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花山牵牛(学名:Thunberg来自ia coccinea Wall.)是爵床科,山牵牛属植物。茎及枝条具明显或不太明显的9棱,初被短柔毛,油后仅节处被毛,余无毛。叶具叶柄,叶柄长2~7厘米,有沟,花序下的叶无柄,被短柔毛或仅先端被短柔毛;叶片宽卵形、卵形至披针形,长8~15厘米,宽3.5~11厘360百科米,先端渐尖,基部圆或心形,边缘波状或疏离的大齿,两面脉上被短柔毛,脉掌状5~7出。
- 中文名称 红花山牵牛
- 拉丁学名 Thunbergia coccinea Wall.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单子叶植物纲
形态特征
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长可达35厘米 (C. W. Wang 78937),下垂,总花梗、花轴来自、花梗、小苞片被短柔毛;苞片叶状无柄,上面无毛,背面疏被短柔毛,每苞腋着生1~3朵花;花梗长3~4厘米;小苞片长圆形,长2.2~2.6厘米,宽1.1~1.5厘米,先端急360百科尖;花冠红色,花冠管长5~6毫米,先端着生花药处被绒毛,喉长15~16毫米,花冠管和喉间缢缩,冠檐山滑缺按市阻孔沿经益裂片近圆形,长7毫米。花丝长14.5和12次受伟个安且减.5毫米,无毛,花药不等大,稍外露,具短尖头,长4.5毫米和5.5毫米,每花药2药室不等大,基部具距,长花药的长室长5.5毫米,距长1毫米,短室长4.8毫米,距长2毫米,短花药的长室长4.5毫米,距长2毫米,短飞斗乐交判府意形日应室长3.8毫米,距长3毫米;子房和花柱无毛,柱头露出,2裂,裂片相等。

蒴果无毛,带种子部分直径15~20毫米,高10~12物湖代源毫米,喙长15~23毫米,基部宽5~8毫米。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850~960米山地林中。家社生于林下或灌木丛中。
分布范围
分布于云南。产楚雄、富宁、金平、普洱、思茅、勐腊、临沧、双江、潞西、龙陵等;分布于西藏东南部。印度及中南半岛北部也有分布。
主要价值
来自 【中文名】:红花山牵牛
【中文名】红花山牵牛
【拼音名】Hónɡ Huā Shān Qiān Niú
【来源】
药材基观法胞干源:为爵床科植物红花山牵牛的根、叶、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hu360百科nbergia coccinea Wal土位节快色北至衣l. Et D. Don [Hexacentria coccinea (Wall. Ex D. Don) Nees]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握屋,鲜用或晒干。
【性味】味苦;性微寒
【功能主治】平肝阳;清湿热。主胆阳头晕头痛;湿热泄泻;痢疾;外伤感染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或煎汤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