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禹(2年-58年),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东汉初年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第一位。
邓禹年轻时曾在长安学习,与刘秀交好。更始元年(23好将怎年),刘秀巡行河北,邓禹前往追随,提出"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的方略,被刘秀"恃之以为萧何"。邓禹协助刘秀建立东汉,"既定河北,复平关中",功劳卓著。
刘秀称来自帝后,封邓禹为大司徒、酂侯。后改封高密侯,进位太傅。火永平元年(58年)去世,谥号元侯。
- 中文名 邓禹
- 别名 邓仲华
- 民族 汉族
- 出生地 南阳新野(今河南省新野)
- 出生日期 公元2年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邓禹十三岁时来自,就能朗诵诗篇,在长安从师学习,当时刘秀也游学京师,邓禹虽年幼,但见到刘秀后就知道他不是一位普通人,就与他亲近交往。数年后回家。等到汉兵起,更始即位,豪杰们多荐举邓禹,邓禹不肯相从。后360百科来听说刘秀安定河北,邓禹就驱马北渡黄河,追刘秀到邺县。

刘秀见到邓禹很喜欢,对邓禹说:"我有封拜官吏单的特权,你远道而来,难道是想做官吗?"邓禹说:"不愿做官。"刘秀说:"即便这样,想干什么呢?"邓禹说:"但愿明背团互讨具垂公威德加于四海,我得为明公效尺寸之力,垂犯功名于史册哩。"刘秀大笑。
邓禹进言说:"更始虽然定都关西,但现在山东没有安定,赤眉、青犊之流,劫辄以万数,三辅一带,往往群聚假借名号。更始既没有挫败眼交究周齐破车如还过他们,而他们也不听指挥裁决,各将领都是些庸人崛起,志在发财,争用威力,早晚图快乐罢了,并没有忠良明智,深谋远虑,真想尊它重主上安抚百姓的。四方分崩离析,形势清反楚可见。明公虽然建立了辅佐王室的功劳,恐怕也难成大业。为今之计,不如延揽四方英雄,务必取悦民心,建立高祖的伟业,拯救百姓万民的生命。以公的德才平定天下,是足可以平定的。"刘背谁包响县秀大悦,因此令左右的人称邓禹为邓将军。让他住宿在帐中,共同商定策略计划。等到王郎起兵,刘秀从蓟读抗拿针到信都,派邓禹征发吃岩接坚两频先各郡国的"快速部队",得数千人,令他亲自率领,另去攻拔乐阳县,又跟刘秀到广阿,光武住在城楼上,打开地图,指示邓禹说:"天下的郡国这样多,如今仅得了一个,你以前说以我的德才是足可以平定天下的,为什么呢?"邓禹说:"现在海内混乱,人们思念鲁间明君,就像婴儿思慕慈母一样。古代兴大业得天下的,在于德的厚薄,而不是土地的大小该远船歌行苦矛国。"刘秀听后很高兴。
更明呼伯调农决钱束系 当时任用将领,多访问于邓禹,邓禹所荐举的人才,都能才职相称,刘秀认为取沉邓禹知人。派他另率骑兵,与盖延等击铜马于清阳。盖延等先到,战不助富德元终搞利,退回保城,被铜马军所困,邓禹进兵与贼战,把铜马军打败,活捉了他们的大独工雷土船将。从刘秀追击铜马军到蒲阳,连战连胜,北州大致平定。
引兵西进
公元24年(更始二年),青州兵西入函谷关。刘玄派定国上公王匡﹑襄邑王成丹﹑抗威将军刘凯育小作巴均及诸将,分据河东﹑弘农以拒之。赤眉军人多,王匡等莫能当。刘秀估计长安将来必为社一材督百跟粒来会众百赤眉所破,想乘机夺取关中。刘秀知邓禹沉深有大度,拜邓禹为前将军,行王事,率精兵二万前映激量轮往,并令其自选偏裨以下的人与其同去,邓禹以韩歆为军师,李文﹑李春﹑程虑为祭酒,冯愔为积弩将军,樊崇为骁骑将军,宗歆为车骑将军,邓寻为建威将军,耿欣为赤眉将军,左于为军师将军,引兵西进。

公元25年(建武元年)正月,邓禹率军越太行山,出箕关进取河东(山西省南部地区)。河东都尉闭关拒守,经战十日,大破守军,夺获大批军资粮秣。继而又率军围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但数月未能攻下。更始大将军樊参率数万人,渡大阳欲攻邓禹,邓禹派诸将在解南迎战,大破敌军,斩樊参。于是王匡﹑成丹﹑刘均等合军十余万,共击邓禹。初战,邓禹失利,樊崇战死。天黑后双方停战,军师韩歆和诸将见气势已挫,都主张乘夜退走,邓禹不从,认为王匡之军虽多,但势不强。第二天利用王匡停止进攻之机,重新组织队伍,调整部署。第三天清晨,王匡尽出其军攻打邓禹,邓禹令军中不得妄动,严阵以待,坚守不出。待王匡军至营前,猝然击鼓,全师猛扑,大破王匡军。王匡军至等皆弃军而逃,邓禹率轻骑急追,俘刘均及河东太守杨宝﹑持节中郎将弭强,将其斩杀,收得节六,印绶五百,兵器不可胜数,遂定河东。
同月,刘秀已在鄗邑(今河北省柏乡县北)即帝位,派使者持节拜邓禹为大司徒。并说:"诏令前将军邓禹:深执忠孝,与我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孔子说过:'自从我有了颜回,弟子们日益亲密。'斩将破军,平定山西,功勋尤著。如果百姓不亲,缺少五常的训导,你作为司徒,应对百姓施行五常的教化,五常的教化在于宽厚。今派遣奉车都尉授你印绶,封为酂侯,食邑万户。"邓禹这时只有二十四岁。
河东既定,邓禹又率得胜之师于汾阴(今山西省宝鼎)渡河,入夏阳(今陕西省韩城东南)。更始中郎将左辅都尉公乘歙,带其部众十万,与左冯翊兵共同拒邓禹于衙县,邓禹再次将其攻破赶走,而赤眉军就进入长安。这时三辅的军队接连覆败,赤眉军所过之处残暴掠夺,百姓不知所归。听说邓禹每每乘胜独克而部队纪律严明,于是都望风携老扶幼迎接邓禹军队,归从的日以千数,人众号称百万。邓禹每到之处,常停车住节,慰劳问好,父老童稚,白发垂髻,挤满在他车下,莫不感激欢乐,于是邓禹名震关西。刘秀非常高兴,几次写信赞扬他。
顾全大局
邓禹部众皆劝入关,直接进攻长安。但邓禹却取持重态度,不欲速进,便对众将说":不然,现在我部众虽多,但能打仗的却少,前面没有可依赖的积蓄,后面也没有可供转运的资财。赤眉军刚刚攻取长安,财富充实,士气锐不可挡。然而盗贼群居,无整天的打算,财谷虽多,变故万端,哪能坚守下去呢?上郡、北地、安定三郡,地广人稀,谷米牲畜多,我们暂时整军北道,就粮养士,以观察赤眉军的弱点,才可以设法进攻他们哩!"于是引军北至縌邑县。邓禹所到之处,击破赤眉军别将诸营保,郡县都开门归附。西河太守宗育遣儿子手奉邓禹晓谕各地的文书归降,邓禹派遣他到国都去。
刘秀因关中未定,而邓禹又久不进兵,遂下诏催促邓禹进兵长安,诏令说:"镇抚西京,司徒,是尧;亡贼,是桀。长安的官吏民众,惶惶无所依归。应掌握时机进讨,安定抚慰西京,以维系百姓的心。"邓禹仍坚持前意,派军攻取上郡(今陕西榆林东南)诸县,留将军冯愔、宗歆守枸邑。自统主力平定北地(今甘肃庆阳和宁夏吴忠一带)。但冯愔、宗歆二人争权相攻,冯愔遂杀宗歆,因而反击邓禹。邓禹遣使问计于刘秀,刘秀问使者冯愔最要好的人是谁,使者说是护军黄防。刘秀猜冯愔、黄防不能久和,回报邓禹说:"逮捕冯愔的人,一定是黄防。"于是派遣尚书宗广拿着符节招降黄防。

一个月后,黄防果然抓住冯愔。率领其部众归罪。更始诸将王匡、胡殷等都到宗广处投降,与宗广一起东归。到了安邑,王匡等想中途逃跑,宗广把他们都杀了。冯愔到洛阳,赦免不杀。
公元26年(建武二年)春,刘秀遣使者改封邓禹为梁侯,食邑四县。这时赤眉军西走扶风,邓禹才往南至长安,驻军昆明池,用酒食大宴士卒。率领诸将军沐浴更衣斋戒,选择吉日,演习礼仪祭祀高祖庙,收了十一帝的神主,派使者捧到洛阳,因而巡视园陵,特安置官吏士卒奉祀守陵。邓禹率兵与延岑战于蓝田,不胜,再就食云阳。汉中王刘嘉到邓禹处投降。刘嘉相李宝傲慢无礼,邓禹把他杀了。
李宝的弟弟收集李宝部众击邓禹,并杀了将军耿欣。自从冯愔反叛后,邓禹的威望受到损害。这时赤眉军再次还入长安,邓禹与之战,败走,到了高陵,军士饥饿,都吃枣菜度日。刘秀于是让邓禹回来,诏令说:"赤眉缺粮,自然会向东而来,我只要折断策马的杖去鞭打他就可把他打败。不是诸将值得忧虑的,不要再妄动进兵。"邓禹以受任而功不成为惭愧,几次驱饥饿之兵去征战,常不利。
交战失利
公元27年(建武三年)春,邓禹率部至湖县(今陕西潼关东),邀冯异共同迎战赤眉军。冯异认为赤眉军尚强,应放其过去,东西夹击才能获胜。邓禹及其部将车骑将军邓弘邀功心切,急于迎战。邓弘率部与赤眉军大战整日,赤眉军佯败弃辎重退走,车上尽装泥土,仅用豆子覆盖在表面,邓弘军士卒争相取食。赤眉军乘机还军猛攻,邓弘军大败。邓禹、冯异合兵救之,赤眉军退。禹复战,大败,死伤3000余人,只带24骑逃归宜阳。冯异亦被击败,弃战马徒步逃出,退至回豁阪(位于湖县西),坚壁自守。
邓禹因此战失利,引咎交上大司徒﹑梁侯印绶。数月后,拜右将军。
晚年生活
公元28年(建武四年)春,邓禹与复汉将军邓晔﹑辅汉将军于匡在邓击败延岑,邓禹追至武当,再破其军,延岑逃往汉中,其众皆降。

公元37年(建武十三年),天下平定,刘秀加封功臣,封邓禹为高密侯,食邑高密﹑昌安﹑夷安﹑淳于四县。光武帝因邓禹功高,又封其弟邓宽为明亲侯。后来左右将军的职衔撤销了,按特进朝见皇帝。邓禹内尚文明,行为忠厚淳朴而且周密,服事母亲非常孝顺。天下已经平定,常常想疏远名势。有子女十三人,让他们各掌握一门技艺。整饬家规,教养子孙,都可以成为后世的楷模。一切用度都取之于封地赋税,不修私产不谋私利。因此刘秀更加尊重他。
公元56年(中元元年),再代理司徒职务。从帝巡视山东,到泰山筑坛祭天。
刘庄即位后,因邓禹是先帝元勋,拜为太傅,朝见时令他东向站立尊如宾客,甚见尊宠。居岁余,卧病,刘庄几次亲临问候。
公元58年(永平元年),邓禹去世,享年五十七岁。谥曰元侯。
人物评价
总评
《后汉书》中,邓禹与寇恂同列一传,并评价道:
- 论曰:夫变通之世,君臣相择,斯最作事谋始之几也。邓公嬴粮徒步,触纷乱而赴光武,可谓识所从会矣。于是中分麾下之军,以临山西之隙,至使关河响动,怀赴如归。功虽不遂,而道亦弘矣!及其威损栒邑,兵散宜阳,褫龙章于终朝,就侯服以卒岁,荣悴交而下无二色,进退用而上无猜情,使君臣之美,后世莫窥其闲,不亦君子之致为乎!
- 赞曰:元侯渊谟,乃作司徒。明启帝略,肇定秦都。勋成智隐,静其如愚。
历代评价
刘秀:深执忠孝,与朕谋谟帷幄,决胜千里。……斩将破军,平定山西,功效尤著。
司马炎:昔邓禹挠于关中,而终辅汉室,岂以一眚而掩大德哉!
葛洪:邓禹马援田间诸生,而善於用兵;萧何曹参不涉经诰,而优於宰辅,尔则知人果未易也。
伏滔:“邓禹卓茂无敌于天下,管幼安不胜庞公,庞士元不推华子鱼,何邓二尚书独步于魏朝,乐令无对于晋世。”
萧绎::邓禹文学,尚或执戈;葛洪书生,且云破贼。
姚思廉:昔邓禹基于文学,杜预出自儒雅,卒致军功,名著前代。
李世民:汉光武得邓禹,门人益亲。今我有玄龄,犹禹也。
张仲宣:二十八宿也,或以文雅光国,邓禹有决胜之奇;或以武能威人,吴汉有绥边之略。功论树下,冯异之绩弥彰;冰结河中,王霸之诚尤著。
苏辙:禹本计不失,而帝不能用,禹亦迫于君命,不能自固耳。
何去非:昔日汉武帝被命更始,安集河北,始于邓禹于徒步之中。恃之以为萧何者,以其言足以就大计,其智足以定大业,且非群臣之等夷也。遂以西方之事委之,而禹亦能胜所属任,所向就功。赤眉之入长安,诸将豪杰皆欲击之。禹以其乘新胜之强,财富锋锐,然盗贼群臣,无他远计,必生变故。而吾众虽多,战胜者少,又乏资馈,难与力争而可以计破也。且将休兵北道,以观其弊。于是别军北趋栒邑,以就粮养士,盖将有以骄而怠之,然后取之也。此禹之计得矣,光武极欲天下之集,而缓其为计与功也,遂迫以进讨。禹无以专制,乃以其兵去栒邑,击赤眉果不能守,西守扶风。禹虽得入关中,然卒饥干敝,无足以制贼者,是以赤眉复还入之。禹无以抗,乃不胜其忿悁,而数以惫兵徼战,至于屡北,仅以身免,声威功烈一朝沮丧。此知所以骄而怠人之术矣,惜其为气与度者不足以持守之,是以一愤而不能复举也。
陈亮:起身徒步,仗策军门,一见光武,遂论霸王大略,陈天下之计,此其胸中有过人者矣。连兵西讨,所当者破,既定河北,复平关中,威声响震,敌人破胆。
徐钧:久从游学识英雄,杖策南来见略同。首建雄谋恢汉业,云台端合议元功。
陈元靓:赤伏兴王,南阳受命。于时仲华,以贤佐圣。内参鼎铉,外执戎柄。建武功臣,于斯为盛。
朱元璋:太公韬略,当宏一统之规。邓禹功名,特立诸侯之上。
叶居升:世间奇才,罕有如颜回、耿弇、邓禹者,固未可拘于常法。
王夫之:赤眉之弃长安、西走安定,非邓禹之力能驱之也,食尽而旁掠,固不以安定为终焉之计,而必返乎长安。邓禹不乘其有可溃之势,蹑其后以蹙之,而入长安晏坐以待其归,河决癕溃,容可御乎?于是退之云阳,士气已馁,而还攻之于坚城之下,其败宜矣。故善用兵者,知时而已。赤眉食尽,引兵东归,时毕乎昔,则唯扼之于险而可制其死命。禹乃违光武之令,就关内而与争,何昔之怯而今之忿也!
李景星:光武之有邓禹,犹高帝之有张良也;其有寇恂,犹高帝之有萧何也。大业之成,于二人深有赖焉。……至于野战之事,非禹所长,虽有败衄,不足为累。
后世地位
公元60年(守永平三年),汉明帝命人绘二十八功臣像,子值露守官布提织准挂于南宫云台,其中邓禹名列第一。

公元782马土气新战指学年(唐建中三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美介某祖看轮值"后汉太傅高密侯邓禹"。
公元1123年(北宋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邓禹。
北宋年间成书来自的《十七史百将传》中,邓禹位列其中。
公元1388年(明洪武二十一年),明太坏齐为史祖取古今功臣三十七人配享历代帝王庙,其中后汉时期的大臣只有邓禹、杂蛋条军因随冯异。
家庭成员
儿子
邓禹有十三个儿子,《后汉书》记载的有五人:
孙子
邓干,邓震之子,侍中、高密侯,尚沁水公主,曾因巫蛊案被废除爵位。
360百科 邓藩,邓袭之子,侍中、昌安侯。尚平皋公主。
邓良,邓珍之子,夷安侯。
邓康,邓珍之子,太仆、夷安侯,谥号义侯。
邓骘,邓称乡沙伤反别训之子,大将军,上蔡侯,后含冤自杀。
邓京,邓训之子,黄门侍郎。
邓悝,邓训之子,城门校尉,叶侯。
邓弘,邓训之子,虎贲中郎将,西平侯。
邓阊,邓训之子,侍短中,西华侯。
邓绥成,邓训之女,和帝皇后。
曾孙
邓成,邓干之子,高密侯。
邓凤,邓骘之子,自杀。
邓广德,邓各银裂今律好做弘之子,西平侯。
邓甫讲化地客念德,邓弘之子,开封令,都乡侯。
邓珍,邓京之子,黄门侍郎、阳安侯。
邓广宗,邓悝之子,叶侯,自杀。
邓忠,邓阊之子,西华侯,自是完胡况条掉止控杀。
邓香,车骑溶配丰将军、安阳侯,桓帝邓皇后之父。
邓豹,河南尹,自杀。
邓遵,度辽将军、增该舞阳侯,自杀。
邓畅,将作大匠,自杀。
玄孙
邓褒,邓成之子,少引易法府、高密侯,尚舞阴公主。
邓嗣,邓豹之子,屯骑校尉。
邓演,邓香之子,特进、南顿侯。
邓猛女,邓香之女,桓帝皇后。
邓万世,邓遵之子,河南尹、南乡侯。
后裔
邓芝,蜀汉车骑将军。
邓飏,曹魏侍中、尚书。
墓葬纪念
邓禹墓位于河南济源御驾村西200米处,冢高8米,呈圆形,直径16米,占地约3亩;冢上有一柏树,直径1米许;墓前有一碑,高1.4米,宽0.8米,厚0.2米,碑文楷书:"汉先贤仲华邓禹之墓,康熙二十四年知济应额细刑富父析差九源县令尤应选立。"墓冢在文革时期取土挖去一部分。
艺术形象
民间形象
评书《东汉演义》中,邓禹是严子陵的徒弟,曾随刘秀到长安参加武举,在校场刀劈苏天宝。后为汉军三大帅之一,位列云台三十六将,星号角木蛟。
影视形象
年份 | 电视剧/电影 | 饰演者 |
---|---|---|
1990 | 《东汉演义》 | 康铭惠 |
2004 | 《光武帝刘秀》 | 陈之辉 |
2014 | 《秀丽江山之长歌行》 | 关智斌 |
参考资料: |