支流有理川河、南河、油房河、官鹅河、大河坝河,东拉河等。流经陇南山区,河床比较大,水力资源丰富。上游多森林、草原;中下游河谷两岸陡峭,常有泥石流发生。

  白水江 白龙江支流。曾名羌水。因在甘肃省文县,故又名文县河。上游名黑河,源于四川省南坪县崛山中段郎架岭东北,东南流至黑河塘后始称白水江。再东南流至柴门关人甘肃省文县。东流有中路河、马莲河由北岸注人,南岸又有白马河、丹堡河汇人。再东至关头坝人白龙在。全长295,6公里,篙坪水文站以上流域面积8134平方公里,甘肃境内长107公里,流域面积3039平方公里,年径流量34.7亿立方米。以降雨补给为主,河床比较大、水力资源丰富。

水文特征

  白龙江右岸支流白水江,流域面积8300余平方公里,河长近290公里,天然落差约2850米,平均坡降约10%。上源分黑河、白河两支,以黑河为正源,发源于岷山中段四川省南坪、若尔盖、松潘三县交界处东侧,白河发源于松潘县红星乡(山巴寺院)北端岷山弓杠岭。流域内有湖泊100余处,大量分布在著名风景区和国家自然保护区九寨沟及附近,构成秀丽的山水景观。白河与黑河汇合后始称白水江,在玉垒坪汇入白龙江。位于干流甘肃省文县玉垒乡的蒿坪水文站河宽约35~75米,枯水平均水深约1.2米。

  白龙江流域水能理论蕴藏量432.7万千瓦,在历次勘测规划的基础上,水利部成都勘测设计院会同水利部第五工程局最新规划进行11级梯级开发,总装机容量319万千瓦;白龙江开发重点为武都至昭化段的苗家坝水电站、碧口水电站、麒麟寺水电站、宝珠寺水电站、紫兰坝水电站等5级,总装机容量228万千瓦。其中,碧口(装机容量30万千瓦)1976年即已建成供电,宝珠寺(装机容量63万千瓦)也于1997年建成。白龙江支流上已建电站尚有拱坝河甘肃省武都区黄鹿坝水电站(装机容量1.26万千瓦),求吉河四川省若尔盖县巴西电站(装机容量3750千瓦)等。

治理开发

  白龙江发源于甘肃碌曲县郎木乡,流经甘肃、四川两省,在四川广元宝轮镇汇入嘉陵江,流域面积32244km,全长约487.26km,天然落差2010m,平均比降4.12‰,多年平均径流量100亿m3。

  白龙江流域治理开发任务为防洪、灌溉及供水、发电、水土保持等。

  流域洪水由暴雨形成,上、中游地区为高山峡谷区,暴雨强度和频数低于下游地区,流域洪水主要集中在武都以下,特别是碧口~三磊坝间。武都区是流域主要防洪对象,规划做好堤防工程建设。碧口以下已建碧口与宝珠寺水库两座具防洪作用的水库,分别预留防洪库容2.21亿 m3和13.4亿m3,应辅以堤防护岸工程抵御洪水威胁。陇南山地水土流失严重,山洪引起泥石流,是流域山洪灾害多发地区,其治理应以非工程措施为主,专业监测、预警预报,以及群测群防等相结合,对泥石流沟可采取拦挡排导等工程处理措施。

  白龙江流域工业不甚发达,上游地区以畜牧、林业为主,中下游地区以农业为主。流域灌溉以完善灌溉工程配套建设,推广节水技术为主,已建的宝珠寺、碧口等水库枢纽能解决部分灌溉与供水需求,后期可建设苗家坝等水源工程,进一步满足灌溉及供水要求。

  白龙江流域水力资源比较丰富,干流及主要支流白水江的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共为3557.6MW,年发电量130.59亿kW.h;已、正开发装机容量为1094MW,年发电量42.47亿kW.h。已、正开发装机容量占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的30.8%,水力资源开发前景较好。

  白龙江干流已建尼什峡(2208.5m,10MW)、尼傲峡(2026.2m,12MW)、碧口(704m,300MW)、宝珠寺(588m,700MW)4座电站工程,装机容量1022MW。苗家坝(800m)在建,装机容量240MW;尚有6座50MW以上电站待开发建设,分别为:麻牙峡(1960m,96MW)、腊子沟口(高坝)(1840m,255MW)、巴藏(1600m,69MW)、沙川坝(1548m,285MW)、紫兰坝(488m,102MW)、昭化(466m,48MW),装机容量共计855MW。

  陇南地区以土石山为主,地形破碎,极易遭受侵蚀,水土流失类型除水蚀外,重力侵蚀和泥石流比较活跃,是嘉陵江流域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以改善生产基础条件、控制沟蚀、加强滑坡泥石流预警预报为首要目标,以综合治理和预警预报为主,实施坡面整治、沟道防护、水土保持林草、疏溪固堤、治塘筑堰等措施。

经济文化

  白龙江流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全流域有近130个乡镇,藏族乡镇占1/6。据甘肃省统计局1999年的统计,白龙江流域总人口约120万人,其中汉族约108万人,藏族约11万人,占总人口数接近1/10。其余还有回族、氐族、蒙古族等,但数量不多。居民来源与语言.在元代以前,白龙江流域的主体民族一直是羌、氐、藏等少数民族。汉族虽然陆续有进入该流域落业的,但数量很少。盛行佛教、道教,境内沿白龙江有郎木寺、武都龙华寺、武都通化山普化寺、武都城关莲华山寺、武都龙凤山寺院、武都龙凤佛堂寺、陇南汉王寺、万象洞寺院、广严院、琵琶寺、邬金寺、武都坪牙喇嘛庙等数百座佛教寺庙,使得白龙江成为中国西部的佛教文化圣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